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摘 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大飞跃,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43-02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就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
出于规避单纯科技教育、过分狭隘的专业教育等弊端,教育界也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这已为大家所认同,并在付诸实施。作为担负素质构建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怎样为提高人才素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问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学习和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特点之一: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中的做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这样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换句话说,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但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成功教育”等教育实践可以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
2、特点之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思想指导下,必然具有片面性。素质教育则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关系。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划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把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起来,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
3、特点之三: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庆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他还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要完成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优秀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立在普遍的人的创造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沦式和自发式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三、致力体现中学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以及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一)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
健康包含身体、精神、社会、情感、伦理诸多方面,获取健康包括医疗、卫生、防疫、环保、营养和体育等许多手段,其中体育的方法手段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最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因此,体育教育对一个人的身体成长而言具有基础性的功效。
(二)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学会生存”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
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支点,是学生进入现代社会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健康观、环境观、营养观、生活观、体育观、运动观、休闲观,以及相应的权利意识,并习得各种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们的一生。
体育运动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观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新的民族形象。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震撼民族的心灵,成为亿万人民社会冲动的结晶。它牢固地维系着民族感情,使每一个成员都能享受到归属于它的荣誉感,认同于它的义务感。毫无疑义的,这将对于青少年一代维系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具有感性和理性兼有的价值。
四、问题讨论
(一)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构建起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身锻炼习惯,发展智能,陶冶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全面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二)要从素质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理,体育教学也要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生长点。因此,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看它的现实效果,更要看他的潜在的,滞后的效应,要注意考察学生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能力的提高幅度,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个性才能的发展水平,避免急于求成,走入功利性误区。实施体育教学过程的良性反馈调节,以保证体育教学本身及全面素质构建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