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宇星
摘要:本文以《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微课程教学法在系统设计方面的操作方法,即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设计配套学习资源使高质量自主学习成为现实、开展微项目学习把发展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并从组织教学方面指出微课程教学法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组织微项目学习直指核心素养发展,从而破解新课标理念落地之难题。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新课标理念;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微项目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2-0076-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吹响了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号角。同时,它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与难题: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导向?如何依托学习任务群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如何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破解这些难题,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落地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文试以《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用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设计方法与课堂教学组织方法,破解新课标理念落地之难题。
系统设计,把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操作层面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以下简称“系统设计”)是微课程教学法独创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系统设计方法。它以学习者为服务对象,以三大模块教学模型和系统方法为依据,通过教学要素最优化组合,促进高效的自主学习发生,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1.任务单,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
新课标强调“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而系统设计“三剑客”之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正是将学习任务作为驱动学习的主体,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追求各要素间的协同、耦合关系。将各个任务附着于“任务单”,这正体现了“学习任务群”之特点。笔者以《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设计了如下页图1所示的任务。
这些任务,综合考虑了六年级学生已有的文言文学习基础,用引导学习的问题替代检测学习结果的试题,支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两小儿辩日》一课的知识。同时,因为《两小儿辩日》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文言文,“任务四:积累与梳理小学阶段遇到的古今异义词”既体现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又有承前启后、小初衔接的实际意义。可见,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通过教师的设计行为把新课标理念落到实处。
2.配套学习资源,使高质量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系统设计“三剑客”之“配套学习资源”旨在聚焦学习任务中学生完成起来有困难的任务做针对性开发,以便支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其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相匹配,谓之“组合学习法”,成为微课程教学法促进高质量自主学习的一大特色与优势,使高质量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笔者利用苏州工业园区“易加学院”网络平台,“隔空”布置任务单与配套学习资源,同时“隔空”收集成果,线上进行反馈与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3.微项目学习,把发展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新课标反复强调“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微项目学习”是微课程教学法撬动课堂学习创新的杠杆,让“学什么,会什么”从理想变为现实,要求主题必须来自真实情境,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笔者于“第六届微课程教学法观摩会”前夕,因意外扭伤了脚,于是,在正式上课前两日将《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情境改为:金牌辩手实战赛——帮老师治治失眠。
“老师这几天很苦恼,崴了脚,拉伤了韧带,只能戴着护具、用拐杖走路。医生建议在家好好休养,可作为班主任的我实在不放心班上那群已经六年级的学生。去吧!扭伤的是右脚无法开车,班级在四楼……不去吧!学生的功课、班级的管理……老师苦恼得周末两天都睡不着觉,今天能不能请二实小六7班的同学帮我治治失眠:老师的脚这样了,到底还要不要去上课?请同学们写好代表自己观点的发言稿,在课堂上辩一辩。”
提示:
①首先请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②在创作前后,请对照评价表(如上页表1)进行思考、修改、完善。
③创作完毕,同观点成员间分享,推荐优秀作品,当堂辩论。
教学组织,把新课标理念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的教学组织是一个把系统设计方案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策略转化为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过程。实验表明,这是一个让新课标理念落地的过程。
1.组织课前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关注教学流程、教与学方法、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新变化,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微课程教学法组织课前线上学习知识与课堂线下内化知识相匹配,正是一种灵活创新的变革教学流程的混合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在前,课堂内化学习在后,定位清晰,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以《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在任务单引导和配套学习资源的支持下,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做到:准确、有节奏、流利地诵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讲成一个故事。
2.组织课堂“检测”“进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指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侧重对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意即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微课程教学法组织教学把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在用微课程教学法组织教学时,评价应贯穿始终。例如,课堂“检测”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评价,笔者针对《两小儿辩日》一课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检测”任务。
其中,在完成“检测1”内容之后,同桌进行两两互相评价;“检测2”“检测3”则嵌入“协作评价”。“协作评价”即“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然后随机抽取一份交给教师“审一审”,从而当堂完成过程性评价。
在《两小儿辩日》一课的“进阶”活动中也嵌入了“协作评价”,但这不仅仅是对自主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考虑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同时让该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真正落到实处。该课“进阶”具体设计如下:
(1)梳理:两小儿的观点、具体事例、依据和出发角度分别是怎样的?完成上页表2。
(2)辩论:同桌两人扮演文中的两小儿,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进行辩论,鼓励适当拓展。在正式辩论前可以先演练,最后完成如上页表3所示的评价表。
(3)组织课堂微项目学习,直指核心素养发展。在《两小儿辩日》一课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热情高涨,文思如泉涌。所有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至少100字的创作,且都能做到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可见,微课程教学法以其前瞻性的创新理论与方法,正在教学实验中破解新课标理念落地之难题。同时,微课程教学法也让教师清晰地看到:当课堂成为学生在真实情境里展现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魅力的舞台时,新课标关于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语文教学育人导向、依托学习任务群整体规划学习内容,以及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等一系列理念要求,在不经意间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金陵.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郑国民.以文化人,建设素养型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09):30-36.
[4]但武刚,肖明.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的建构[J].基础教育课程,2023(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