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有元
摘 要:目前,全球各国的微课实践探讨主要集中在微课的构建和运用上.国内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新的教学大纲更加强调对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于数学应用意识的教育尤为重要.所以,本研究经过深入分析微课的教育效果,明确了利用微课来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的研究路径,总结了关于微课教育的全球和国内的研究动态,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将微课与其他的教育资源相结合,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上.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在时代的推动下,微课教学已经逐步拓展到教育领域,那么该如何借此教学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主要是需要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时,老师们不仅需要关注并深度研究教科书,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纪和认知能力,以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思考的技巧和逻辑.老师们需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教育领路人,并非只是信息的搬运者.
1 加强微课应用,提高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微课构建生活故事,协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以此激起他们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预先策划的微课PPT游戏环节,协助学生整理并强化知识的关键点.①激起热情.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关注,让他们感到非常新颖并产生好奇心,由此他们对于上课的热情将会提高.热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将被动转变为主动;②积极互动.师生积极参与,因为这门课程非常有趣.对于教师提出的疑惑,通过与教师和同伴对话探讨,学生会感到非常愉快.微课提升了教学的交流性,使得教学变得更为自由,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③课程生动有趣.微型课堂的教育方式非常吸引人,教师的存在会让学生感到愉快,同时,知识也充满了趣味性.微型教室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吸引力,使得学生能够享受到愉悦的学习过程;④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会分配一些任务和小型思考题,并提供一些时间来观看视频并进行思考,以便
学生能够回答问题.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挑选恰当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加强和评估学习成果.
2 理论实践结合,提高知识能力
目前,教育领域正在持续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有全部在教育领域工作的前沿教师团结一致,才能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课堂上,教师会优先讲解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后会提供实际应用场景,以解决实际问题.[1]在教育和教学的准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来自日常生活,并且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只有把课程内容融入日常生活,教学效果才会得以充分展示.知识应用:教室里,除了能够获取相关的信息,还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进行问题的深入探讨.实践能力:通过日常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技巧,并且定期进行一些亲自参与的数学游戏.通过微课的方式,“应用意识”得以有效的推广和执行.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跳脱,转向日常生活的应用,只有如此,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技巧才能得以充分地体现,从而推动他们全面成长.
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被视作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培养核心素养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
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日出与日落的时刻,或者说,太阳的位置.这就是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相关的理念、原则和技巧来阐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规律.发现规律.日出日落,以及人的身形的长度与走向,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学会用发现问题的眼睛去观察,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的训练.解决问题.利用日常经验,应对数学挑战,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运用数学知识来处理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需要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会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用相应的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
3 明确教学情况、理清教学思路
3.1 把握学生思维特点
“双减”政策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严格按照教育法则行事,强化了学校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所以,老师需要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初步来看,尽管小学生在感知能力和学习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其发展程度仍然相对较低.从无规律的记忆逐渐转变为有规律的记忆,其中以机械性的记忆为主导.尽管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已经由实际的图像转变到了理论的逻辑,然而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们仍然倾向于运用图像化的方式进行思考.对于那些没有特别关注的人
和事物来说,他们的专注度往往会显得不够,并且很可能会出现分神的情况.表现为关注的领域狭窄,关注的集中度和迁移性相对较差,关注具备明显的好奇心、直接感受以及情绪色调.对于如何管理和调整小学生的关注度,
在组织架构中,必须强调对小学阶段的学校纪律组织以及日常的教导,妥善处置
他们的不良习惯,同时,教导手段与教学策略也要满足小学阶段学校的需要.所以需要深入探讨学生的个性,这就意味着不只要理解教学方案,还需要理解教学流程.优秀且高效的教育策略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确保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目标得以实现.首先需要理解和分析教育方案,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不足,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增加他们的知识.理解并克服困难和阻力,能够利用预习、复习等方式,在教学中进行精准的突破.理解每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认识到需要强化的部分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寻求能够均衡全体课程学习的教育策略.其次,需要深入理解教学流程,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抓取和运用学生的创新性资源.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得整个课堂更加富有实践意义.
