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仙妹?刘菲菲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发展自我同一性、整合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非语言沟通、安全轻松、操作便捷、趣味性强等特点,在心理课教学中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减少学生“暴露自己”的担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催化团体动力,使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增强自我悦纳感。以 “认识自我”大单元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认识自我;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7-0020-04
一、教学背景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的构建过程中,面对外部的冲击和挑战,他们的情绪情感极易两极化和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1]。他们的自我评价也不稳定,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态度及现实环境的影响。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培育自我悦纳感,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是“整合运用意象、故事、舞蹈、音乐、戏剧、诗歌、运动、园艺、梦的工作和视觉艺术等方式,促进个体成长、发展和疗愈的治疗方法”[2]。相较于心理课常见的教学形式如团体辅导、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非语言沟通、安全放松、操作便捷、趣味性强等特点,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切性较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暴露自我”的担忧,催化团体动力。
笔者在开展“认识自我”主题的心理课上发现,学生不愿意过多谈论自己。为了降低暴露自己的担忧,笔者尝试在心理课中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旨在营造安全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放下心理防御;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己的不完美,增强自我悦纳感。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在“认识自我”大单元教学中的运用
围绕大单元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任务,笔者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设计了三个课时教学内容,分别是“发现我自己”“拥抱我自己”“学会爱自己”。第一课时,通过活动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建立客观的自我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第二课时,接纳自己的缺点,对自我产生认同感,肯定自我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课时,学会在困境中理解、包容、关怀自己,提高自我悦纳感。具体目标与内容见表1。
三、实施要点
(一)借助载体,客观认识自我
在“发现我自己”一课,笔者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挑选叶子、观察叶子、寻找叶子,运用投射机制,借助叶子这个载体表达自己。设置的问题为:“请挑选一片树叶代表你自己,再花一分钟时间仔细观察这片叶子,思考这片叶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选择这片树叶代表你自己?”最后将小组所有人的叶子混合,看是否能够找回叶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叶子表达自己的特点,并鼓励、积极关注那些选择特殊叶子的学生大胆地表达。
在选择叶子的时候,多数学生都能够选择一片树叶代表自己。有的学生选择了红色的枫叶,因为红色代表热烈、活泼,和自己的性格很像;有的同学选择绿色的普通叶子,说自己和这片叶子一样普通,不起眼;有的学生选择有着斑点的银杏树叶,说自己和这片叶子一样也有缺点;还有学生选择的叶子叶片是有棱角的,代表当其被他人伤害时表现出自我保护的行为……学生将自我投射到叶子上,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特点。
将小组树叶全部混合后,大家都能够迅速从一堆树叶中找到自己的树叶,深刻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通过艺术表达,化缺点为特点
在第二课时“拥抱我自己”一课中,笔者设计了“拥抱小黑点”活动。提出问题:“如果白纸是你的生命,生命中的缺点、缺憾是白纸上的黑点,你会怎么处理?剪掉?扔掉?还是再创造?”
多数学生选择再创造,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拥抱小黑点”心理绘画,对黑点进行加工创造。绘画要求如下:(1)拥抱黑点,让它变成独一无二的特点;(2)写下作品名称和寓意;(3)10分钟后展示作品,分享你处理黑点的方式。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黑点也是人生色彩之一。笔者引导的方式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加工改造,让它变成另一个模样。例如学生1将黑点改造成手上的钻石(见图1)。教师引导,“你会发现自己比钻戒更闪耀。”
(2)积极解读,认为黑点是成长的动力。如学生2将黑点改造为花的养料(见图2),寓意是黑点如同养料,只要运用得好,就可以让花开得五彩缤纷。教师引导,“黑点并非毫无用处,只要合理运用,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3)勇于接纳:黑点是生命的一部分,有其独特光芒。例如学生3将黑点改造为黑色颜料,并在颜料盘上画上其他颜色(见图3)。教师引导,“承认黑色的价值,不论是什么颜色的颜料,都会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4)自我统整:黑点是个人独有的特点,能使人身心达到平衡。例如学生4将黑点改造为蝴蝶的保护色(见图4),寓意蝴蝶会利用身上的斑纹保护自己,这是自然的馈赠。教师引导,“我们要大胆接纳自己,即使是缺点,也是身体的保护色。”
(三)拓展视角,学会积极接纳
手账是记事的本子,可通过绘画、文字、拼贴等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在第三课时“学会爱自己”,笔者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我和‘他的手账”。要求:用黏土制作“他”的图案形象并粘贴在作业单上(“他”就是自己);听音乐和指导语,用画画或者关键词将我和“他”经历的事情记录在图案形象的周围。设置了三个问题:(1)“他”陪你经历哪些事情?(2)看着手账,你看到“他”有什么特点?(3)你有什么感受?
