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4-06-08 11:26周庆峰程功鹏姜书纳马丽陈亚伟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

周庆峰 程功鹏 姜书纳 马丽 陈亚伟

摘 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结合河南省现有农业发展基础,探索一条适合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水平农业人才较为缺乏,种业研发水平不够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偏低。建议围绕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地方种业振兴、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农业智慧化建设四个领域,采用“政校企”协作模式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在国家层面文件中提出“产教融合”这一概念。随后,产教融合相继被写入“双一流”建设、应用型高校转型建设等文件,成为国家优化高等教育办学结构、改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从政策制度上升为国家战略,产教融合迈入了新阶段。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传统农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其农业生产多靠经验积累,生产效率较低,产量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现代农业是依托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依赖经验转变为依靠科学的现代种植,由自然生产转变为规模制备的现代农业。打造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加工核心竞争力。

一、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河南省是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是我国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主产区,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超过650亿公斤,位居全国第二。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全省共有耕地面积751.41万公顷(11 271.10万亩),土地耕作面积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南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信阳市、商丘市等5个省辖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56%。然而,目前河南人口总数为9 872万人,2023年人均耕地面积为0.076公顷,位居全国第十五。与全国排名第一的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0.56公頃)相比,其人均耕地面积是河南的7倍多,差距明显。农业资源较为短缺,农业生产和加工的产业化水平较为低下,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高水平农业人才较为缺乏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在高水平农业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培养总量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低等问题,难以发挥农业科技人才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作用。

(二)种业研发水平仍不够高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河南省对种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小麦、花生等领域育种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目前仍存在着育种技术和育种模式落后、种业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据统计,在河南省登记在册的600多家种企中,具有育繁推一体化资质的仅有7家,在全国农作物种业综合排名前10名中,河南省无一家企业入选。

(三)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仍存在不足

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思念”“双汇”等一批国际驰名的龙头加工企业。但也要看到,目前河南省还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结构层级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品附加值较低、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与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营养化、多样化、绿色化尚有一定的差距。

(四)农业智慧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数字化进程较快,5G、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标准智慧农田、智联农机、精准种植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并得到推广应用。但在河南省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种植、加工等行业发展数据资源积累和整合不充分,农民综合素质与智慧农业发展要求不匹配等。

三、产教融合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以现代农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校政企”协同培养高水平农业技术人才

充分利用政府、高校、涉农企业三方力量,协同做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融入、学校主导、契合需求”的协作型办学模式。一是围绕多方利益诉求,建立“项目引领、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权责共扛”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障“校政企”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能够持久有效进行。二是要协同构建出一套多主体、全方位、链条化的创新型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采用企业订单式、重大项目引领式、工学结合式等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形成“以行业发展需求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和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主导的知识创新”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实现高校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完全接轨。三是要在企业和高校培养一批现代农业领域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高校教师负责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筑牢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企业导师负责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实践条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各类技能培训,双方协作完成“教、学、做”的项目化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生产技能。

(二)以现代农业种业需求为导向,“校政企”协作促进河南省地方种业振兴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其中指出,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而推动龙头种业发展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在政府的引导下,高校和企业可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协同助力种业科技发展。一是与企业合作建设种业现代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合作的种业相关科研平台,持续开展优质种业的项目合作、品种繁育、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地方种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二是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在特色种业应用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人才和团队。企业和高校共同组建紧密合作、内外畅通的新型种业创新人才体系,快速提升区域种业企业自主创新和推广能力,变资源优势为基因优势、种业优势,增强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能力。三是推动种业相关校企校地协同创新攻关,以开发现代农业特色种业产业为主线,以种业市场需求为目标,鼓励有成果转化实力的种业企业和高校联合打造高水平种业平台。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探索与企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分工明确、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构建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种业合作新模式,实现河南省分子育种技术的提升与农业特色品种的迭代发展。

(三)以现代农业经济需求为导向,“校政企”协作助力河南省农产品精深加工

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其中提出,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提升小麦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精细加工,推进深度开发,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和多环节增值。农产品精深加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兼职,引入专家团队或专家顾问组,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逐步促进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到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意识。二是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农产品精深加工科研平台。如共建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和传统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开展深入研究和成果转化,充分延伸农作物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校企合作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以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项目为抓手,采用“企业龙头主导+高校技术赋能”模式,依托农产品加工科研平台开展技术协作、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建立“产学研推用”合作机制,培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专业技術人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研究成果共享共推共用。

(四)以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校政企”协作促进河南省现代智慧农业提档升级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GPS、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对农业种植的信息化、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以及农产品的安全溯源化,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对建设高质量现代农业有着重大意义。一是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利用高校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师资与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农业生产领域进行数据挖掘,并将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成果高效应用,通过精准设计育种技术平台、种子活力保持系统和作物快速育种工厂及健康种源检测,将信息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二是利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与教学资源,助推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采用“高校牵头、政府组织、企业配合”的角色化合作模式,三方共建涉农企业员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化能力培训途径与运行机制,培养一批专业的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人才,逐步实现河南省地方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环节的精准化和智能化,不断扩大河南省地方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渠道与销售规模。三是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共建河南省农产品数字化溯源平台和溯源体系,不断提升地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政府可通过政策建议和项目引导,让高校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数字化溯源体系的建设中来,引导和帮助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四、结语

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背景,结合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本文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案,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河南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校政企”协作进行农业高水平人才培养、助力河南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助力河南省地方种业振兴、促进河南省现代智慧农业提档升级等,为有效提升河南省农业科技能力、实现河南省现代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加速推进河南省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侯红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1):61-63.

[2]生秀东.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下降的经济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州学刊,2021,12(12):32-39.

[3]祁双云.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18(9):14-15.

[4]张克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根本动力与构建思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5):22-28.

[责任编辑:王 丽]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