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琳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学生评价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成长护照”,是常州经开区小学基于学校学生“1+N”成长社区提出的一种记录学生学业水平和成长轨迹的评价手册,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评价载体。文章以“成长护照”在班级里的运用为例,探讨如何依托“成长护照”式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成长护照” 学生评价 行为习惯养成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品德形成和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
常州经开区小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秉承着“在生命关怀中开创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开·创”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表达,致力培养一群“尚德向善、智慧灵动、阳光向上”的开心儿童。“成长护照”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评价载体,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从日常点滴中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闪光点,获得道德成长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成长护照”: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是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小学生应该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要求。基于《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围绕学校“开心儿童”的培育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的一日在校生活,形成了“常州经开区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量表”,涵盖了个人卫生、课间文明、三操规范、上课纪律、安全维护等多个方面,细化了学生行为习惯的标准和要求,让养成教育有迹可循。如课间文明方面,除了提醒学生要开展文明、安全的课间游戏,还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操规范,详细解读了学校的眼保健操、课间操和室内操要求,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操练氛围,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成长护照”成为“开心儿童”的行为准则,将伴随他们六年的小学时光。从一年级开始,在新生夏令营时,每一位一年级新生在入校时都会收到一份入学礼物——一本“成长护照”。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共读、共学“成长护照”。熟知印在首页的在校一日常规,成为每一个“开心儿童”入学的必修课。对照这些常规,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了解进入小学后,哪些行为能做,哪些行为不能做,还能初步感受在学校的一日生活,为进入小学做好心理和行为准备。
二、“成长护照”:发现自我的现实观照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塑造个人和社会身份的关键场域。“成长护照”记录了学生在班集体中的成长足迹,将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的情况与评价相勾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明确评价标准,认识自我
通过梳理学生的在班生活,学校把学生在班级里的活动划分为“有礼貌”“守规则”“爱劳动”“乐岗位”“会学习”“能合作”这六大评价标准,涵盖了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和劳动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清晰地明确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在班集体中努力的方向。围绕这六个评价标准,各个班级又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每个月会定期進行评价盖章,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自己近一个月在班级里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
以“乐岗位”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为例。岗位建设是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已经形成了“班班设岗,人人有岗”的良好氛围。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岗位热情,让岗位“设得其所”?“成长护照”的出现,让岗位评价有标准可依,变得落地可执行。学校把岗位工作设为三档,能够基本完成岗位工作的获得一星,能够认真完成岗位工作的获得两星,能够认真并有创意地完成岗位工作的获得三星。只有每天坚守班级小岗位,把工作做好,获得三星,才能在月末获得“星星章”,并盖在“成长护照”上;一个学期集满5个“星星章”,才能参与班级里的评优评先活动。这一举措既帮助学生明晰了岗位工作的要求,又激发了他们争章的积极性,学生更乐于参加班级活动了。
(二)丰富评价方式,悦纳自我
自我悦纳不仅指接纳自己人格中的优点、长处,还包括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定期评价盖章,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这里所指的定期盖章,不是纯粹地利用月末的某一天就学生一个月的在班表现盖章定论,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例如,如何界定学生“会学习”?对于那些自律主动的学生,获得“星星章”毋庸置疑。但对于那些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或者潜力还没有被激发出来的暂时还不会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进步程度,或者是努力程度来进行评价。譬如词语默写,如果月初某个学生只能默对15个词语,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能默对28个了,虽然还没有达到30个优秀的标准,但我们看到了他的付出与潜力,这时他就可以获得一个“会学习”的“星星章”。
“成长护照”的实施,变“单一结果”为“丰富过程”,变“只见结果”为“展现变化”,变“单一主体”为“多向综合”,丰富了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又乐意接受隐含的批评意见,明确努力的方向,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三)丰富评价主体,发展自我
在班级活动中,学校主要采用让学生、同学、教师以及家长一同参与的互动评价模式。同学的评价又分为了解自己的人和不怎么了解自己的人的评价,与自己关系好的人和与自己关系“对立”的人的评价。综合地分析各种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更好地发展自我。