借助手账,学生从第三人称视角盘点“我”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教师结合学生分享与问题设置意图,运用心理辅导技术进行启发引导。
(1)自我是平凡的。学生分享,“看见自己原来也是一个平凡人,成功了会笑,失败了会哭。”教师反馈:“原来我们都是平凡人。”学生分享我和“他”的经历有刷牙、睡觉、吃美食、上学、做作业、成功、失败等。教师采用一般化技术反馈,“同学们,你们的经历和×××相似的请举手。”引导学生看见生命个体都有其相似的经历。
(2)自我是不完美的。如学生分享自己的特点是胆小、自卑。教师采用澄清技术,“在什么情况下很胆小呢?”再引导其找出例外,“在成长过程中,让你感觉自己特别有勇气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看见胆小同时又兼具勇敢品质的自己。
(3)自我有力量。如学生分享自己从小被父母批评或经历很多挫折。教师采用共情技术和好奇问句,“我感觉到你的成长很不容易。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坚持到现在?”挖掘负面事件的价值,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力量感,看见自己的成长。
(4)自我需要关照。学生普遍能感受自我不容易,对“他”(自己)充满感恩之情。教师总结,“虽然‘他平凡、不完美,但无论我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不离不弃陪着我。我们感动、感恩于‘他的陪伴,我们要关爱‘他”。由此激发学生的自我关怀之情。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认识自我大单元教学综合运用了“我与叶子”“拥抱小黑点”“心理雕塑”“我和‘他的手账”“为自己写诗”等艺术形式,学生参与度高,体验感强。学生借助艺术表达自己时,显得更为大胆和开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叶子、黏土将自己“外化”、具体化、客体化,从而看到、感受到一个客观、不完美但依然值得爱的自我。例如“拥抱小黑点”活动中,学生借助画画从积极视角看待缺点,并从他人分享中得到启发,从而积极接纳自我,达到自我统整。单元结束后,笔者设计单元作业“为自己写诗”,事后收到很多学生的诗歌作品,下面摘取其中一首(片段)。
做一条独一无二的鱼
我只是茫茫人海中,
一条不起眼的小鱼,
但即便如此,
我依然喜欢我自己。
在一次次哭泣中,
我安慰自己,
别哭,别哭,
莫让泪水脏了你的面颊。
在一次次失败后,
我鼓励自己,
别急,别急,
莫让失败成为你的绊脚石。
……
那是你独特的样子,
我依然喜欢你。
茫茫人海,
愿你做那条独一无二的鱼。
通过作品可以看到,通过本单元学习体验,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积极接纳自我,增强了自我悦纳感。
(二)反思
1.聚焦大单元教学的理念目标
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逻辑起点。将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于“认识自我”大单元教学,要聚焦大单元教学辅导理念,紧扣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表达艺术形式。
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让心理课堂更灵动,但要注意,不要因为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
2.营造安全开放的课堂氛围
表达性艺术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放下“艺术评价”,对艺术创造保持接受、开放的态度。我们重点不是艺术技巧,而是参与时的内在情感体验。
当消除自我评价和外在标准时,表达性艺术才使自我更随性地流动,学生更勇于表达,说出自己过去不敢说的话。
3.培养恰如其分的语言机智
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大单元教学中,最后获得的学生作品五花八门,解释也多种多样,尤其考验教师的语言智慧。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智慧,在课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归纳与总结,从而引领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Carmen Richardson. Expressive art therapy for traumatiz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16.
[3]赵香华. 绘画治疗,解读心灵的“锁钥”[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53-56.
编辑/张国宪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