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的策略探讨

2024-06-24 12:00孙伟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策略

孙伟青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都在尝试进行以幼儿为中心的生成课程,旨在在追随幼儿兴趣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适宜性支持。我园基于对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尝试借助主题构建的方法来构建民间游戏生成课程,即以民间游戏为切入口,以幼儿的问题探究为导向,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想法、兴趣和发展需要,拓展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途径,组织民间游戏活动,促进从“课程资源”到“儿童经验”的有效转化,帮助儿童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间游戏  生成课程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181-03

在践行“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理念下,生成课程在当下幼教课程领域广受青睐。而民间游戏是我园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同时其在幼儿园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弘扬游戏精神,培植民族品格;发挥游戏效能,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民间游戏生成课程应运而生,即以幼儿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为切入口,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建构丰富多样的经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在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课程理念,追随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丰富课程内容,建立评价机制,从而为幼儿建立丰富的经验,保障生成课程的质量。

一、理念创新,让民间游戏生成课程成为可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曹中平指出,创造性地加工与运用民间游戏,是运用民间游戏构筑儿童文化生态,恢复儿童教育的“精神植被”的有效策略[1]。因此,我园在民间游戏资源的创新运用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地引入民间游戏,而是在充分理解民间游戏的精髓基础上,通过读书活动、沙龙研讨、对话专家等多种途径的理念学习与创新,运用民间游戏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实现教育创新,即敏锐地发现问题并采取创新方法解决问题,让民间游戏生成课程成为可能。

(一)自主阅读与反思,探寻游戏精神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游戏精神是游戏活动的核心。没有游戏精神的支持,游戏活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毫无疑问,儿童发展需要游戏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民间游戏研究,我园教师逐步意识到游戏精神的重要性,它是判断一个活动是否是真游戏的尺度和标准。如何让教师的支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游戏,我园教师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主线,通过自主阅读一系列的专业书籍,对民间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加以分析、判断和反思,探寻游戏中的游戏精神,帮助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进行正确观察和科学决策。

(二)沙龙研讨,关注生成课程的独特价值

关于生成课程的概念,最有代表性的是冯晓霞教授在2001年提出的一项重要观点,她认为生成课程既非教师预先设计的、不可更改的计划,也并非幼儿自发性的、随便的、无目的的教学活动,乃是一种师幼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课程。生成课程倡导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在追随幼儿兴趣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适宜性支持[2]。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提高教师对于生成课程的把握与实施,我园通过沙龙研讨的方式,结合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实施案例分享与交流,关注生成课程的独特价值,从而更好、更快地提升教师生成课程的实践能力。

(三)对话专家,架构民间游戏生成课程

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的架构需要群体力量的支持,除了同伴智慧的分享外,我们还需要专家的引领。与专家对话,帮助教师开拓思路,从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先后邀请张春霞、张斌等多位教授结合我园二十多年来研究凝结的教育资源,根据不同的条件创设不同的内容,使其能够结合幼儿的需要以及周围环境可提供的条件去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使幼儿的经验更为丰富,课程的质量得到保障[2]。

二、环境创设,为民间游戏生成课程铺垫基础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园在民间游戏环境创设时始终遵循“环境即课程”的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将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与愿望,使幼儿与环境、课程之间形成一个持续的互动关系。

(一)有准备的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个精心创设的支持性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除了我园固有的民间游戏生成课程活动实施的场地基础外,教师跟随幼儿活动兴趣呈现的展板创设,也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线绳区,教师不仅呈现了幼儿在该区探索的各种线绳类的游戏照片,结合“民游小达人”主题活动的开展,还创设了大班幼儿最感兴趣的跳小绳擂台赛,有幼儿参与讨论和制定规则的展板,有挑战的活动记录,使大班幼儿参与线绳达人赛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共创动态创设,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如果说公共环境中较多的是教师刻意为之的创设,那么班级活动区更多的是注重幼儿参与的创设。如班级中师幼共同创设的民间游戏活动区,一起收集洋片、弹珠、弹弓、核桃、蚬子、鹅卵石等玩具,投放自制的洋片、高跷、编织器、毽子等游戏材料,共同装饰和布置活动区,在其他活动区角内也渗透民间游戏的材料与内容,使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游戏机会和空间,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适度留白,关注幼儿个性化的表达

环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当注意适当的留白,提供可能与空间的支持,使幼儿在简单而自然的环境中更加顺畅呼吸、主动参与“填空”等。比如中班“赛龙舟”主题中,随着幼儿话题的深入探讨,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幼儿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教师便将空白的墙面作为幼儿的问题墙,让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问题呈现在墙面上,并引导他们将有意义的问题集中展示和讨论,如“龙舟是用什么做的?”“龙舟会翻船吗?”“龙舟为什么是细长的?”这样的留白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讨论这些问题,也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自我表现的空间。

