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以主题为核心开展教学的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系统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了确保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对单元主题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掌握整体知识、构建单元结构、举办单元活动、开展分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评价这几方面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0—0107—04
单元主题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积极探索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一、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单元主题教学是以主题为核心,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单元主题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系统性。单元主题教学以主题为引领,将教学内容按照主题进行系统化组织,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
二是探究性。单元主题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综合性。单元主题教学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缺乏知识结构整合。当前,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单元主题教学成了当前历史教学的主导模式。然而,通过平时的听课活动以及调查发现,一些历史教师教学理念很陈旧,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点,难以有效地整合知识,缺乏对整个单元知识有条理的设计与规划,无法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导致课与课之间、课与单元之间的关联性不明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进一步加剧了知识的碎片化,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影响了历史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不够丰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只是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历史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学生更多充当的是观众的角色,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创新,缺乏活力,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教学资源利用不足。当前初中历史学科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在历史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无法有效地为教学提供反馈。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然而,一些教师对这些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导致教学内容不够生动、形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1.明确逻辑关系,掌握整体知识。初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编排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各单元的内容和知识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教师在教学时需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只侧重每一课时的教学,而应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全面掌握单元知识,促进其历史学习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这一单元时,教材包含了三个课时,单从课时标题来看很难发现其中的关联性,但实际上这三个课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有些欧美国家更是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这些工业化国家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从而促进了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学与文化)。由此可见,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引出第二课时,而第二课时中各行各业产生的巨大变化转变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也是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三个课时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层层递进,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前应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才能确保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2.围绕单元目标,构建单元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围绕主题构建单元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各单元的内容集中在一个课时中讲解,这样不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限制他们的历史思维发展。教师应该通过设计结构化的课时活动,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整合不同的课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历史认知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以外的其他4个课时整合,并确立单元主题“唐朝的气象”。之后教师再基于此设计结构化课时任务:①对唐朝的建立史和衰亡史进行学习,总结不同统治者的治国制度及政权体制;②对唐朝时我国与存在外交关系的国家取得的交流成果和制定的政策进行学习,讲述我国于唐朝时的国际地位;③了解唐朝时期的文化成果,同时探索盛唐时期文明与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和对当时的影响;④根据唐朝的经济发展成果讨论当时的经济文明[2]。针对任务①,教师可以整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知识点,让学生分别对唐朝建立和衰败的历史进行学习,并对不同统治者取得的治国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唐朝政治体制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当时的影响。教师可以将单元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唐朝建立的历史和取得的治国成果为侧重点;第二课时以唐朝的衰败过程为侧重点。如此既可以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提升,还可以让他们依据真实的史料阐述观点,从而锻炼学生的史料论证能力。
3.举办单元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单元教学法,发挥历史学科单元教学的优势,并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教师除了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外,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既提升教学效果,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教师应将本单元在时间上的定位作为教学的侧重点,着重讲解“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知识点,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三国鼎立的形成标志?”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找到答案[3]。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知识设计游戏活动,在整合单元知识点后设计活动内容,开展“快问快答”,如:①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在之后的赤壁之战中他战败的原因是什么?②你能通过孝文帝改革得到哪些启示?③江南如何得到了开发?④若给你一张“东晋人口迁移”的示意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问题都是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组内学习和讨论问题答案,分析一些相关的重点知识,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展开讨论。如此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还能在实践活动中以轻松快乐的态度学习历史知识,体现出历史学科单元教学的效果。
4.开展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不同个体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在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分层教育理念[4]。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结合他们的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要分析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制订针对性目标,如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历史基础;为基础扎实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指导等。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任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让他们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为何兴起,具有哪些特点;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应让他们探索欧洲社会在城市快速发展后产生的影响;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应让他们从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角度对比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和我国宋代时期的城市发展。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资料,讨论自己的观点,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并有效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5.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习惯采用板书形式授课,即在黑板上抄写知识点,要求学生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发展。久而久之,会削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影响后续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巧妙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历史课堂增添现代视野。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时,教材主要聚焦于我国秦汉时期的发展。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我国就开始进入了封建时代[5]。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按照历史顺序播放有关秦汉时期发展的影视片段。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秦朝和汉朝的兴衰成败,为后续深入的教学奠定基础。比如,第一个片段可以展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呈现六国灭亡的历史时序;第二个片段介绍秦朝由于统治者的残暴和剥削而导致灭亡,引导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第三个片段讲述楚汉之争,由项羽和刘邦展开,让学生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点之前对相关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6.优化教学评价,确保教、学、评一致。在实施初中历史课程单元主题教学时,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为了评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评价,以确保教、学、评一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时间轴为线对此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让他们绘制以“民族危机”为核心的思维导图,以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同时帮助他们掌握绘制时间轴的方法。如第一课时:以“民族危机的开始”为核心绘制时间轴;第二课时:围绕“战争和条约”绘制时间轴;第三课时:围绕“抗争和救国”绘制时间轴;第四课时:以“全面危机的形成”为核心绘制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示意图上的要素指标是否完整;②对战争的排序是否正确;③对不平等条约的排序是否正确;④对人民抗争的排序是否正确;⑤对自救运动的排序是否正确等,还可以考查典型人物、时间线索等内容。教师应秉持“以学生的发展、学习和学习效果为核心”的评价理念,保障评价效果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逻辑关系,掌握整体知识;围绕单元目标,构建单元结构;举办单元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并及时优化教学评价,确保教、学、评一致。通过这些实施策略的应用,相信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德云.以新课改为基础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分析[J].华夏教师,2022(08):79-81.
[2]王松光.大单元教学中初中历史学习任务结构化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22(21):31-33.
[3]孙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2(34):07-09.
[4]邓亚萍.初中历史作业的分层设计[J].读写算,2023(36):19-20.
[5]陶莎莎.依托影视资源,激活历史课堂[J].考试与评价,2020(06):69-70.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