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故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2024-06-17 18:07杨淑敏
甘肃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大单元小学语文策略

杨淑敏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实施和改进的背景下,单元整体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教材设计的核心理念,由此,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相关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情境的创设随之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鉴于此,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单元为例,提出“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本,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区分‘整体目标和‘分目标,精心设置教学目标”“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做好教学设计”“巩固课堂知识,高质量设计单元作业”“注重检验,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的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故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0—0080—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构建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教材为载体、以单元整体目标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避免由单篇教学设计导致的课堂教学中内容、方式和过程的重复或雷同的情况。接下来,笔者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寓言单元为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开展单元学习。

一、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本,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了四个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其中,《守株待兔》为文言文形式,《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为童话版寓言故事,《池子与河流》则是以诗歌形式呈现。结构安排上,这几篇故事呈现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小学生阶段性认知发展的特点。故事的主题经过层层推进,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体关注到服务社会,每一篇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意蕴。除此之外,该单元还包括“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四个板块,旨在激发学生准确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阅读方法,从而在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后,学会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

为了避免教师在寓言教学中陷入教学手段单一化、文本解读知识化、寓意理解表面化等误区中,教师应设计具体情境和感知问题,帮助学生发展语言素养和思维品质素养。教学过程应以生活为基础、以教材为载体、以单元整体目标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来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蕴,启迪学生利用自主建构知识、自主探究问题、参与小组合作和文学创作等方式将其中的优秀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单元结构,由于该单元的四篇课文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应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快乐读书吧”不仅为学生罗列推荐了中外经典的寓言故事,还提供了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若能在正式授课之前开展该板块的教学活动,将更易于学生把课内学习的知识、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课外。

二、区分“整体目标”和“分目标”,精心设置教学目标

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而言,单元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单元目标既应包括整体目标,又应包括各个模块的分目标[1]。具体的设计思路及步骤如下:

(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方面,应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滔、循”等生字,并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在能力目标方面,应做到让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生活经验,以简洁性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在情感目标方面,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价值追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各个模块的目标

1.整体感知,导读激趣(1个课时)。第一,阅读四篇寓言故事,结合已有的认知了解并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特征、类型。第二,借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插图,激发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第三,制订《伊索寓言》整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阅读。

2.走进寓言,明白道理(6个课时)。首先,总结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所提出的各类疑问,辅助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扫清字词理解障碍(1课时)。其次,帮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守株待兔》,对《郑人买履》《揠苗助长》等其他寓言故事拓展阅读,并组织开展分享交流活动(1课时)。接着,对比和分析“陶罐和铁罐”以及“鹿角和鹿腿”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课时)。最后,在学习“池子与河流”“北风和太阳”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习过的人物分析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并讲述其中蕴含的道理。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回顾《伊索寓言》的故事情节,并能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复述(2课时)。

3.实践检验,学会表达(3个课时)。搜集《伊索寓言》中拥有正反对立观点的故事,开展寓言故事主题辩论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课时)。此外,开展《伊索寓言》系列实践阅读活动,要求学生能依据提示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内容(1课时)。最后,带领学生以分角色朗读或小组合作扮演的方式感知人物形象,进而感悟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1课时)。

三、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做好教学设计

(一)创设真实的语文教学情境

在“寓言故事”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创造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弥补学生在认知和教材、文学作品之间的差距,还能打破一直以来教师以“寓意”为中心的僵化模式[2]。因此,当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起进入“寓言故事”、体悟“寓言故事”表达之妙和情感之美的桥梁。例如,在讲授课本“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插图时,教师应从故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入手来创设一种真实、生动的语文情境。

