思政视域下体育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2024-06-28 01:50于成喜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2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体育课程协同育人

于成喜

摘要: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塑造健全人格及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相融合成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政视域下体育课程应如何与思政教育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成为当前体育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体育课程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并通过以某高职院校排球课程为例,验证了该协同育人路径的有效性。本研究对高校体育课程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思政教育;体育课程;协同育人;路径探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but als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transmitting social culture, shaping a sound personality and correct values. In this context, the integration and synthe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refore, how to integrate and integrat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 the discip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by taking the volleyball course of a certai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h was verified.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h exploration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两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各自独立。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也从最初的增强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转变为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必须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的整合与协同。因此,如何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使两者能够深度融合至关重要。下文对思政视域下如何通过体育课程实现协同育人,以及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路径展开探究。本研究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 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

思政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思想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则是通过运动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者看似独立,实则相辅相成。体育课程不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学生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过程,其蕴含着团队合作、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等原则,这些元素与思政教育中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为此,在思政视域下,体育课程需要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接受思政教育,并在体育活动课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2 体育课程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2.1 整合教学内容,丰富协同育人资源    为了实现教育的协同育人,体育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和体育教学资源,使两者教育内容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学习到思政知识点。例如:在设计体育理论课内容时,教师可引入体育赛事讲解、奥运精神、国家荣誉、民族精神、体育道德、国家核心价值观等与体育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素材作为理论课内容,通过向学生讲述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课中掌握到相关的思政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践行诚信、公正、友善等价值观念。而在设计体育实践活动课内容时,教师可选择一些具有思政意义的比赛项目或活动,如:“团结协作接力赛”“团队协作游戏”、“策略性竞技活动”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进行运动技能锻炼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并从团队合作中懂得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尊重他人,遵守比赛规则的重要性,进而达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的体育活动中[2]。如: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校运动会”“社区体育联谊活动”或“公益体育赛事”,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强化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让学生在训练中接受思政教育,并在实际体育活动中践行体育精神和社会责任。2.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思政视域下,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一般可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体验,并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中国体育健儿奥运会比赛视频,生动、形象、煽情的思政内容使学生在观看比赛过程中,了解到中国体育健儿的事迹,学习到国家荣誉、民族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比赛播放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本次思政教育相关的主题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体育实践活动课中,还可模拟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过程,让学生了解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加深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及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与国家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相关的体育赛事作为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体育赛事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奥运会”“亚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并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3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在思政视域下,体育教师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者,更是实施协同育人路径的关键。因此,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人文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思政内容引入到在日常体育课程之中。而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提升体育教师融合思政内容的能力,一方面,对体育教师定期开展思政教育理念知识的培训。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等,通过培训学习,使体育教师了解国家政治理念、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及国家英雄人物,并成为一名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法治观念、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感的体育教师。另一方,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包括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伦理学、基础运动技能、专业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安全知识、最新规则及技能发展变化等内容,通过讲座、研讨及实际操作等培训方式,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体育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体育教师在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掌握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为实现体育课程的协同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2.4 构建评价体系,确保协同育人效果    过去,传统的体育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比赛表现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成就,却忽略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公平竞争、坚韧不拔等品德素养的培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素养,导致很多学生侧重于追求成绩,而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内涵,甚至有些学生为了成绩做出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体育课程的教育效果,“思政”视域下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该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品德教育纳入评价范畴,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团队协作、竞技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发展,确保体育课程协同育人效果。其主要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道德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品德素养的评价,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挑战和提升评价,对体育教师融合思政教育能力与教学效果评价等评价内容。    为了确保该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在评价过程中,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定期对学生的体育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同时,体育教师还需收集反馈信息,评估教学效果,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根据反馈结果、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计划,以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3 典型案例分析3.1当前现状    以某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教学为例,当前,该高职院校排球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仍存在协同不足现象[4],导致协同育人效果不佳。具体如下:   (1)理念融合不足:该高职院校在推进思政教育与排球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思政教师与排球教练缺乏有效的交流,导致两者之间的理念上出现脱节,致使教育目标和内容上无法有效衔接。

