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主要探究了“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建构路径,分别阐述了“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操作要点、“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保障体系以及“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行银行”;德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立德树人下农村小学‘品行银行德育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Tzyblx2021-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封鹏瑾(1991—),女,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小学。
农村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形成自律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小学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小学“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建构,分析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促进农村学生的品德养成,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品行银行”的操作要点
“品行银行”通过模拟银行的运作方式激励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行,能帮助小学生理解优良品行。创新的组织体系、细化的评价内容以及规范的运行指导是“品行银行”有效实施的要点。
(一) 创新组织体系
“品行银行”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德育模式,主要通过模拟银行的运行方式激励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行。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改变了传统德育的纯理论教育方式,能以一种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优良品行。在创新组织体系方面,“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实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组织目标。学校在构建“品行银行”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为目标,清晰界定良好品行的内涵和外延,确保教育活动的针对性。(2)完善组织架构。学校在构建“品行银行”时,应设立与银行类似的运营部门,如储蓄部、兑换部等,并赋予这些部门相应的功能,使学生在参与中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3)加强组织合作。学校在构建“品行银行”时,应与家长、相关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 细化评价内容
细化评价内容不仅有助于提升品行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评价内容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社会公德、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品行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品行状况。而且每个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道德品质可以细化为诚实、尊重、友善等;行为习惯可以细化为守时、整洁、自律等;社会公德可以细化为文明礼貌、环保意识、公益精神等;学习态度可以细化为勤奋、专注、创新等[1]。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依据这些评价指标定期对学生的品行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品行时应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如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他们积极改进。
(三) 规范运行指导
“品行银行”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规范、有效的运行指导。这种指导不仅能规范操作流程,还能影响该模式的持久性和影响力。第一,要明确指导原则。教师应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确保品行教育的影响是正面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良好品行的内涵。第二,要明确指导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品行教育的意义。此外,定期组织品行分享会也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第三,要规范运行流程。教师应明确该模式的运行流程,制订明确的操作指南,这样不仅能确保操作的公正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二、 “品行银行”的保障体系
“品行银行”的保障体系是确保该德育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通过强化激励保障、把握关键环节以及抓好拓展延伸,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行。
(一) 强化激励保障
“品行银行”德育模式强调以积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品行进行量化管理。为了使“品行银行”能更有效地推行,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步,教师应强化激励保障,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激励机制不仅要包含物质奖励,如积分兑换物品或特权等,还要包含精神层面的激励,如定期公布品行积分排行榜、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等。需要注意的是,强化激励保障还应体现在对后进生的关心与帮助上。对于品行积分较低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2]。同时,教师和学校还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良好品行的内涵,从而帮助他们提升品行积分。总之,强化激励保障是“品行银行”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品行,让他们不断进步。
(二) 把握关键环节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农村小学构建“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基础。学校应制订明确的品行积分评定标准、兑换规则等,以确保整个运行过程有章可循。这样不仅能减少操作中的混乱现象,还能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品行积分。同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品行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品行表现,及时给予其肯定或引导。对于品行积分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提升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感情,还能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此外,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品行评价与反馈。学校要定期公布品行积分排行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校和教师通过以上手段,能提升“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 抓好拓展延伸
“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校内资源,还受到校外资源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做好拓展延伸工作,以提升德育的效果。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抓好家庭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的家长会、品行分享会等,让家长了解“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运作方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德育活动中[3]。除了可以将德育拓展至家庭,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德育延伸至社区。学校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德育活动。例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品行,提升社会责任感。总之,在实施“品行银行”德育模式时,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并积极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行。
三、 “品行银行”的创新路径
“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突破了传统德育工作抽象说教的困境,能通过量化和可视化方式,将学生的品行表现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该模式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与进步的动力。此外,该模式还创新性地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突破了传统德育条块分割的局限,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品行发展。
(一) 德育工作由“抽象说教”转变为“量化管理”
“品行银行”德育模式借鉴了银行的管理理念,能对学生的品行进行量化评估,使德育工作从抽象的说教转变为具体的量化管理,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将品行转化为可量化的行为指标,如诚实、守时、尊重他人、热爱劳动等,并为这些行为设定一定的分值。这样,学生的品行表现就有了具体的衡量标准[4]。然后,教师可通过设置“品行存折”记录学生在校的品行表现。“品行存折”就像银行存折一样,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品行积分,从而形成正向激励。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品行银行”的创新使得德育不再停留在口头说教,真正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具体化和可视化,从而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品行银行”德育模式能将抽象的品行说教转变为具体的量化管理,这样不但能使德育工作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而且能给予学生更清晰明确的成长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品行培养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养成”
在“品行银行”这一德育模式中,学生的品行习惯被量化为具体的积分,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自己的品行发展情况,而且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侧重于说教和规定,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品行银行”德育模式能使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品行。在德育实践中,只有当学生真心认同并愿意践行良好品行时,良好品行才会真正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在“品行银行”德育模式中,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同时,他们的每一次良好行为都能获得及时的肯定和奖励,这能增强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此外,这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他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总之,“品行银行”德育模式能将学生的品行培养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养成”,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品行银行”德育模式通过量化品行习惯,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使其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三) 德育由“条块分割”转变为“三方联动”
传统的德育通常采用“条块分割”的模式,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处于割裂的状态。学校德育以知识传授为主,家庭德育以情感教育为主,社会德育以实践锻炼为主,三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而“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紧密结合,有效形成了德育合力。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应注重品行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将品行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品行发展。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长应注重品行情感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与学生共同成长[5]。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总的来说,“品行银行”德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条块分割”德育模式的局限,能够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紧密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品行发展,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品行银行”是一种创新的小学德育模式,能通过组织体系、评价内容和运行指导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同时,该模式能创新性地将德育工作进行量化,使学生主动培养自身的品行,并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德育联动机制,有力地推动小学德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苏珍.“品行银行”模式下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研究[J].读与写,2022(10):28-30.
孙建广,杨彩环,杨广玉.小学生道德品行量化评价的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25):55-57.
赵玲.储存美德 收获阳光:“阳光成长储蓄银行”德育实践[J].教育,2020(40):38-39.
邓海军.红领巾银行助力小学生德育之意义初探[J].科学咨询,2021(3):100.
张玉兰.运用“道德银行”促进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