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探析

2024-06-08 11:26:19陆弘博孙墅高泽天王乙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机构

陆弘博 孙墅 高泽天 王乙

摘 要:在分析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制约,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包括完善金融体系支农政策和监管、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农业的专业化能力、提高金融产品供给与实体需求的匹配度、提升金融机构支农信心和信息获取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机构;农业实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业服务农村实体经济,在助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增收等提供有力支持。然而,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困境,如信贷政策偏向大型企业、农业贷款难、金融产品创新滞后等,与农业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金融机构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政策支持等措施,更好地助推农业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关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将从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现实困境出发,探讨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金融业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金融机构是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主渠道

金融机构作为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一方面通过信贷、投资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为农业生产、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环节提供直接资金支持,从而有效缓解农业生产面临的资金缺口,确保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如农业贷款、农村信用社贷款、产业链金融等,拓宽农业主体特别是中小农户的融资渠道,提高其资金获得能力,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此外,金融机构可有针对性地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带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主体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的能力,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二)金融机构是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风险缓释器

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金融工具,发挥着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缓释作用。一方面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疫情等风险,帮助农业主体规避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农业主体的信贷获得能力,为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风险降解功能可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从原有的分散型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变,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增强农业主体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为农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三)金融机构赋能农业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创新金融产品,能有效引导资金向农业新业态、新技术等领域倾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带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如金融机构可针对不同类型农业主体推出差异化的信贷支持政策,对于传统种植养殖等农业,可采取适度的流动性支持,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则可提供更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如农业保险、农业期货、农业科技贷款等,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精准施策不仅能促进上游农资供给、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产业链环节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率,也可为农产品提供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农业实体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奠定基础,大幅度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四)金融机构提供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信息

金融机构利用技术培训、行业研究等方式,可积极为农业主体传递市场信息和行业动态,提高其对市场的认知水平。加强金融机构与农业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可為农业主体优化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增强金融机构对农业实体经济需求的把握能力,为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创造条件。为此,金融机构应采取组织培训班、参与行业论坛等方式,向农业主体传递市场价格动态、消费偏好变化、产业政策导向等关键信息,帮助其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向,作出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不仅能增强农业主体的市场意识和应变能力,也可以提升双方的沟通互信,促进金融支持与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主动开展农业行业研究,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更能为农业主体提供专业化的决策支持,既帮助农业主体把握发展方向,优化生产经营策略,又能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掌握农业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征,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奠定基础。

二、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制约

(一)政策导向和监管约束受限

第一,政策导向普遍存在倾斜。当前金融服务政策较为偏重于大型工商企业,而对农业主体支持力度不大;同时现实中大型农业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金融支持,如贷款、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也更倾向于向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支持,而对于小农户、家庭农场等小微农业主体的融资需求则相对忽视,加剧了农业主体间的分化。

第二,监管规则存在一定限制。金融机构在服务农业实体经济时,常常面临一些刚性的监管限制。如监管部门对农业贷款的期限要求较短、对担保条件要求较为严格,与农业生产的长周期等特点存在一定矛盾。同时,监管体系对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审批十分审慎,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开发更加契合农业需求的金融工具,在客观上增加了金融机构服务农业的成本和风险,降低了其积极性。

(二)金融机构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目前许多金融机构缺乏具备深厚农业专业知识和丰富经营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导致难以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农业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较难设计出真正契合其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二是金融服务网点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相对较低,无法充分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虽然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着力拓展农村市场,但基层网点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导致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不足。三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也较为不足。与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比,现有的金融产品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农业主体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源在于,金融机构包括农业类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更愿意也习惯于服务城市工商企业,对农业领域了解相对不足,难以全面把握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特殊性,使得其在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基层网点布局、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和障碍。

(三)金融产品供给与农业实体经济需求不相适应

从融资对象看,金融产品与农业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不匹配。农业实体经济主体主要包括小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其经营呈现出规模较小、信息不透明、融资难等特点,而金融机构大多以营利性为主要经营目标,面对农业实体经济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回款慢等现实状况,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动力不足。因此,农业实体经济所需的金融支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从金融产品特点来看,农业贷款常受限于贷款规模、期限、担保等要求,很难完全适配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此外,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农业领域也较为匮乏。与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比,目前的金融供给更多局限于传统贷款产品,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农业主体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源同样在于,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机构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客户,忽视了小微农业主体的特殊需求,造成金融供给与农业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之间产生脱节。

