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入法

2024-06-18 09:20:59王淑芬
数学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王淑芬

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通过激趣导入法,来提高小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联系生活情境、游戏互动、故事引入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小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导入法;最小公倍数;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小公倍数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整除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增强学生对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教学的激趣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带领学生回忆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促进学生掌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了解

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有效学习方法.

1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激趣导入法

现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激趣导入法,

可以

提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质量和学习效果.教师

应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与数学学科特点的结合,同时加强学生的参与度,突出主体地位,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和改进教学方法.[1]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做个小游戏,请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再请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带领学生把刚才的数据记录下来,提示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12,24是4和6共同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如图1),其中12最小,12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观察后得出结果,教师带领学生理解了公倍数的概念.这个过程既生动又具有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图1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观察4的倍数:4,8,12,16,20,24,…,6的倍数:6,12,18,24,…的规律,发现4和6的公倍数有很多,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如图2).

图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述集合图,可以看到4和6的倍数,分别构成了两个不同的集合.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就是4和6的公倍数.因此,4和6的公倍数集合为{12,24,36,…},这些数都是12的倍数.促进学生掌握与理解4和6的公倍数规律.[2]

其次,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引导学生掌握

倍数

的意义和性质的同时,促进学生掌握“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是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方法,通过讲述关于分羊、分苹果等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该概念的关注和兴趣.二是实际问题导入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并选择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三是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学方法导入课堂,教师设计一些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四是采用动画、视频的教学方法导入教学内容,促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如,教师提问学生:通过下面图片的内容,请问两个数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通过讨论得出:因为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只有最小公倍数.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练习“试一试”,求出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3](如图3).

图3

由图可知6和8公有的倍数有24,48,…,其中最小公倍数是24.同时,教师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讨论,

得出

所有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这个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计算得出:6=2×3,8=2×2×2,将6和8同时除以质因数2,除到两数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最后计算得出2×3×4=24,因此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每组选择一名学生说一说找公倍数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理清求最小公倍数的步骤:1.先找两个数各自的倍数;2.再找公倍数;3.找出最小的公倍数.教师

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巩固学生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最小公倍数是(24).再例如5和25的公倍数有(25,50,…),最小公倍数是(25).通过练习题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一知识点.

2  小学数学教学最小公倍数存在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最小公倍数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重视程度不足,虽然新课标强调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二是导入方法单一,一些教师习惯于使用传统的导入方法,如复习旧知识、介绍新知识等,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导入内容与数学学科特点不匹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忽略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导致导入内容与数学知识关联性不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四是学生参与度不高,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一些学校和教师缺乏对激趣导入法的有效评价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导入效果的提升.

3  最小公倍数趣味性教学活动设计

3.1  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生活中的最小公倍数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写出下列每组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5和57,5×7=35;56和23,计算得6;718和817,18×17=306.通过习题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学生通过分析后,得出“互质”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的结论.此时,教师转换题型为选择题和判断题:7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5();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0(),因为5和10有公因数5,且5=1×5,10=2×5,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5=10,所以这道判断题是错误的.

3.2  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设计一些与最小公倍数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分发礼品、分组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掌握“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围绕这个概念及理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技巧.例如,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①52和13,13×4×1=52;②11和12,11×12=132;③18和12,2×3×3×2=36;④24和20,2×2×6×5=120.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

3.3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最小公倍数的疑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巧设情景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圈一圈,想一想.通过知识拓展的学习,利用短除法可以比较简便

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通过短除法计算得出结果,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3.4  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观察得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提升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预留作业,促进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激趣导入法和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兴趣和理解,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

顺应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华锡焱.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5):68.

[2]魏雪瑞.谈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21):105-106.

[3]王香.浅谈寓教于乐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31):63-65.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