(2)课程分开设置:课程设置上,思政课程和排球课程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很少有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这种分开设置课程使得学生很难在排球活动中体会到思政教育的内涵,也无法在思政课程中感受到体育精神。  (3)师资力量薄弱:该高职院校在推进思政教育与排球课程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一方面,专业的思政教师缺乏排球背景,难以在教学中融入排球元素;另一方面,排球教练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思政教育的要求融入到排球教学之中,从而影响到协同育人效果。  (4)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体系是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思政视域下,该高职院校排球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如:思政教育的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理论考核,忽视了实践表现;排球课程的评价则可能过分强调技能水平,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培养,导致排球课程缺乏综合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体育素养的标准。3.2具体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促进排球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协同育人,该高职院校将思政视域下的体育课程协同育人实施路径应用到日常的排球教学活动中,具体如下:   (1)爱国主义教育与排球理论课的融合    在排球理论课教学中,排球教练可以将国家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法规、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银日到日常排球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排球技能的同时,了解和领会体育精神的内涵。如:向学生讲述中国排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拼搏故事,或是通过组织观看国内外高水平排球比赛,特别是国家队的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为国家荣誉感到自豪。   (2)价值观教育与排球课前的融合    在排球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技能和战术理解的培养,教师应将思政教育的价值观融入其中。例如,排球课堂开始前的热身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如“传球接球”的团队合作活动,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在传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作用,突出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和对团队的贡献。通过排球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也是思政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3)坚持不懈精神与排球训练技能的融合   在排球传球和接球技能训练中,学生经常出现传球姿势不准确、无法准确的将球传给队友、传球时的力量控制不当,接球时的手部接触不当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传球、接球技能无法提升。因此,在进行排球技能训练过程中,排球教练可以将思政内容巧妙融入到技能训练中。例如,学生在练习发球、接球技巧时,在向学生强调准确性和力量控制重要性的同时,将其比喻为人生目标的精准定位和实现目标的努力过程。在学生经历一次次接球和传球失败后,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使学生坚持不懈继续努力,通过融合思政内容,培养学生在排球训练中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4)公平竞技教育与排球比赛的融合    排球比赛中的规则意识、尊重对手、公正裁判等环节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因此,排球教练在日常教学中,应不断强调诚信为本、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遵守比赛规则,坚定个人原则。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共同进退,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的力量,使学生在排球比赛过程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竞技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比赛,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公平竞技、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思政教育内容。  (5)课后总结与思政教育的深化    为了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该高职院校在排球教学中专门设置了“思政时间”,在每次排球课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反思排球接球、传球技术动作的同时,结合当天的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思政知识点。如:在传球接球协助训练时,由于队员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导致传球和接球出现失误。因为,排球教练在对学生接球、传球训练表现点评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配合和信任、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精神,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实践。  (6)协同育人效果评价    为了验证思政视域下排球课程协同育人路径的有效性,本次对该高职院校排球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成果进行评价。首先通过考试、技能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排球技能、规则理解和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通过观察学生在排球课程中的行为表现、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其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最后,通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的情况,评价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并收集反馈信息,以形成全面的评价。经评价,该高职院校排球课程在实施协同育人路径措施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了提升。可见,该高职院校排球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效果较好[5],值得推广。

4结语

在思域视域下,体育课程协同育人路径探究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过程。因此,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该路径在某高职院校实施后,有效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庞博韬.李小兰等[A1] . 普通高校双线融合的体育课程思政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3(02):74-78.

[2]周小酉.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78-80.

[3]李庆九. 落实“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兼谈高品质学校的核心指向及其行动方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29):8-13.

[4]卢德文. 高校羽毛球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33):161-163.

[5]王海燕.郭冠清. 体育教学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中的优势及其应用效果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01):8-14.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体育课程协同育人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