师:“同学们,沙滩上现在有一只鹬鸟、一只河蚌呢?让我们去看看它们正在干什么吧?”(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鹬蚌相争”的视频,视频旁白: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家伙还在斗!)视频结束,音乐止。为了更深刻地还原这个场景,教师让一个学生握紧拳头做出进攻的姿势,一个学生伸长两只手臂做出“大钳子”状,上台表演“鹬蚌相争”。在二者相持不下之时,师:“同学们,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生:“被渔翁捉住了。”师:“被渔翁捉住的结果是什么呢?”生:“被吃了或者被卖了。”之后,教师可反问学生:“有没有同学能将这个故事复述下来并给我们讲讲其中的寓意呢?”总而言之,在“寓言故事”单元整体教学中,师生利用高频互动的方式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引导学生们与故事人物、作者产生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

(二)交流故事,拓展课外阅读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第二单元中“阅读的快乐”活动旨在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的寓言故事。为了实施这一活动,教师可选用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来开展读书交流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讲述故事。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培养学生分善恶、辨美丑,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读书交流会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增设“故事人物个性化解读”环节,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对故事人物的看法,指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演绎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情节以及背后蕴藏的深层含义,教师可在“寓言故事”读书交流会中设置角色扮演、话剧表演环节,鼓励学生参考书本中的故事情节,在原作的基础上创编,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情节、人物等要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特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拓宽知识面。

3.绘制思维导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提纲、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生阅读或演绎完故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捋顺寓言故事的结构、行文脉络等。

四、巩固课堂知识,高质量设计单元作业

高质量的单元作业设计,不仅能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并降低其课业负担[3]。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在逻辑,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以单元学习任务为核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寓言故事的研究和剖析过程中,深刻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思想。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业应以单元内的四则寓言故事为载体设计。围绕“故事会,从古讲到今”的单元大任务,具体可拆分设计出以下三项小作业任务:一是建一个“故事栏”,让学生收集陈列出10个喜爱的故事,并分辨出每个故事的特征及所属类型。二是绘一座“情节山”,即让学生在通读“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故事后,试着根据主人公的愿望、做法、结果等画一座“故事山”。遇到多个主人公的故事,则根据主要人物神态的变化画一幅“情节轴”。三是办一个故事会。由教师统筹,带领学生组织开展,选拔主持人及参赛选手,梳理故事清单及活动流程,以“人人当观众,个个做评委”的方式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

另一方面,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围绕学习任务群,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还应注重立足学生的主体感悟来设计单元作业。例如,可围绕“寓言故事作品阅读”这一主题来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具体可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寓言故事书或一篇寓言故事来阅读。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从书中选出一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或小故事,试着分别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口吻将其表达出来。设计这些高质量的单元作业,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降低阅读理解与创意表达的难度,还能激发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热爱和对大单元所蕴含的语文要素的探索欲望,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

五、注重检验,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活动的设计是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是检验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手段以及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严格遵循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及每个模块的小目标,以既定目标为基准来丰富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从师生两个层面入手,制订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

一般而言,教学评价体系由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组成,在开展评价活动之前,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和教学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指标应包括课堂掌控力、语言感染力、教学效果、制定教学方案等,教学评价可从课前备课和课中实践两个阶段切入。由于大部分小学的单元整体教学采用的是集体备课的形式,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务组组长或教导主任可对语文教师实时评价。在课堂讲授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教学专家评课等方式对教师评价。在学生评价上,教师应作为评价活动的主导者,评价指标包括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按时完成单元作业等。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开展动态评价,随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和单篇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性活动增多。由于活动目标体现着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单一的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为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参考,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后练习题测试学生,也可将语文教学评价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自主设计相应的评价、考核方法与工具。具体而言,可利用双向分解表准备试题来设计学习任务与评分规则,让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能高质量地评估学生的真实表现。与此同时,可单独设计和实施在线学习卡、观察量表、档案袋等其他类型的评价方法,将这些方法搜集来的信息作为教师推进课堂节奏、优化教学设计的依据。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给“寓言故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同时还给教学内容的重构、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教师的深度发展都带来了积极的思考和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精心设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瑞明.大单元视域下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活动改良——以重构“不同的季节”教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Z4):70-72.

[2]李俐.基于课程整合的小学语文知识提炼及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8):62-64.

[3]林喜妙.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1(32):53-54.

编辑:阎韵竹

猜你喜欢
大单元小学语文策略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