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跨学科之“帆”,让学生逐步具备文化自信

2024-06-19 08:57万晓霞
教育界·A 2024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摘要】文化自信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应当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教师应当合理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时,一步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文章结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目标,提出了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指出了语文课程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并诠释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文化自信”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逐步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1]。

要让学生真正具备文化自信,语文教师不能将视野局限在语文教材中,也应该关注2022版新课标中关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的论述,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空间,指导学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时尝试以下三方面策略。

一、从了解到热爱:在跨学科学习中深刻体悟中华文化

要让学生具备文化自信,教师应当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并逐渐产生热爱之情和自豪感。这些情感应该是逐步发展形成的,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他们应该相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甚至机械地要求学生产生热爱之情,那么学生自然难以真正具备文化自信。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可能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结果适得其反。2022版新课标将文化自信的培养起点定于“了解”,教师应当先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再让学生逐步爱上中华文化,这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基本规律。而针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2022版新课标则强调,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包括“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包括“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其他学科领域,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爱上中华文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是一个典型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句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该单元的单元要素包括“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以及“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中国的古诗词以短小精炼为主要特征,并富含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音韵规律,让他们从中体会古诗词的独特语言风格,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这一单元的三首古诗分别描述了三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王安石的《元日》描述了人们过春节的场景,杜牧的《清明》描述了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描述了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在教授这三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节气。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自行朗读《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然后回想自己与家人过春节、清明节以及重阳节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展示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的资料,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并且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古诗的大意。在学生对这些传统节日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享自己和家人过节的过程。这样的讨论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和同学进行充分交流,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信息。

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然后据此写一篇介绍短文。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随意写短文,学生很容易因为什么都想介绍反而什么都介绍不好,或者写的内容没有围绕过节这个中心。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介绍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写作前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抓住介绍重点。

最后,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在展示时,学生既可以结合配乐朗诵自己的介绍短文,也可以结合图片以说书的形式娓娓道来,还可以播放自己剪辑的包含介绍短文的宣传视频……

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从不了解中华文化到逐步爱上中华文化。但要让学生爱上中华文化,教师不能只是介绍相关知识,或者机械地告诉学生他们应该热爱中华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以及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并逐步爱上中华文化。

二、从热爱到继承与弘扬:在跨学科学习中学会宣传中华文化

在2022版新课标中,关于文化自信这一素养的内容还包含“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要求。这样的要求既符合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也与2022版新课标倡导的学科实践理念相契合。这意味着,在学生逐步爱上中华文化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自己的实际生活、与自己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焕发光芒。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是一个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单元,该单元的习作主题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在开展教学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习作时设置这样的情境:参与“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外国代表想要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而你是我国的接待人员,请你向各位嘉宾详细介绍中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在学生确定他们感兴趣、想要介绍的世界文化遗产后,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从更多渠道收集关于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介绍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小短文,然后综合运用美术知识制作宣传海报。

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组织“模拟世界文化遗产大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撰写的短文和制作的海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外国嘉宾,通过提问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撰写的短文在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还会明确自己可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从继承与弘扬到开阔视野:在跨学科学习中了解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提及文化自信,一部分人存在一种认知偏差,认为具备文化自信的人是看到本民族的伟大而始终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嗤之以鼻的人。然而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并不是真正具备文化自信的表现,反而是格局狭小的直观体现。2022版新课标关于文化自信这一素养的描述并没有局限在本民族文化,还要求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这也导致他们需要面对更复杂的文化环境。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由此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

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形成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编入了马克·吐温的短文《威尼斯的小艇》以及卡雷尔·恰佩克的短文《牧场之国》,教师可以在教授这两篇课文时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带学生充分领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这两篇短文,想象作者描述的威尼斯小艇与荷兰牧场的样子。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视频,以展现威尼斯与荷兰牧场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篇文章描写段落的准确、生动,并领略到威尼斯与荷兰牧场的魅力。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坐船和在“农家乐”游玩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小船与威尼斯的小艇,以及中国的“农家乐”与荷兰的牧场,让学生在对比中形成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

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讨论不同地区出现不同交通工具、形成不同文化的原因,让学生顺利进行跨学科学习,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具有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并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真正具备文化自信。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了解、审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让学生一味排斥其他优秀成果或者一味接受其他优秀成果,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也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关注具体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进行跨学科学习时开阔文化视野。

结语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时,应当有意识地分步骤引导学生前进,让这一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时,教师也应当带领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让学生逐渐了解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并意识到自己的担当与使命,知道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2022版新课标中对于文化自信的要求带领学生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让学生真正具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敏香.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浸润式教学研究[J].教师,2023(9):33-35.

[3]蔡春龙.教材论视角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的溯源与确立[J].福建教育,2023(36):34-38.

作者简介:万晓霞(1976—),女,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促进跨学科学习与创新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