3.2 明确微课教学内容
在授课期间,老师需要精准定位授课主题,有效融入微课资源,恰当地编排与修改,使得微课的主题与教学的关键点保持一致,力求让课堂教育的步骤连贯、目的明确、手段明了、流程清楚.[2]首先,通过解读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堂课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以及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其次,教学内容的展示是由每个教学步骤所决定的,步骤有其明确性才能保证整堂课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先弄清楚每一个教学步骤所面临的特别挑战,这些步骤可以产生何种独特的效果,以及需要克服的难题和阻碍是什么.最后,需要理解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相互关系、变革和进步.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教育研究活动,与团队成员一起深入理解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对教学方案和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可以邀请具备丰富经验的教师来讨论小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工作者更倾向于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应用知识相对欠缺.为此,教师们可以采取新的教育方法来增强学生们的数学应用知识,比如将微课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许多主题都能从日常生活场景中找到其起源,所以,应当努力从大自然、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等各个领域获取较适合的数学教育资料.在北师大版教科书的设计过程中,编写者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选择内容,并且顺理成章地把数学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尽管如此,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并未充分运用教科书的知识来构建有益的教学情境,这就使得数学课程变得枯燥无味,与现实生活脱节,违背了教科书编写者的初衷.
4.1 丰富教学实践活动
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运用多媒体工具来策划和执行课堂教学,以此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积极性.比如,当解释一些图像时,可以首先播放已经整理好的微课视频、图片或其他形式的视频,让学生们观赏,接着利用这些视频来揭示这些图像的特性和使用技巧.[3]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意识、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驱动力,并逐步提升他们的专注度、毅力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的技巧.
4.2 展现教学内容魅力
通过策划各类课程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还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考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当教师进行题目计算时,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构建不同的问题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还展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各个核心知识展开的,构建了一个螺旋般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
循序
渐进的,从简单的内容开始,一直向更复杂的内容进行“螺旋上升”.当规划每一步的数学课程内容时,需要全面理解数学知识并逐步深化,且需关心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在教科书方面,人教版在知识架构、内容连贯性以及逻辑性上,表现出了极高的组织性.教师有能力把一堂课的主题拆分成若干个部分,把这些部分的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个影片,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这样就能让学生依照书中的知识点来持续地学习,同时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微型课程视频因其富含活力和深厚的故事内容,加上配套的游戏化教学,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程度显著增加,从而彰显出微型课程的独特吸引力.
4.3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在选择和修订微课时,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成长模式和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教科书的适用性.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的问题场景,激发并指导小学生去寻找、研究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简而言之,要想熟练掌握数学应用技巧,必须重视对数学应用观念的培育,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时期,这为他们未来塑造数学建模理念打下了技术层面的基石.因此,老师必须认真准备教材,尽力构思适合日常生活的数学难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深入研究兴趣,为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做准备.例如,使用《时、分、秒》和《三角形的认识》这些人教版的教科书课时作为研究主题,开展对小学数学微课的实际应用探讨的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运用微课的影片去再现现实的生活场景.同时,通过导学案的步骤和预设问题的指导,成功地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复原,激发了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此举不仅奠定了后续“生活知识竞赛”课后活动的稳固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对于数学运用的认知.
5 提升教学理念,提高应用能力
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来说,教师的职业成长至关重要,其成长程度会对达成教育目标以及提高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的“双减”政策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设定了全新的标准.只有当中小学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质量,改进课后的教育服务,增强自己的教学评估技巧,“双减”政策才会得以有效实施.现阶段,课堂教育效果欠佳、课后服务的实践经验匮乏以及对于专业进步的激励不够,这些都是影响“双减”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实现“双减”目标中的核心影响力,全社会都需要向他们提供对其职业进步有益的支持,改进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扩大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样,中小学教师也需要增强自我学习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以此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作为推动专业提升的主要平台.
5.1 提升自身教学理念
结合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们刷新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提高教学思想上必须做出调整,舍弃陈旧的、过于依赖的、灌输型的教学手段,转向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这意味着,教育工作者需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关键,所有的授课活动必须优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微课的授课方式,尤其是在微课的授课环节,教育工作者绝对不可以将所有的知识一概而论地传授给学生.为了确保学生在
几
十分钟的课程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必须将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整理与优化.
5.2 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推动微课程教育手段的运用,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专业技术水平的增强,主要涉及他们的电脑与互联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这样做的核心意图就是使得他们拥有更高级别的微课程创建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巧,推动微课程品质的提高.[4]针对特定的策略,老师们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化对于互联网以及电脑科技的理解与研究,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握电脑的基础使用.换句话说,学校需要组织针对教师的培训,对他们进行微课技术的专项训练,以帮助他们全面且深入地掌握微课制作技巧.
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小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强调程度有所增强,因此,教师们必须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学习理论及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作为引领,将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主要目标是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以微课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裕村.如何利用微课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J].亚太教育,2023(13):10-12.
[2]曾琴.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7):142-144.
[3]陈福荣.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学习的实践探索[J].数据,2022(6):66-68.
[4]郑长伟.小学生线上学习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2(1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