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4-06-18 12:50崔云
求知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导学式教学法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解放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关键。教师可以合理规划和设计教学方案,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应用、创新,使学生在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而后从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利用信息技术和课后精练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小学数学;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崔云(1982—),女,甘肃省兰州新区实验小学。

现代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学生不仅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形成和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注重更新育人方式,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为学生日后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尚小,相对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但他们又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可以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而导学式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将探寻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视为重要内容。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小学数学涉及数量及数量关系、图形、特殊符号以及定理定律等,知识面较广,小学生学起来相对吃力,加上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会出现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等现象,这给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数学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而传统的数学课堂一般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习惯机械地记忆知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导致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导学式教学法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使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在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之后,便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批判和质疑,应对数学学习中的各项挑战,发展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深度挖掘自身潜能。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学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1]。

二、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导学式教学法强调让学生进行自学、自练,依据导学案学习,合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承载着多种功能,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引领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学习,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话语权,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将导学式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想真正落实导学式教学法,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数学学习。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现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身具有形真、情切等特征,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同时利用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话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小明得到了1朵小红花,小红得到了2朵小红花,那么两个人得到的小红花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假如小明得到了2朵小红花,小红得到了4朵小红花,那么两个人得到的小红花数量又有什么关系?请你摆一摆,看一看。学生可以用笔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小红花进行分析,发现小红得到的小红花的数量分别是2个“1”和2个“2”。基于此,教师再引出“倍”的概念,解释2是1的2倍,4是2的2倍,以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准确理解这个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疑问,深入分析。

(二)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导学式教学法之所以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是因为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梳理、观察、搜集数据、推理证明等方式理解知识,获得巩固和提升的机会。任务驱动教学是依照课程标准,依托问题,以项目主题为统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经历。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可在任务的驱动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深入理解,吸收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真实学情设置以探究为主要方式的学习任务。在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交流和互动,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突破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在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教材为线索,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情况,保证学生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在课上,学生需要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教材例题的口算和笔算过程。如此,学生可经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过程,逐渐掌握运算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讨论环境,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示和表现自己,与其他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拓宽解题思路,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侧重于对知识进行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缺乏思考,不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充分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与互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合作形式的探究能使学习氛围更加浓郁,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多是口头讲授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伴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进行知识的讲解,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借助课件展示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图形的具体结构、特征,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教学难度,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生要通过数学学习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准确把握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在图形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为例。为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分别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点,鼓励学生发言,分享各自观点。在介绍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特征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画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观看屏幕上被拉动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会发现图形的外观发生了变化,从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亲自画或剪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展示自己的作品,比较谁的作品完成得更好。

(四)课后精练,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习题。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做好课后巩固工作。在设计课后习题时,教师要坚持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开放性和层次性原则,既要突出知识重点,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分别设计基础性习题、综合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习题内容的梯度性,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深度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5]。

一方面,教师要紧扣教学主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要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元素,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既要让学生通过做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学为例。在进行习题设计之前,教师可先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设计如下习题:公园的成人票为10元,儿童票为5元,10人以上的套票为7元,假设一共有8个老师和42个学生一起游玩,怎样买票最划算?解题思路如下:(1)全部购买单人票,即8×10+42×5=80+210=290(元);(2)按照团体的形式买票,即(8+42)×7=50×7=350(元);(3)只有10人(8个老师和2个学生)购买套票,剩余的人单独购票,即(8+2)×7+40×5=270(元)。学生通过做题便可以逐步感受数学运算的规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提升思维品质,熟练运用四则运算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成就感,提升学习信心。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等。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合理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桎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于永霞.探究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2(22):79-81.

颜奎.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天津教育,2022(17):81-83.

杨倩.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2):219-221.

安世恩.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2(3):16-18.

齐娟.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A5):67-69.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重要意义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