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

2024-06-28 15:30励仕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核心素养

励仕杰

摘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然而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三者不一致的问题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是目标定位不准、评价技术不足、活动指向不明。因此,本文提出“精准分析,定目标;紧扣目标,定评估;围绕评估,定活动的应对策略,并以此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最终促进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2-0068-04

“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1.目标定位不准:重教的设计,轻学的达成

目标定位指的是学习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跨出的关键一步。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应该讲清楚学生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达成学习。实际情况是,教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定位目标,通常关注“教”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和学情的统筹兼顾,并对学习预期要达成的行为表述模糊、不准确,甚至错误地写成教的行为,最终导致“学”与“教”的不一致。

2.评价技术不足:用学习单多,用学评单少

评价技术的不足体现在教师无法正确或者熟练使用评价工具、缺少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例如,教师为了使教学活动能有效开展,经常会设计学习单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但是鲜有教师运用学评单,两者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反映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评价意识不够和评价技术不足,从而导致“学”与“评”的不一致。

3.评价方式不明:注重过程多,关注改善少

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先设计评价任务再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时,教学活动和评价应该是并行前进、交互发生的。然而,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缺乏专业的学业评价测试,很少反思“学生学会了吗”,因此产生了“教”与“评”的不一致。

“教、学、评”不一致的应对策略

基于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分析,笔者以七上《数据可视化》一课为例提出了应对策略(如下页图1),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1.精准分析,定目标

教师应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框架下,解析新课标,再根据教材中体现的新课标的学科知识、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学生相对应的层级,并做好量化的学情分析,即精准评估和测量学生的起点,以确定学习的终点——学习目标,具体如下页图2所示。

(1)基于新课标、教材和学情的精准分析

①课标分解。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具体内涵,分析对应的水平划分层级和描述,设计课堂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目标要求(如下表)。

②教材分析。辩证的教材分析是指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教材是如何根据新课标要求提供教的材料,从形式上分析教材是如何遵循和体现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组织材料。

内容分析:《数据可视化》一课是在学习了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之后,提出怎样让数据更好地呈现:以图形、图像和动画等易于理解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数据分析结果,帮助人们揭示数据间的规律、获取数据中的信息、形成观点和意见等。数据可视化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是Excel表格。

形式分析:设计情境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切实感受到用图表可以更加形象地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学习和使用图表的兴趣。在创建好图表后,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得出结论,并通过修改和设置图表,增强图表的表达,最后学生通过综合任务巩固,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

③量化的学情分析。在制订学习目标前,教师应分析学生现有学习程度,并据此做好学前检测和量化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前检测可知,知道“数据可视化”的学生比例只占42.1%,而且知道“数据可视化”不一定能准确说出它的概念,所以本课中有必要先对“数据可视化”做概念解释;有78.9%的学生知道Excel图表,说明大部分学生对Excel比较熟悉。

此外,有65.8%的学生通过查看课本和自己探索就创建好了图表,说明学生可以自学课本或通过微课学习,完成图表的创建。但只有52.6%的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创建”,这说明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图表类型之间的区别,需要先做图表类型和匹配数据的分析。只有8位学生能“在选择合适图表类型的情况下创建图表,且能对图表做合理布局设置”,说明设置图表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通过体验、分享和演示等来突破这一难点。

(2)目标叙写:找动词、定标准、设条件

在确立好学习目标后,要把学习目标清晰地表述出来,笔者制订的《数据可视化》一课的学习目标,如图3所示。

2.紧扣目标,定评估

(1)评估设计:转换目标、要点分解

设计与学习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就是把学习目标任务化,把学习目标预设要达成的学习结果转变成一个可以表现出来的、有过程的具体任务,为教师观测和测量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证据。评价任务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到引领作用,因此评价任务应该前置。

(2)评估应用:从学习单到学评单

评估任务的设计应用于教学,涉及具体的评价技术。笔者在总结信息科技课堂常用的“学习单”的基础上,尝试研制“学评单”。学评单,立足“学”,同时兼顾“评”,是围绕以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而设计的一种载体。

3.围绕评估,定活动

(1)活动设计:指向目标、制订路径

教学活动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围绕评估设计活动,能使“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更有指向性,更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发生过程,更符合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数据可视化》一课的教学路径如下页图4所示。

(2)活动实施:遵循规律、形成闭环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应该将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交互推进,关注课堂的生成,遵循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让教学环节有始有终,形成闭环。

教学成效与反思

1.强化教学评价的素养立意

新课标依据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了信息科技学业质量水平标准,以检验和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指导教学和评价。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刻理解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三个板块之间的逻辑内涵,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课标制订素养目标、围绕素养目标制订任务、围绕教学评价制订学习活动。强化教学评价的素养立意,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重塑,是发展学生能力和素养、实现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标志。

2.重抓“明暗两线”的交互开展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围绕着明暗交互的两条线展开:在明线上,目标起到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设计评价任务是把学习结果可视化,教与学的活动围绕目标、依托评价进行。在暗线上,评价任务贯穿始终,教学设计阶段依靠评价来收集学情,实施阶段借助评价反思学习效果、改善教学策略。重抓“明暗两线”,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保障。

3.重构支持学与教的评价技术

重构支持教与学的评价技术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熟读新课标,明确设置的评价标准;②合理设置评价内容;③积极创造评价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进评价结果反馈。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下构建支持教与学的评价技术,对学生来说可以实现轻负高质量,对教师来说可以促进其专业成长,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俞晓.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0):59-60.

[2]马泽燕,傅兴春.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进展[J].化学教与学,2020(05):11-15+42.

[3]伍崇建,张桂华,李红卫.核心素养背景下目标导向式“学、教、评”一体化课堂探究——以“原子晶体”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6):13-15.

[4]任友群,黄荣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核心素养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评 ”一致性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
探寻构建“教、学、评”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从“教、学、评”三个步骤出发浅谈如何搞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