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视障学生;职业教育;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61
【作者简介】 李龙梅,正高级教师,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重庆,400065)。
随着时代的发展,盲校当前专业设置及其教育资源的局限性,与视障学生不断增长的多元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这些多元化需求主要体现在就业领域的拓展、教育和技能提升、政策扶持与社会接纳、自我实现与社会融入等多个方面。为此,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学校)积极回应视障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做到关注整體、兼顾个体,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内外联动、整合资源,努力克服盲校职业教育的专业局限,实现教育与康复、就业的深度融合,为每一位视障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精准研判,完善职业发展规划
视障学生的职业发展应考虑其特殊需求、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强化实证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支撑作用,提升科学性与针对性。学校注重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及时把职业需求的变化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长调整学习计划,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以提高竞争能力。为此,学校与高校合作探索“3+2”办学模式,为能力较强的视障学生搭建进一步提升学历的阶梯,鼓励他们学习专业性更强的医疗按摩。对于能力较弱的视障学生,则以掌握保健按摩技能为主,加强基础手法训练。同时兼顾视障学生的职业兴趣,比如有的女生想从事儿科按摩、妇科按摩、美容按摩,学校就聘请校外专家开展专业指导。
二、生态融合,实现挖潜补偿并重
提升视障学生的“可就业能力”,须有效解决视障学生社会融入困难、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学校以缺陷补偿、潜能开发为重点,以融合教育为路径,提炼了教育与康复、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教育与就业、校家社有效融合等实施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强化职业体验,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增强应用能力,以巡回指导为引领提升职业素养。同时,学校从文明礼仪、知识技能、扬帆艺体、科技创新和社会道德等维度构建课程目标,形成横向包括基础知识课程、特色专长课程、德育品行课程、教育康复课程,纵向涵盖领域课程、文化课程和生态融合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如学校有必修课程“花球啦啦操”和选修课程“技巧啦啦操”,既满足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需求,又对学生进行盲态纠正和阳光心态培养,并与普通学校进行普特融合实践,真正实现开发潜能与补偿缺陷并重。
三、整合资源,丰富职业发展内涵
盲校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习机会等,这限制了盲校开设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专业课程的能力。为此,学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强化内外联动,注重资源整合,丰富学生的职业发展内涵。如学校与重庆科技大学、资武太极馆等单位合作,聘请专业师资到校开设八段锦、太极拳等选修课,帮助学生修炼身心,强身健体。加强与各社会群团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如邀请重庆市按摩学会、重庆市医教结合专委会在 推拿按摩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到校开设讲座,传授手法和经验,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带领学生走进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正刚骨科医院参观见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职业素养,为其多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学校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视障学生创造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机会。学校职教部金鹰自强社多次组织学生为重庆马拉松参赛者提供舒缓疲劳放松按摩的志愿服务,到公园、敬老院、社区康养中心为群众提供免费按摩。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视障学生锻炼了操作技能,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推动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接纳。
(责任编辑:叶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