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培养策略

2024-06-24 08:43柯群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柯群香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将量感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量感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抽象表达能力,优化其逻辑思维,使其拥有更多的数学经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缺少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方法,有关培养小学生量感的课堂设计存在不足.文章通过对量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的价值分析和情况分析,探讨量感培育策略,探究更适合当前小学生成长需要的量感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课堂,实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量感培养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引 言

量感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应受到重视.量感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是帮助小学生构建数理模型的重要基础,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小学教师要对量感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适合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

一、量感培养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的价值分析

一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落实量感培养活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多个方面,量感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能力.学生的量感如果得到培养,就能从数字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更早地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模型,实现数学思维力和实践力的双重提升.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拥有一定的量感能力后,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量感培养活动的有效落实能够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是指在不适用测量工具的前提下,学生可以通过某种数学方法进行物体测量的方式.估测经常被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估测的数据并不精准,更多时候这个数据是经过经验和感性认知得到的.提高小学生的估测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发现合适的估测方式,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目前,国内学者对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提出了一些策略,这些策略都表明提升学生估测能力的前提是量感培养活动的落实,需要建立在学生已经拥有一定量感能力的基础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落实量感培养活动,提升小学生的量感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估测能力.

二、量感培养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的情况分析

第一,落实量感培养活动存在教学目标方面的问题.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内容并不精确,它是文字不是数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量感培养活动的认知还存在偏差,对该项教育活动的把握还存在一些问题.一线教师更多时候是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较少,因此在量感培养方面的计划和策略不是很全面.有些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得不到更新.这都会影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活动落实的质量.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量感信息不够熟悉,不能运用量感的思维来探索现实世界,这会导致学生对量感产生厌烦心理,学习很被动,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第二,量感培养计划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结合当前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和课堂学习来看,如果教师对培养学生量感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在课堂上量感教学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量感最初的对外表达是数感,很多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量感,但一直存在认知偏差,无法清楚地认识到量感教学的重要性.如果一线教师对量感的重视度不够,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很多时候,教师教学任务较多,教学压力较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各类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索分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很可能存在对量感把握不精准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量感培养活动的落实受到影响.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变理念,重视量感的育人价值,探究更适合小学生量感提升的教学策略.

三、量感培养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的策略

(一)素养导向,深化量感培育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从意识层面上重视量感的培育,才能反映到教学实践中,才能积极采取办法来推进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发展.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必须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将量感培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坚持“以外诱内”,借助外部力量来深化教师的量感培育意识,提升教师的量感培育能力,让量感培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可能.一方面,将量感的培育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推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量感的培育.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地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可供教师获取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中的优秀案例、课件等来获取量感培育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此外,教师还应深入研读新课标对量感概念的界定,了解专家学者对量感培育方法的解读,不断丰富自身对量感的认识,为在数学课堂中高效培育量感奠定基础.

(二)聚焦教材,挖掘量感培育内容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蓝本,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量感的培育必须借助教材中的丰富内容来完成.聚焦教材,挖掘与量感有关的教学内容,以之为量感培育的有力载体,提升量感的培育效果,强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素养导向.

“量”主要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质量单位等内容的了解与学习.对教材中体现量感的内容进行分析,在开展这些知识教学时重视量感培育的教学设计,能够让量感的培育事半功倍.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面积单位如平方千米、公顷等,这些都是培育量感的载体,在执教这些内容时,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还要借助具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1厘米有多长、1千克有多重等.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量”这部分知识上.这些单位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抽象性决定了其感受困难,表明了量感培育的难度,而实践性则为量感的培育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引领———实践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量”的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以实现对学生量感的培育.

(三)创新发展,优化量感培育流程

1.教学目标设计

恰当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引领,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都要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服务,将量感的培育作为一项教学目标,能够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笼统地描述为“推动学生量感的形成”,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细化量感的培育目标.为了使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引作用,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入手来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

首先,教学目标应包含实现目标的行为动作.当前有关量感培育的目标表述多为“体验”“感受”,这不能说错,但不够具体,无法为课堂教学提供具体的指导.基于此,在教学目标中引入行为动作,可以强化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比如,在学习质量单位时,“称一称”“提一提”等行为动作的加入就可以引出对应的教学活动,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路径.

其次,教学目标应囊括所应达到的行为标准.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具体表现之一,其培育应该着眼于整个小学阶段.小学阶段为时六年,学生的发展变化比较大,因此,要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来明确量感所应该达到的标准.

最后,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对量感培育的要求是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的,并不一定十分适合本班学生,因而在设计目标时应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贴合学情,进而带动量感培育效果的提升.

2.教学内容设计

量感的培育必须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真实的教学活动为抓手.在小学数学量感培育过程中,只有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推动量感培养内容的结构化与系统化,不断改进、完善指向量感培育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量感的培育.

首先,注重操作活动内容的引入.量感的培育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量”的概念的理解上,包括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这就要求教师从概念的理解上下手,通过改变概念教学的载体来深化量感的培育效果.例如,讲解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二者的定义以及转化关系,而是要让学生用尺子去测一测、量一量,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分米、毫米.这样的操作活动内容无疑更能深化学生对“量”的理解,为量感培育奠定了基础.

其次,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生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其倡导通过强化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来帮助课堂达到更好的效果.小学教材中的这些“量”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教师还应有选择地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内容,借助生活素材来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量”.

最后,聚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前一知识往往是后一知识的基础,对量感的培育也是如此.在选择指向量感培育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看到量感的整体性特点,尝试从结构化与统整化的角度增加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基础出发,上下贯通、前后延伸地去理解其他内容,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

3.教学方法设计

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高效完成量感的培育,长期使用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量感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理念,选用能凸显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新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学习量、认识量、感受量,不断丰富量感培育的方式与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一,采用情境教学,感受量感.情境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得到广泛应用,情境教学能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来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的要求,快速点燃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理解量感做好准备.生活经验是辅助学生感受量感的重要素材,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且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生活经历耗时耗力,此时借助现代教育工具来完成情境教学,就可以使得量感的培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采用体验教学,定位量感.情境教学能够创造生动可感的现实情景,但情境再生动也不是真实的,学生与量感之间总是“隔了一层”.对此,只有采用真正需要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教学,才能打破学生与量感间的隔阂,帮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逐步形成量感.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称一称、量一量等体验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目光放在课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体验,去感受.例如,在课下前往足球场,感受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前往动物园看看大象,感受吨这一质量单位……

第三,采用对比教学,内化量感.当学生面对抽象的概念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持,很难真正内化吸收.为了深化学生对量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量之间的区别,产生谁比谁多、谁比谁大的主观感受,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量感.如,分别找到长度为1厘米、1分米、1米的物体,将它们摆放在一起,观察一下哪个长哪个短.

4.教学评价设计

在量感的培育实践中,教学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重视通过评价来改善教学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来优化量感的培育模式.

拓展评价维度.量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教师不能仅从一个角度入手.现阶段,部分教师尝试通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不同单位的实物来考查学生对量的理解,这并不完善.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量感形成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进行评价反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选拔功能,还有调整与改善教学的功能,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的结果去诊断教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使得后续量感的培育实现效果与质量的提升.

结 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新时代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有关量感培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在不断增多.数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量感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量感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优化教学设计,拓展量感发展途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春萍.让体验式教学成为学生量感培养的有力支点[J].天津教育,2024(01):86-88.

[2]姜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06):194-196.

[3]王旭丹.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3(36):28-30.

[4]张金娣.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3(35):29-31.

[5]王宏.多元化生活体验让“量感”自然生长: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一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2):48-5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