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4-06-08 11:26窦祥铭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乡村产业宿州市深度融合

窦祥铭

摘 要:坚持以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安徽省宿州市深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应扶强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延伸、做足要素保障、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旅深度融合。

关键词:宿州市;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坚持将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深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龙头企业“有山无峰”、产业结构“有此无彼”、要素保障“有心无力”等。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制约宿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宿州市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

龙头企业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共生的主导者,是产业环节融合互动的引领者,也是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推动者,在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宿州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832家,但省级龙头企业仅有9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仅有8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仅有13家,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仅有2家,多数龙头企业受制于技术瓶颈、研发创意不足、企业管理落后、市场营销不畅,一直未能做大做强,目前仍无一家本土龙头企业在主板上市,全市2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均不是重点加工企业,对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带动能力总体偏弱。

(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延伸农业产业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目前,宿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整体链条较短,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开发不够,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对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造成较大制约。比如,宿州市被誉为“皖北粮仓”,粮食种植面积多年来稳定在93.3万公顷以上,但粮食加工多以面粉等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仅有安特、皖神、金玉米等几家,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宿州市地处中原优质肉牛产业带,是安徽省肉牛优势发展区,但目前该市肉牛以养殖和交易为主,产业价值链仍处于低端,缺少肉牛精深加工企业;除砀山县以外,其他县区都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23年宿州生猪出栏450万头,但是缺少知名度较高的肉类精深加工企业;砀山县水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7万公顷以上,但多年来水果加工多以罐头、梨膏等传统产品为主,缺乏加工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砀山酥梨加工率不足20%,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亟待提升。

(三)要素保障不够充分

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需要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关键要素的有力保障。目前,宿州市要素保障不强不足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是经营主体融资困难。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宿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资金多为自筹资金,社会投资和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且普遍存在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等现象。对该市3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宿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分别占比85.9%、52.2%。二是产业发展用地不足。宿州市现有耕地59.9万公顷(“三调”面积)。其中,“三区三线”划定宿州市永久基本农田48.76万公顷,再去除禁养区、限养区、水源地等,可用于设施农业用地的一般耕地较少,且分布零星分散,难以满足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较大规模集中建设的设施用地需求。调研时,泗县长沟镇汴河村反映:希望能够扩大设施大棚建设规模,但无法获批建设用地指标,限制了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屏山镇反映:在实施蟠龙山、屏山等文旅项目时,发现景区停车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亟须加快,但因建设指标少等原因,交通硬件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三是乡村人才力量缺乏。目前,宿州市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乡村人才仍有较大缺口,乡村人才单向流入城市现象普遍,留守乡村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欠缺,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难以深化。对宿州市45家重点省级龙头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在岗人员11 858人。其中,科技型人才949人,仅占8%,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仅17人,博士学历的仅9人。市级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初级农产品加工领域,科技人才更加匮乏。

(四)利益联结有待深入

构建多元主体之间公平公正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也是保障农户持续增收的关键。目前,宿州市乡村产业融合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比较松散,合作形式也比较单一,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调研发现,目前宿州市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主要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服务、单向销售等方式实现利益联结,更为紧密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较低,农户难以获得农产品加工后端和产业链条延伸后的收入,导致双方合作关系较为脆弱,在面临市场化竞争、灾害风险时,难以实现协同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不仅导致农户持续增收既不稳定也难持续,也严重影响到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发源于宿州市、旨在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来看,宿州市现有350家联合体中仍有不少联合体在实际运营中并未严格按照章程要求完善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联合体内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多时候还是处于之前那种“各自为战”的分散经营状态,联合体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有“空壳化”的倾向,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

(五)农旅融合深度不够

加强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宿州市与徐州市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地理相似,但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宿州市的融合层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宿州市的乡村休闲旅游,主要还是依托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建花海、修民宿等,产业层次较低,带动能力较弱。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埇桥区北部区位优越、环境优美、人文历史丰厚、农业资源丰富。尤其是符离大道(S407),更是徐州、宿州、淮北3个地级市的后花园,相对皖北地区拥有山区、植被等自然资源优势,有树种资源丰富的秦山,有环境优美的清水、镇头、五柳等,被誉为“皖北小江南”,有小山口、闵祠、东林草堂、陳毅指挥部纪念馆等历史文化遗址,有闵子骞、马皇后等历史名人,有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的先天条件。但目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

二、宿州市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积极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鼓励产业链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建设埇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砀城水果加工园、萧县循环经济园、灵璧县冯庙粮食加工产业园、泗县大路口山芋加工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集群;立足宿州市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原料生产基地、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加速在酥梨、烧鸡、黄桃、山芋等领域打造若干全国同行业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从财税金融政策、专项发展基金、金融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上市融资、企业做大做强、招大引强项目、企业走出去、企业品牌创树、企业科技创新、强化用地保障、落实用电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大型龙头企业贴息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双招双引”,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入驻,推动宿州市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二)推动产业链延伸

围绕粮食、畜牧、果蔬等主导产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发展预制食品、熟制食品和中央厨房项目,推动宿州市食品生产向精深优质转型升级;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运用国内国际领先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省级批复创建的砀山县酥梨、泗县山芋产业的基础上,同步推进萧县葡萄、埇桥区小麦、灵璧县肉牛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以预制菜产业为统揽,着力把县区特色农产品做成高端绿色预制食品,重点发展砀山酥梨、萧县白山羊、埇桥符离集烧鸡、泗县山芋等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及灵璧黄牛肉、园区未来食品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全域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产业链由“延伸”向“精深”转变。

(三)做足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金融支持。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与宿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相匹配,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金融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加强用地保障。坚持挖潜存量和用好增量并重,政策手段和市场手段并用,创新使用点状供地等方式,包括用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政策,结合城乡用地增减挂项目和土地整治项目,将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人才培育。加大乡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养更多更好的“田秀才”“乡创客”“土专家”,让更多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同时,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乡村创业,鼓励科研人员等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任职兼职,保证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活水”不断。

(四)深化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收购、股份合作、土地托管、村企对接、利润返还等形式,加强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新型联结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责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保障各成员分享全产业链利益,实现捆绑发展、共同受益;梳理总结前期试点经验,把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扩大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覆盖范围,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运行管理机制,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健康运行。

(五)助推农旅深度融合

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深入发掘和策划具有乡村风貌风情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分别揳入花期观赏、农耕体验、农产品销售与展示等旅游活动,助力传统农业由卖农产品向“卖风景”“卖风情”“卖体验”“卖健康”转变;抓住群众钱包鼓起來后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健康养生的心理,推动农业与休闲、康养、生态、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探索“家庭农场+农业体验”“康复疗养+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发展模式,加快“农文旅”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

[1]吴彩珍.新时期河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120.

[2]苏芳.以农村三产融合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N].陕西日报,2021-10-14(007).

[3]宋维红.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23(15):65-69.

[4]王晓威.德州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1):97-99,102.

[5]徐向峰.宜宾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现代化农业,2023(9):9-12.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乡村产业宿州市深度融合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推动农村牧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齐齐哈尔市乡村产业兴旺发展路径研究
拼 搏
揽 月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基于产业转型的乡村旅游花卉景观营造原则探讨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