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 王鑫
摘要:劳动教育在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生活观和社会观,而且能够培育学生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初中化學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深入分析初中化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梳理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提出创新的融合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劳动教育路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劳动教育;融合教学
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不仅锻炼了人们的体魄,丰富了知识储备,还对社会的快速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够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并发挥推动作用,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和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将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劳动,符合该门课程的特征[1]。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还能够引导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当前的教育体系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其中劳动教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与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一)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融合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化学理论,提升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加扎实的进步。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将劳动教育融入化学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和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这种融合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劳动教育融入化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对科学劳动的尊重,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教材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实验操作,还包括了化学史的探索、生产过程的介绍以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为例,将劳动教育素材分为化学史类、生活类、生产类及实验类四类[2]。
(一)化学史类
化学史类素材是初中化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第一章《化学世界的门户》中,记录了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习化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劳动精神。
在化学史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背后的劳动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科学发现和理论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和持续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到他们是如何通过劳动和探索获得成就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科学精神。
(二)生活类
生活类素材是初中化学教材中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第二章《生活中的化学》中,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在日常劳动中的应用,进而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在生活类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探寻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内在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反映性质。在生活劳动中发现规律、揭示规律,进而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效率,丰富劳动体验。
(三)生产类
生产类素材是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的内容。在第六章《化学与工业》中,通过学习生产类素材,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原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劳动过程。
在生产类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原理和劳动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工业生产中的很多环节都离不开化学劳动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职业和工作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类
实验类素材是初中化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第三章《化学反应》中,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全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实验类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中的劳动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实验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索才能够获得成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清理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的完整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让他们在实验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总之,初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对科学劳动的尊重,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学中的每一项实验、每一项理论的发现都是基于大量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上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素材,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对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一)借助化学史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化学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化学史中感知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重。例如,通过讲述化学元素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背后的劳动努力和科学探索。如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发现、居里夫人的镭元素发现等,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家们的劳动过程和科学发现的背后故事,从而培养对科学劳动的尊重和敬佩之情,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化学知识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烹饪、水的净化,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提炼、产品制造,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撑。因此,将生活中的化学情境有效地融入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还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劳动教育并非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与各类学科知识紧密相连的综合性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劳动的具体案例,如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净化过程,让他们亲手体验水从浑浊到清澈的转变,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奥妙,同时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并获得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
(三)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习化学知识和探索科学的重要方式,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积极劳动精神。通过亲身参与如酸碱中和、金属腐蚀保護等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化学的奥妙,并在操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意义。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验中的每个步骤,从准备到操作、观察、分析,都要求学生付出劳动,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化学的理解,还提升了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实验的严谨性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此外,实验中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劳动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因此,利用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有效培育学生的积极劳动精神。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旨在培育学生全面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化学史的讲解,学生能领悟劳动的伟大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实例,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而化学实验教学更是培育学生积极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这一融合教育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培养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因此,初中化学教育应深入推进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敏.初中化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实施与渗透[J].天津教育,2022(30).
[2] 倪胜军,万玲.初中化学教材中劳动教育素材的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22(4).
[3] 黄捷梅.初中化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27).
编辑/杨馥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