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2024-06-04 14:15韦双敏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作业设计高中生物

韦双敏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教育部门对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理念和作业布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布置分层化作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生物作业时要转变已有的设计观念,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主要依据,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得到均衡发展。文章从理论概述、设计作用、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究,仅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作业;作业设计;新课改

高中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互动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并有一定的复杂性、灵活性和系统性,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身心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传统的作业布置理念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学生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习能力制订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分层作业概述

(一)分层作业的内涵

分层作业是指教师利用差异资源,针对学生学习中知识的深浅度和不同水平学生的匹配情况,有意设计的一种难度层级化的作业形式,具有多样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分层作业的布置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作业效率,与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要点完美融合,是新课改的有效着力点。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基础

1. 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理论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理论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对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公平教育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作业布置方面因材施教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夠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发挥自己独特价值。

2. 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布置作业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分层作业,引导学生不断靠近发展水平。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布置分层作业,不仅可以精准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班级内学生都能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内化吸收,提升知识储备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所提出的,他将人类的智能分为七种类型,并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每个个体内不同种类的智能水平不一,进而在思考、处理问题或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不一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取作业难度并用自己所擅长的形式完成作业内容,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高中生物分层作业的创设作用

(一)提升学习兴趣

分层作业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所设置的作业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以人教版《细胞的增殖》一课为例,教师既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也能够借助课堂实践或播放视频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提升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生物知识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中的微观生物和细胞,还能让学生细致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现阶段,生物学科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是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人教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为例,教师不仅要授学生课程理论知识,还要借此引导学生探究豌豆杂交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重视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改善师生关系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仅需要提升教学水平,还需要在课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一直是威严的象征,学生很难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化。为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重视分层作业的重要性,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准则设计多层次、多内容的作业形式,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并从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高中生物分层作业的创设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制订针对性作业内容

1. 依据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与设置上不仅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明确教学的目标设置条件,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创设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例,本节课程为学生传授了生活中的各个物质产生、发展和循环的过程。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多种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内容可包括:(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识记碳循环过程;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2)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3)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顺应目标要求,制订作业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作业内容的制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依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内容,以此体现教学目标与分层作业结合的有效性。对课堂知识认知方面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对课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仔细的标注和掌握,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摘抄和整理或制作思维导图将本章节知识相链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对技能掌握方面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三维成像,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或根据现有的材料资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与操作掌握操作技能,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和结合现实经验,以“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为题进行探究,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二)依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分层作业内容

1. 合理分析学生基础,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学习基础的构建与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的持续引导,也需要学生的不断积累。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主动探索、反思和调整学习技巧,从而促进学习基础的逐步提升。以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例,教师应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还能使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过程中优化教学策略,最终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

2. 参考学生学习基础,合理设置分层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意愿,实行差异化作业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并据此制订相应的作业内容。对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以记忆为主的作业,如整理笔记、摘抄关键内容和背诵基础知识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对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一些简单的填空和选择题,或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材内的深层次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设计更具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和实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设置阶段跟踪考察,体现分层作业有效性

1. 设计阶段性测验,掌握学生知识理解程度。阶段性测验是教师迅速且准确地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学生在测验中展现的解题方法、解题步骤及解题思路,教师可以清晰地洞察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还能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中的短板,从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阶段性测验的类型多样,包括单元测验、模块集成测验和综合测验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进度,科学规划测验的时机和内容,以充分发挥阶段性测验的效用,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2. 依据阶段测试成绩,综合设置分层作业。经过单元阶段测试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为例,在确认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后,教师应根据测试题目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便为学生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作业。对成绩偏低且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错题集,对单元内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再梳理和强化记忆,以此来巩固和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对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典型例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技能,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则应设置更具探究性和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解决试卷中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四)依据学生喜好布置作业,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1. 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知识,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来设计和布置教学和作业内容。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2. 立足兴趣需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科作业进行深入观察后,发现每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均呈现出独特的个性。这些兴趣和特长对学生的各项素养发展具有不同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精心设计。对热爱写作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单元内容撰写一篇单元简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将单元内容进行概括和整合,还能够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对热衷于实践的学生,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条件,并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对喜欢绘画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单元思维导图。这种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重要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地沿用传统的作业布置策略。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审慎考量,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从而体现分层作业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师还需确保分层作业的设计形式能够涵盖班级内所有学生的能力和层次,使每位学生均有机会提升自身学科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晓. 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与评价[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06):140-142.

[2]蔡小兵.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应用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1(31):107-108.

[3]张欢. 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策略[J]. 学周刊,2019(25):24.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作业设计高中生物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