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育情、以情动人

2024-06-19 16:37吴玉南
教育界·A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要】初中生处于思想道德发展的阶段。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作品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部分教师所开展的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以红色经典作品为例,从把握情境的切入点、找准情境的立足点、着眼情境的融合点三个方面探析情境德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情感,在情境中深化认知,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德育;红色经典作品

在“立德树人”这项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的背景下,情境德育要重视德育作用和育人功能。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红色经典作品能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也能够帮助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中。但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完红色经典作品后,只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或者让他们写关于自己应该怎么做的读后感,那么红色经典作品的感染力就会被削弱。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并不喜欢听生硬空洞的说教,而容易被有趣、形象、生动的内容触动。对此,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案例探析在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途径,用作品中的情感直击学生心灵。

一、把握情境的切入点

(一)品读意象,激发爱国热情—以《艾青诗选》为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经典的爱国名言出自《艾青诗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将《艾青诗选》作为学生的必读名著。学生在阅读该作品时,对于诗歌中真挚的情感表达,能够通过诗人朴素的语言直接感知。而诗歌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予他们引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艾青诗歌的主题。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对于这两个意象,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来初步感知,其次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创作的诗歌主旨,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例如,对于太阳这个意象,诗人在《太阳》中写道:“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太阳是光明、生命的象征。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国人强烈地渴望光明,努力地追求理想和美好的生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将这种渴望和追求融入太阳等意象中,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歌颂。在学生品读《阳光在远处》《向太阳》《太阳的话》《火把》《黎明》《黎明的通知》等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时,教师要在相关情境中让学生从整体出发,关注意象所寄托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二)角色扮演,感受革命激情—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红色经典作品,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对其进行了介绍。作者通过自身的实地采访和调查,用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将领以及共产党领袖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下,因此这些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感受其中的深层内涵。学生除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外,还要感受革命英雄的形象。因此角色扮演是非常好的切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亲切感,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中饱含的革命激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对于这部纪实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要扮演的人物,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台词模板,让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学生要想扮演好人物,凸显人物的特点,就需要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语调、语速、语气)。例如,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语言体现了他的睿智,也不乏幽默性。为了更好地贴合他的特点,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他的台词中加入一两句湖南方言。除了扮演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作者斯诺。斯诺在作品中是一个观察者、采访者和记录者。通过扮演斯诺这一人物,学生不仅可以进行模拟采访,学习与作品体裁有关的内容,还可以从作者的视角出发去认识革命领袖,感受英雄人物的魅力。

(三)话题演讲,认识革命理念—以综合探究学习为例

闻一多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被编排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活动·探究”单元中,非常适合作为学生的范文,也有助于教师结合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和话题演讲的任务驱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探究学习任务,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于作者和文本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撰写话题演讲稿的过程中查找资料,再次阅读红色经典作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逐渐形成对红色故事的价值和对革命理念的理解和体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话题演讲活动。

活动示例1:假设学校准备举行以“精神传承,红色脊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所学文本撰写演讲稿,进行演讲。供选择的话题(1)为“你觉得闻一多的哪些事迹表现了他是一名革命英雄?”话题(2)为“你如何看待‘枪打出头鸟这种行为?如果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你愿意成为‘出头鸟吗?”

活动示例2:有资料提到,昆山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百余年间,昆山人民在爱国思想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淞沪抗战﹑淞沪会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用热血忠魂培育出了昆山人民特有的红色基因。请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昆山的红色故事,选取典型事例,并结合所读红色经典作品和演讲词的特点,写一篇演讲词《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师如何将红色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呢?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如何结合文本学习达到“1+1>2”的效果呢?以上两个示例给出了答案。在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活用教材,让学生通过红色故事更加深入地领会文本的主题思想和革命内涵。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将红色经典作品作为学习资源,把学生学情和昆山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与教材深度对话,与红色故事建立联系。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文本,再通过演讲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和红色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上述活动,学生会思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会感悟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才能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二、找准情境的立足点

《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学生所处的和平年代相距较远,加上学生的经历有限,因此他们对于作品的内容可能会感到陌生,也较难体会主人公在革命中经历的艰难困苦。而作品中渗透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是需要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弘扬的。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达到升华情感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找准立足点,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感生长点,穿针引线,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一)再现历史现场

除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的文字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和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穿越到当时的历史现场,通过现场再现,拉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不过,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教师不能以图片、视频观看代替文本的阅读。

文学作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目前均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例如,结合《红岩》的相关阅读内容,学生对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能通过他们的行为感受到他们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截取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演讲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回忆起所阅读的内容,在这种情境下理解革命人物当时做出的选择,感受革命人物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等品质与使命担当。

(二)创造共情心理场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共情心理场时,可以通过选取类似“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出自革命烈士何敬平的《把牢底坐穿》)这种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并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革命烈士的一腔热血和浩然正气。教师也可以选取恰当的、符合情境的音乐片段进行播放。在音乐播放时,相关的英雄人物仿佛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出现在了师生眼前。教师要想让学生感动,首先就要用自己的情感创设情境;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汲取作品中的精神力量,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现正确的处事态度。这样能够让学生愿意多读《红岩》等红色经典作品,不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洗礼,并努力成为一个勇敢、正直且有信仰的人[1]。

三、着眼情境的融合点

(一)聚焦学科融合

红色经典作品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和欣赏,需要结合不同学科来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与历史学科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绘制思维导图,结合时代背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去品读作品,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特定的环境,思考自己作为当代青年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2]。如对于《艾青诗选》中的诗歌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了解不同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结合诗人的经历,查找史料,丰富情感认知,从而拓展情境德育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将其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3]。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离不开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精神的滋养。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情境都应从教材出发,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避免把作品阅读课变为历史课和道德与法治课。

(二)融入校外资源

情境德育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语文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还与社会这本大书有关。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将校外环境作为情境的重要载体,让环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特色,开发语文课外活动资源和综合性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品读则需要在入情入境中强化情感体验。如《白洋淀纪事》《红星照耀中国》等作品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实的,还有与之相关的革命根据地和革命纪念馆。这些场所都可作为课外实践基地。师生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或震撼、或激动、或悲伤、或崇敬的情感。这样能让学生激发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另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革命人物的故居或红色文化展览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读与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进行沉浸式体验。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处在上海周边地区,学校教师会组织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精神,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语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情境德育时,应当妥善处理好语文学习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当尊重学生实际,注重真实性、生动性,自然地引发学生共鸣。在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以境育情、以情动人。

【参考文献】

[1] 陈雪玲.情感教育视域下的红色经典课文教学[J].福建教育,2021(23):14-15.

[2] 唐惠忠.高擎“立德树人”的鲜明旗帜:2021年高考全国卷4道作文题评析 [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7):4-9.

[3] 黄健珊.立德树人:高考作文的起点和归宿:以2021年高考全国卷、新高考卷作文题为例[J].中学语文,2021(23):79-84.

作者简介:吴玉南(1990—),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