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4-06-18 09:20王丽军
数学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双减

王丽军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强调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基于“双减”背景,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对作业设计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改进.基于此,文章从“双减”背景出发,分析与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层;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能够辅助学生提升课后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情况来看,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关心,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单一枯燥,主要以课后习题及试卷作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知识巩固,缺少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这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因此需要数学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与丰富作业内容及形式.

1  结合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双减”政策中强调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分层性、弹性以及个性化,其核心理念就是因材施教,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统一的学习标准,而是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数学教师基于“双减”政策,要注重因材施教理念在作业设计中的渗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掌握学情,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学情,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先要结合学生学情做好分层,再根据学生分层情况对课后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在课后作业中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分层作业设计在减轻作业负担、提升作业完成质量方面也起到关键性作用.[1]

例如,在进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数学教师需要先了解学情,结合课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随堂测验中学生的评分结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以及学优生三个层次,再结合三个层次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合理设计不同层次数学作业的难度,确保对应层次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任务,并且能够使其在原有数学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做出如下的作业设计.

1.1  基础层作业

作业设计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扎实掌握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

作业内容如下.(1)找出下列算式中与73-21-18的计算结果相同的算式.a. 73-21+18;b. 73-(21-18);c. 78-(21+18).

(2)分析下列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律或运算性质.a. 35+24=24+35;b. 12+31+19=12+(31+19).

1.2  拔高层作业

作业设计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的运算律以及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作业内容如下.

(1)认真观察下列算式,并找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993+998+102+994+107+106.

(2)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对下列算式等号右边的内容进行补充.a. 178+49+51=178+(  +  );b. 68+42+132+58=(68+132)+(  +  ).(3)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对是错.a. 两个两位数相加,将这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相加的结果仍然不变.(  );b. 132-34+51=132-(34+51).(  ).

1.3  拓展层作业

作业设计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能够准确计算各种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作业内容如下.

阅读下题并准确地计算出结果:班级中有135本故事书,后来又分两次购买了新的故事书,第一次购买了89本,第二次购买了111本.现在班级中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根据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分层设计课后作业时,按照难易程度不同分成了基础层、拔高层和拓展层,其中基础层对应的学生是学困生,主要是为了帮助学困生更好地巩固课程的基础知识,帮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拔高层对应的是中等生,主要是为了帮助中等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能力.而拓展层对应的则是学优生,主要是为了对学优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拓展能力等进行提升.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地选择对应的作业难度,既避免了作业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困生无法顺利完成作业任务,造成较大的作业压力和负担,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作业量,保障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2]此外,科学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需求,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逐渐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成绩有很大帮助.

2  联系生活,设计实践作业

“双减”政策下进行作业设计的优化,减少作业量、优化作业内容的目的是减少无效作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间.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布置作业不再只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刷更多的数学题,积累更多的做题经验,从而在考试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是为了在作业中能够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满足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运用及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的需求.因此,数学教师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兴趣需求,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作业设计中引入生活元素,借助生活化的作业内容及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以此实现小学数学作业在“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比较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写类作业,还能够结合生活素材设计实践类作业、操作类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设计并实施基于现实生活的实践类数学课后作业,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设计作业单的形式,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围绕作业单展开学习和探讨,按照作业单中的要求完成数学作业任务.

例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以及“小数乘法和除法”这几部分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都是围绕小数展开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综合这几部分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并设计相关作业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比如结合这几方面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超市购物”这一素材,给学生设计新颖合理的作业单,通过作业单的驱动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以“超市购物”为素材的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的作业单设计如下.

(1)学生放学后,可以到家附近的超市,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或者父母交代需要购买的物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包括商品的数量、价格等,将这些关键的信息整理成表格.

(2)根据超市的商品价格信息,教师给学生设计几个生活化的计算题目:a. 蔬菜区的茄子每千克3.2元,妈妈准备晚餐时需要使用1.5千克茄子,需要花多少钱?b. 零食区的薯片一袋6.4元,碳酸饮料一瓶3.1元,购买一袋薯片和一瓶碳酸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c. 早上妈妈给了50元,买完上述商品后,还剩多少钱?

(3)完成超市购物后,回到家,学生可以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购物体会,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商品,分别是多少钱,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小数,并说明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这种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完成了对课程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实现了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的深入落实.数学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蕴藏的生活化素材,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来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运用,保障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3]

3  指向深思,设计探究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数学课后作业在学生课程学习与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包括了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作业的形式主要就是书面计算,学生并不需要动多大的脑筋、经过怎样复杂的思考就可以轻松计算数学题目.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思维素养等.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这部分内容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本部分课程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往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主要是给出几个图形,并给出长和宽等条件,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的方式完成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这种作业形式中,学生即使运用教材中的概念、公式等进行生搬硬套,也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相关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综合素养.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通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驱动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具体作业内容设计如下.

(1)通过绘画的形式说明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要求学生在纸本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在图形上进行标记并阐述面积与周长的概念.通过这一探究性作业设计能够训练并提升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使学生能够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对基础的数据概念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2)对家中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物品进行长与宽的测量,并计算其面积,比如对家中的长方形茶几、正方形地砖等进行测量与计算,并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讲解自己测量和计算的过程.

(3)分析与探究“周长越大则面积越大”这句话对吗?并通过具体的绘制图形、测量、计算等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课程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巩固课程内容的同时构建了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并且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能够让学生对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实现训练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的目标,满足了“双减”背景下对课后作业设计减负增效提质的要求.

4  多元发展,设计融合作业

设计学科融合作业、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是“双减”背景下对小学作业设计提出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对数学学科的综合性有所认知,能够挖掘数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实现在作业设计中对课程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设计学科融合作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帮助,数学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多学科学习情况,科学设计融合作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掌握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进度,这种作业设计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双减”背景下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对数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及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体育课程内容与之融合,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合作小组,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完成课后作业,具体作业内容如下:“五人一组进行跳远测试,每人有三次跳远的机会,记录每一次跳远的成绩,并将数据整理好制作成统计表,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小组中五人的跳远成绩.”学生按照教师分好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跳远测试与数据统计,最终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课程作业.在该作业完成过程中,融合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就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记录生活中的各项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对提升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有重要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学作业与美术相融合,设计绘画类的课后作业,比如在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绘制图画的作业,让学生画出一个具有一定美观性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有的学生画了一只对称的蝴蝶,有的学生画了一棵对称的松树、一片对称的枫叶等等.通过学科融合作业的设计,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中,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为核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学情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课后作业,在具体的作业设计实践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分层作业,挖掘生活元素,设计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同时基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素养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通过多元化的数学课后作业形式,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素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融合作业设计的策略[J].教师博览,2023(6):55-57.

[2]魏玉红.“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文理导航(下旬),2023(2):13-15.

[3]吴娜丽.浅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3(5):143-145.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