(四)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和信息不足

一是农业企业往往规模较小、信息不透明,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其风险水平,进而影响对其提供融资支持的意愿,且农民个人普遍缺乏抵押物或信用记录,金融机构也很难有效评估其还款能力,进一步增加了贷款风险。二是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客观上造成了金融机构对农业项目存在一定偏见,缺乏足够的信心来支持农业发展。造成上述信任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经常服务于城市工商企业的特点,造成其在风险评估、信贷决策等关键环节,不能充分把握农业主体的特点,从而难以建立必要的信任关系。与此同时,农业主体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信任的因素,进一步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业项目的信任,进而制约金融支持力度(见图1)。

图1 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逻辑分析框架

三、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

(一)完善金融体系支农政策和监管

一是出台更加精准的财政、税收、保险等政策支持措施。如进一步完善政府风险分担和利率补贴等激励机制,切实降低农业主体的融资成本,增强其获得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跨部门协调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农业主体等各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政策导向和监管协调,激发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动金融深度服务实体农业。三是健全监管体系。针对农业主体自身特点,金融监管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和操作空间。比如在贷款规模、担保条件、风险容忍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为农业领域的金融服务打造更加适宜的制度环境。

(二)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农业的专业化能力

一是加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深厚农业专业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队伍,对于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农业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出契合其需求的金融服务至关重要。二是进一步推动网点向农村地区延伸,优化服务触达能力。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覆盖率相对不高,无法充分满足广大农业实体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应当因地制宜,加大基层网点布局,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三是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的深度合作。通过跨界交流,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生產经营的实际需求,获取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和行业动态,有助于金融机构提高服务针对性,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三)提高金融产品供给与实体需求的匹配度

一是针对不同类型农业主体的特点,开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小农户、家庭农场等小微主体,设计更加灵活的小额贷款、信用担保等产品;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则可以提供更为多元的投融资工具,如农业保险、期货等,以更好满足各类农业主体的多样化资金需求。二是拓展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全流程融资服务。从上游农资供给到下游农产品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不同环节特点的产品,围绕产业链条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助力农业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广金融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金融机构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农业主体的风险状况和资金需求,从而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金融供给的针对性,同时降低双方的信用风险。

(四)提升金融机构支农信心和信息获取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企业和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评估、信用记录等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对农业主体信用状况的了解,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创造有利条件,以降低贷款风险,促进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二是加强对农业主体的实地调研和财务分析。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风险特征,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从而消除部分金融机构对农业项目的偏见,建立起必要的信任。三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挖掘、智能化检索、平台服务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农业经营数据,优化农业主体信息的采集和评估,提升风险控制的精准性,从而增强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农业金融服务的回报性。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有力支撑。本文从金融机构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作用机理以及優化策略3个层面,系统性地分析了金融支持实体农业的关键问题。总的来说,金融机构在助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体制机制、专业能力、产品供给和信任建立等困境,制约了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有效促进。但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信贷、创新金融产品、风险缓释、信息传递等方式,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生产方式转型、增强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此,应坚持系统性思维,在完善金融支农政策和监管体系、增强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提高金融产品供给与实体需求的匹配度、提升金融机构支农信心和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下更大力气。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激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效应,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之,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未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能为农业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杨骞,祝辰辉.乡村振兴的中国道路:特征、历程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24(2):4-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人民出版社,2021:63.

[3]张太宇,王燕红,郭美洪.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路径探析: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5):216-231.

[4]郭佳莲.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基于全国11家省级农信的案例[J].西南金融,2019(8):54-62.

[5]张林,贺宝玲.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22(6):692-699.

[6]王小华,张莹,胡大成.数字金融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现实困境及机制创新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0(3):18-32.

[7]刘娟.金融服务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现实困境与政策路径[J].西南金融,2019(6):74-82.

[8]耿君尧.普惠金融体系下现代农业融资困境及应对[J].农业经济,2020(6):98-100.

[9]庞悦,刘用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困境与破解路径:以成都“农贷通”模式为例[J].农村经济,2023(3):58-68.

[10]王修华,魏念颖.农村集体经济融资困境及破解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4(3):72-88.

[责任编辑:王 丽]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学习与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