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 胡潇菡
【摘要】 阅读是聋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聋生为中心,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指导,通过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等路径,全面准确地反映聋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学习情况,有效培养聋生阅读兴趣,促进聋生阅读能力发展。
【关键词】 聋校;语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简介】 孙莉、胡潇菡,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南京,210007)。
课程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全面、公正、準确反映聋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评价的价值导向,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也充分体现了对评价的重视。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目前,聋校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聋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学习情况。本文以《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神话故事单元)为例,探讨如何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来实施语文阅读教学评价。
一、完善评价标准,体现差异性
同一班级的聋生在听损程度、康复效果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其阅读能力也各不相同。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若是采用统一标准,则既不利于聋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评价结果若只按统一的标准给出分数或等第,则难以准确完整地反映聋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因此,聋校语文阅读评价内容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聋生语文学习特点,立足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关注聋生在口语、手语、书面语等方面的表达能力发展情况,落实好课程标准要求。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神话,感受想象的神奇”,旨在引导聋生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聋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激发阅读兴趣。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神农尝百草》和《钻木取火》,旨在引导聋生进入更广阔的神话世界,了解祖先在探索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解释、美好向往。基于以上单元学习要求,对照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评价建议,教师制订了本单元的阅读领域评价量表(见下页表1)。评价量表由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第和备注组成,共7项评价内容,每项评价内容分为A、B、C三个评价等级(按照独立完成、给予一定提示、提示后不能完成设定等级),充分考虑不同聋生的实际水平。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采用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聋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丰富评价主体,体现多元性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除了课堂学习,聋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仅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难免存在片面性。目前,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评价为主,较少采用聋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形式,聋生自主阅读兴趣难以被充分激发。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实行教师评价、聋生自评与互评、家长参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可指导聋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聋生自我反思,并让家长参与评价,进一步提高阅读评价效果。
(一)教师评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聋生进行阅读内容、方法等的指导,引导聋生钻研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除了运用语文阅读领域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借助希沃白板中的互动游戏,检验聋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指导聋生开展制作道具、编排脚本等实践活动,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二)聋生自评与互评
自我评价有助于聋生认清自我,提高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相互评价有助于培养聋生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2]。在完成文本阅读后,教师指导聋生对照学习目标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实现查漏补缺。同时,教师引导聋生通过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形式进行互评。如:两人一组交流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或故事中让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等;采用手语故事比赛的形式,事先设定好评选标准(星级),让全班聋生进行评价。
(三)家长参评
教师加强与聋生家长的合作,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评价项目,定期布置亲子共读任务单,让家长协助聋生完成阅读任务,并对聋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读书氛围,和孩子一起积极参加亲子阅读活动,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在共同阅读中拉近距离,轻松愉悦地达成阅读目标。从亲子共读任务单反馈情况来看,聋生课外阅读效果显著,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家长参与评价使得阅读教学评价能更全面真实地反映聋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情况。
三、创新评价方式,体现发展性
阅读教学评价要综合考查聋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目前,聋校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主要起甄别和选拔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诊断和发展功能。阅读教学评价需要重视聋生语言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采用适宜的评价方式,使聋生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根据聋生能力水平,采用基础类、提高类、拓展类3个层次的阅读教学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在进行基础类评价时,教师要求聋生运用口语、手语、书面语回答课后问题,如“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神农为什么要尝百草?圣人如何发现生火的方法?”等。然后根据聋生的回答相机进行引导和点评,评价聋生能否做到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语句表达完整准确。在进行提高类评价时,教师让聋生两人一组尝试复述故事主要内容,学习完整、有条理地复述,并进行互相评价。这样既关注了聋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也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通过生生共学,促进聋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在进行拓展类评价时,教师展示故事人物的图片,让聋生自由讨论对人物的印象和感受,鼓励聋生说出自己的见解,由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再予以点评和总结。
作业展示可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手抄报展示、思维导图制作、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指导聋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在作业展示过程中,聋生对作业进行自评和互评,既理清了故事主要内容,又锻炼了口语、手语表达能力以及沟通交往能力。同时,教师自编竞赛题,以实践操作为主,笔试或线上答题为辅,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聋生采用不同星级的竞赛形式,如根据词串复述故事内容、借助手语讲故事、图文结合介绍神话人物事迹等。教师指导聋生自主选择竞赛形式,无论聋生选择哪种竞赛形式,都给予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
此外,教师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全面考查聋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情况。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要求聋生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神话故事,提升阅读量;让聋生借阅图书角、阅览室中的相关图书,并通过小组合作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开阔阅读视野;指导聋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诗词诵读表演等活动,让聋生感受阅读和表达的重要意义,从而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不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以聋生为中心,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指导开展阅读教学评价,可有效提升教学成效,促进聋生更好地发展。在进行阅读教学评价时,聋校语文教师可通过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等路径,培养聋生阅读兴趣,激发聋生阅读动力,促进聋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顾海琴.基于课程标准的聋生沟通与交往学业评价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1(13):40-42.
(责任编辑:黄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