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和路径研究

2024-06-08 10:53唐英照陈娱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奋斗精神时代内涵价值意蕴

唐英照 陈娱

摘 要:奋斗精神的培育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之举,也是农林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从践行初心强农兴农的担当精神、深入基层扎根乡土的劳动精神、知行合一力行不怠的实干精神入手厘清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时代内涵,聚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奋斗精神教育、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的3条培育路径,激发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热情,将其培养为农业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其个人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农林高校大学生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无比广阔,奋斗精神的培养是成就新时代农林人的关键之举。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农林高校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是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强化其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保证。

一、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时代内涵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瑰宝,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前进发展的内源驱力和关键密钥。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培养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需要形塑农林高校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劳模精神和实干精神。

(一)践行初心强农兴农的担当精神

践行初心、强农兴农的担当精神是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首要之義。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广大青年学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一方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任务要求农林学子主动担当。要把这一愿景目标变为现实,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还需要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学生队伍投身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目标。另一方面,厚植“三农”情怀是农林高校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指南。这种情怀不仅是个人服务农村的责任体现,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深入农村、了解农业、关心农民,可以将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为解决“三农”问题汇聚众智、献策建言。在深入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农林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同时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入基层扎根乡土的劳动精神

深入基层、扎根乡土的劳动精神是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实之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绝不是凭借吹吹喊喊、满腔热忱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有一大批扎根乡土的农林学子精耕细作、踏实肯干才能达到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勤勉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农林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劳动者,肩负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既要深入基层、扎根乡土,以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劳动者的乐章,又要聚焦农业、走入农村、贴近农民,让劳动的种子在内心世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从而为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知行合一力行不怠的实干精神

知行合一、力行不怠的实干精神是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之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些论述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动性,人民群众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实干精神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和政治实践,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公正而努力奋斗。“实干就是实实在在地做、踏踏实实地干,其中的‘干即哲学上的实践。”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国家的繁荣,都离不开实干精神。构建农业强国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愿景,不是空谈和等待就能得到的,而是拼搏和实干才能实现的。农林高校大学生要结合所学理论,踏入乡间地头、走进农户庭院,不仅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还要把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力,亲身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了解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辉煌历程铭刻着青年奋斗的足迹,伟大事业激励着青年砥砺前行。奋斗精神是农林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不仅可以锤炼意志品质,还能为其投身“三农”事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精神导向

兴国必先兴农,农兴方能国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只有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奋斗精神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激励农林高校大学生积极应对困难、锲而不舍地拼搏奋进的关键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农林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奋斗精神,才能够突破阻碍、战胜困境、攻克难题,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同时,这也有利于引导青年学子走进田野,入住农舍,把“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农村的广袤天地联系起来,以炽热的情怀和笃定的信念投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事业中,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现自我抱负。

(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指引

奋斗精神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为学生弘扬奋斗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方面,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奋斗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农林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奋斗精神的培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其成长为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需要将奋斗精神贯彻其中。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党和人民的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和不懈奋斗,奋斗精神是一种奋发向前的精神姿态,将其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对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奋斗精神的融入不仅能够培养出一批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青年才俊,为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还能以生动案例和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担复兴之任、立报国之志、举振兴之旗,使其成长为有道德、有担当、有作為的人才,以青春之力在接续奋斗中助推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为牢固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小麦灌浆期”,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其成长中起到关键作用,要切实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农林高校大学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艰苦奋斗可以培养坚韧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好地克服这些难题,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同时,还要使新时代青年意识到,个人理想与农业梦、中国梦是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个人理想不仅仅是追求成功和幸福,更与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农林高校大学生不仅要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将个人理想与农业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努力成为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还要以奋斗精神为支撑,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将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统一。不断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持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培养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既是新时代培养好青年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广大农林高校大学生秉持奋斗精神,方能在农业强国的建设中挑大梁,进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担重任。奋斗精神的培育需从社会、家庭、个人三方协同推进。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影响个体的思想道德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环境的创造和改善,以塑造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环境。良好环境的营造可以促进农林高校大学生培养奋斗精神。第一,建立长效舆论引导机制。持续关注农村人才的发展动态,既要通过宣传相关人才典型的工作成果和社会贡献,激发更多人投身农村发展的热情;又要挖掘农村人才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品质,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此外,还要促进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和互动,不仅可以让农村人才开阔眼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让城市人才更好地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调动其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宣传成效。第二,优化引才政策效能。采用提高待遇、提供职业发展前景等方式,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在农村发展中感受到温暖,产生归属感。同时,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打造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在创业培训、资金支持、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人才在农村创业。第三,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不仅要培养一批通晓农事、心系农村、情系农民的技能型人才,为农村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还要加强与城市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突出培养相关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留得住、干得好,也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构筑人才集聚生态圈。

(二)加强奋斗精神教育,夯实家风家教基础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充分肯定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这封回信如同明灯,照亮了青年们前行的道路;又如号角,激励着青年们砥砺奋进。既是对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农林高校大学生的深情鼓舞,也是对其实现人生价值的殷切期许。古语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任凭时代更迭,努力奋斗的青春终将闪闪发光。农林高校大学生就是要不怕难,不怕苦,在艰苦奋斗中“品滋味”“获甘甜”“尝乐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奋斗精神。第一,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所倡导的勤劳、诚信、奉献、和睦等价值观念和美德,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弘扬这些传统美德,可以提升孩子的坚韧精神和道德涵养。第二,坚持正面激励,加强挫折教育。当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孩子去分析原因,冷静应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逃避或抱怨。第三,利用多媒体平台创新育人方式。借助短视频的教育引导功能,大力宣扬奋斗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家风。同时,也要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传递正能量和主旋律,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农业劳动,将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农林高校大学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排头兵”“生力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农林高校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优势的人才储备,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第一,以耕读教育为载体,挖掘乡村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林高校大学生在弘扬传统耕读文化、传播农业知识和技艺以及保护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样做不但能为乡村文化增添蓬勃生机,又能增进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第二,立足专业特长,开展教育帮扶。组织义务支教活动,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如教育、科技、艺术等,为乡村学校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与乡村学校共同探索适合当地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推动教育公平,依托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搭建远程教育平台,确保农村地区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同龄人相同水平的教育机会,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差距。第三,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合作,协同构建完善的综合性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既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要将所学的农业知识和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助力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赋能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林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还能使其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培育奋斗精神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嵌入社会、家庭、个人的教育多元合力,不断增强农林学子的奋斗意识,引导其真正成长为担复兴之任、立报国之志、举振兴之旗的领军人才,进而在接续奋斗中为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韶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4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5.

[4]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9.

[5]贺才乐.新时代实干精神的丰富意蕴与践行路径[J].人民论坛,2021(24):82-84.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74.

[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8]邱国良,詹佳.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3(Z1):41-44.

[9]习近平.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3-05-04(001).

[责任编辑:朱松琳]

猜你喜欢
奋斗精神时代内涵价值意蕴
新的时代征程中更须激发“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
论《平凡的世界》之奋斗精神
《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精神解读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读懂名师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