学校在六个评价标准后附上了“我的心里话”“同伴告诉我”“导师有话说”“爸爸妈妈对我说”四个空白格,旨在引导不同的评价主体围绕某一方面对学生给予客观评价。因此,在“成长护照”上,既能看到量化的“等级”章,又能看到质化的评语“符号”。例如,家长评语“恭喜你又掌握了一项新的劳动技能,下次能掌握两项就更棒了!”,同伴评语“如果在上次的小队合作中你能多听听我的想法就更好了。”,导师评语“对待岗位工作既要热情也要细心,相信下学期的你能收获满星!”……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愉悦的评语里,震撼心灵,积蓄自我发展的力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三、“成长护照”:成人成事的价值追求
学校“1+N”成长社区的构建,是实施“成长护照”式评价的载体。目前已经开发了八大成长社区:指向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红色经典社区和校外研学社区,指向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科创社区和小书虫社区,指向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艺术社区和影像社区,指向提升学生创新实践素养的劳动社区,指向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运动社区。“成长护照”式评价不再局限于班级活动,而是打通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还可以联结更为广泛的网络空间,在宽广的活动领域中助推学生成人成事。
(一)通过“成长护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长护照”上,记录了学校“开心儿童”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需要经历的主要社区活动。各班级可以结合班级发展计划,有选择地参加社区活动,或主动申请在相关社区里开展班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获得道德成长。
1.劳动筑梦·寻味坊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寻味坊”是劳动社区的一个活动空间。六年级上册劳动课程里有“制作彩色小圆子”一课,因班级活动区域存在局限性,各班就组织学生来到“寻味坊”,在食育工坊里开展制作活动,就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厨具的使用、小圆子的外观设计等方面展开评价,并在“成长护照”上分别盖上红色乐参与章、蓝色文明守规则章、橙色会合作章、绿色活动有成果章,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在本次劳动体验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
2.思维联动·科创坊
科创坊是学校科创社区的活动空间,里面陈列了很多古代的提水、取水、灌溉用具,收纳了各种科技创作器材,是学生进行科学小制作的有效平台。五年级某班在开展节水课题研究时,就走进科创坊,了解古代节水装置,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了现代节水装置。学生的参与度、配合度、作品完成度就成为评价考核的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科学氛围的环境中学习、探究,不断地受到科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渐渐地对科学产生兴趣,爱上科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3.红色传承·张太雷纪念馆
红色研学活动是学校成长社区特色活动之一,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周边的校外活动基地。以三年级某班的活动为例,在开展红色寻访活动时,班级师生走进张太雷纪念馆,探究张太雷的革命思想,传承“愿化作震碎舊世界的惊雷”的精神。
本次活动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从参观路线设计、参观内容开展及目标达成三个阶段建立评价维度,终结性评价则包括了自评、互评与师评。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活动取得的成效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综合评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验。
(二)通过跨学科活动,厚植做人根本
跨学科活动是成长社区的另一大特色。从班级社区到跨学科社区,学生走出班级,走进校园,跳出单一学科学习局限,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巧结合起来,促进更全面且有创意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学校开放了八大社区,学生可以拿着“成长护照”,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社区活动进行参观体验,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涵养道德品质。例如,在“文创空间”,学生既要学习刻纸技艺,又要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介绍,不仅要传承非遗文化,还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开犁农场”,学生采摘完瓜果后,还需要运用美术知识设计海报,并运用数学知识确定价格,再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丰富的活动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又帮助其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在“心灵驿站”参加心理团辅活动,学生既学习了心理调适技巧,又收获了友谊、自信与快乐……跨学科、跨场域,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掌握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当然,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还需对活动的可行性、持续性、发展性等方面进行考量,对整个活动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成长护照”只是学校开展班级活动的一个载体,装订成册的纸质版护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容,因此目前只能在护照上简单地呈现评价结果。如何运用好“成长护照”式评价,灵活机动地发挥它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评价作用,是学校后续思考的重点。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个性发展与成长的宝贵财富。“成长护照”式评价,为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让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常州经开区小学将会在德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养成教育评价载体,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获成长,开创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