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宾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协同育人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效化解了传统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弊端。有关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在对协同育人内涵及作用做出简要释义的基础上,重点就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 协同育人 应用型人才培养 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于社会及学生发展需求,旨在共享各类有效教育资源,并通过整合与优化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相较于高校,政府、企业及社会都有着独特的教育资源,能够为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支撑,与其理论教育形成互补,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要求。
一、协同育人的内涵及作用释义
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理论被释义为:在同一个系统内各子系统要素相互配合、协同,从而集聚多种力量并发挥更加强大的功能。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要求以高校为主体,充分利用企业、行业、政府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开发、质量评估等,进而实现教育创新发展。协同育人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闭塞的局面,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连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创造了利好条件。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社会分工日益明确,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强调以教师、课堂和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再适应时代发展,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协同育人指导下的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其具备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毋庸置疑。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整合有效资源
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物等资源投入。因此,整合有效资源是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虽然高校和企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为体系,但是他们又在育人层面上达成统一,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人才供求关系。以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竞争力,着重强调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利用两者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力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增强育人实效。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高校还应该发挥知识阵地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此,只有在合作共赢的驱动下,校企双方才能建立稳固的关系,加之有效资源整合和优化,势将达到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度。
(二)重塑师资结构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这对任何育人模式而言都是不变的。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应分出部分时间和精力在师资结构重塑上。具体而言,高校要致力于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培训、教研等途径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行业态度、实操能力,督促其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高校应协同企业制定相对完善的考评体系,找出教师能力素质中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逐渐丰富师资队伍构成,主要包含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两个部分。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专业教学工作,包括专业思想、专业知识等,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热情。而校外导师则由聘请的企业家、人资主管、技术人才等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训练,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或经历,帮助学生解决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大学生未来成功就业。
(三)完善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为高校发展协同育人模式奠定了基础。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各参与方都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单来讲,政府应发挥主导功能,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搭建信息共享、互动平台,推动各相关主体的积极参与,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及支持。一方面,政府应该逐步加大对高校教育创新的财政、政策支持,减轻其所面临的压力,激励他们的主动参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应引导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职责及享受的权利,并形成纸质文书,由校企共同确认、遵守。如此,从国家层面上承认并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关系,有利于他们自我约束和参与,加之客观利益的驱动,势必会促使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迈向一个全新的台阶。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做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或局限。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其他学者持续关注高校教育创新,深入剖析协同育人的内涵,并从此视角提出更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创造更大的价值,逐步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梦。
参考文献:
[1]吴菱蓉. 生态视角下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129-131.
[2]孙清忠.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15,11:124-127.
[3]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4:219-222.
[4]李小青. 基于“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5,06: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