三、过程引导,促民间游戏生成课程逐层推进

民间游戏作为学习经验的载体,隐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然而,民间游戏数量多,地域性强,适宜幼儿发展水平的却不多。也就是说游戏未必都能自动生成课程。无论游戏中充满多么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它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有学习发生。所以,教师的观察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幼儿与资源的互动,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了解幼儿需要的根本原用,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将可用的教育资源变成课程资源,从而不断找到课程生长的点。我园在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活动资源时,从选择、挖掘民间游戏本身所蕴含的内在教育价值出发,从幼儿的游戏出发,结合教师对班级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分析、兴趣需要的把握及幼儿培养目标的理解,把民间游戏作为学习经验的载体,设计与组织实施生成活动,并为幼儿的活动搭建支架,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经验。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生发活动

兴趣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助推力。基于幼儿的兴趣,生发活动是教师过程引导的第一支架。如在打陀螺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旋转的陀螺感兴趣,如:幼儿趴在地上看陀螺旋转的轨迹,讨论陀螺旋转的原因,用身体模仿陀螺转动等。因此,教师在透析陀螺旋转现象中的“经验生长点”,衍生“超级转转转”的民间游戏生成课程,从玩陀螺出发,认识陀螺,制作简易的陀螺玩具,并与幼儿的生活产生联系,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物品,探究物体旋转的变化等,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旋转的新认识和新经验。

(二)基于幼儿的问题,深入活动

民间游戏生成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促使幼儿逐步深入地探究与学习。所以说,问题是助推幼儿深入活动的关键。基于幼儿的问题,深入活动是教师过程引导的第二支架。教师应将幼儿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转化为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采用探索、实践和解决的方法不断循环学习,以引导者的身份支持他们进行思考,深入活动。如“超级转转转”的民间游戏生成课程中,幼儿在学习传统的线抽式陀螺技能时,发现“怎样绕线不会松”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他们找出了绕线的方法,并提出了“怎样让陀螺转得更久”的新问题。反复的练习和尝试,他们生发了“哪种地板最适合打陀螺”,使得他们对各种地板的多感官研究有了最初的认识,并且更加理解了事物的多样化和适宜性。陀螺多次使用后发生了损坏的问题,幼儿在“修理陀螺”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如“钉子怎么钉”“钉错了又怎么拔出来”“抽打的绳子怎么做”等等。基于陀螺游戏伴随的问题,在激活已有经验、获得直接经验、尝试新经验的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不只是陀螺技能的增长,更是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基于幼儿的经验,拓展活动

杜威教育哲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经验连续体。在他看来,经验是一个发展连续体,即过去的经验、现在的经验和将来的经验。基于经验,拓展活动是教师过程引导的第三支架。在“超级转转转”的民间游戏生成课程中,幼儿了解到旋转的原理、知道生活中会旋转的物品并学会用木工的方式修理陀螺,有了两者新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便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木工区、编织坊等开展了旋转物品的制作,如木工坊制作旋转的风车,从绘图设计到制作,从小组合作到自由分工,从选择合适的材料到材料的组合,从转不动到转起来,都渗透着从现有经验到新经验的生长。在面临风险和挑战、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有效性、在灵活地解决问题中形成创造性的这样一个过程中,旋转的风车带给幼儿更多的是自由与探索。

四、评价激励,引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科学适宜

评价体系是衡量课程开发是否适宜的重要标准。我园的民间游戏生成课程旨在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儿童经验,以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使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课程评价,提高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一)把握核心评价内容,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儿童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实际活动的基础上,以其自身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发展、融合和顺应。因此,民间游戏生成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以静态的认知结果来衡量儿童的发展水平,而是更加关注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的过程。如“民间游戏博览会”生成课程中,评价内容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参与游戏博览会的体验和自我认知。

(二)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将评价贯穿始终

课程评价应更加关注动态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静态的评估上。为了更好地评估课程的质量,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的评价方法除了常用的评价方法,“马赛克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发展过程,并能够更有效地评估课程的质量。这种融合了多元方法和多重声音的方法,旨在通过将不同视角结合起来,为教师和儿童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如“民间游戏博览会”生成课程中,对于博览会地址的选择,教师将拍照工具交给幼儿,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拍下幼儿园可能举办的地址照片,并以照片为载体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不仅意味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也将评价机会留给了幼儿。

(三)多主体共同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幼儿园的课程中,“物”与“我”的互动是实现课程建构的关键,而“我”的多样性使得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的评价更加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超越了传统的主客二元认知的结构[3]。如“民间游戏博览会”生成课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合作举办了游戏博览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其中,一起回忆童年,体验民间游戏。同时面向社会,展示更多的民间游戏,做民间游戏的传承者。通过大家的参与,使活动更加别开生面。不仅尊重了教师的评价权,也为家长提供了发言的平台,同时也确保了其余非核心成员进行课程评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幼儿有条件进行自我评价。

民间游戏生成课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我园始终致力于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人,在课程实施中丰富和拓展他们的经验,实现幼儿自我的生长和发展,从而促进课程资源有效转化为幼儿经验[4-5]。

参考文献:

[1]曹中平.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实践困境及其超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

[2]张华原,时松.论生成课程中活动扩展的五种方法[J].早期教育,2022(40):14-16.

[3]虞永平,张辉娟,钱雨,等.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沈艳凤.从资源到经验: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C1):80-83.

[5]艾莉森·克拉克.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M].刘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