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

2024-06-04 20:55陈玉娥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建设

陈玉娥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对培育杰出学生、提升学校整体品质具有深远影响。学校是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在文化构建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注入更多富有内涵和价值的内容,从而培育出具备文化自信、创新思维和道德品质的学子,进一步彰显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公民贡献力量。文章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融合的意义与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校园;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文化认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文章将探讨一些策略和措施,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與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意义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是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持文化传承的特色和独特性,对学生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各个学科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及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际感受和理解。通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传统音乐和舞蹈等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可以建设传统文化角落或博物馆,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器物等,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讲座,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大众性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德行、礼仪、道德和思想的修养,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将这些思想和价值观融入高中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二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德行和道德修养,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故事、典故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的道德观念,如仁爱、孝顺、诚信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三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责任和义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鼓励学生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四是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智慧,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形式、哲学思想等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五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再次,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科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如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可以与历史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空观念。将中华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利用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更具深度和广度。

最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它深厚而博大,涵盖了道德伦理、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二是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崇尚和谐美,通过融入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欣赏能力。三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四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富含智慧和哲学思考,通过学习和思考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

(一)教育课程设置

1. 增加选修课程。学校可在高中课程中增设中华文化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可以包括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历史、经典文学、哲学思想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选修课程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教授,包括讲座、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授和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重要著作、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材更新。针对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的教学,需融入更多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教材应精选如《论语》《史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作为阅读材料,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教师须细致讲解与解读经典文献,引导学生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精髓。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比较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对照分析,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教材革新举措,学生能更加全面且深刻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课外活动和讲座。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和讲座,例如传统音乐、戏曲、书法、茶道等体验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学校可以与专业艺术团体合作,邀请他们来学校进行演出,让学生近距离观赏传统音乐和戏曲的表演。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和讲座,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 学科交叉教学。为了更好地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融合不同的学科,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历史课上,可以将古代科技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讲解,通过介绍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应用,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学生可以了解这些科技背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在文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在哲学课上,可以探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通过学科交叉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特定学科中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在不同学科间建立联系,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二)校内活动组织

第一,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学校应精心策划与组织一系列校内活动,如传统文化节,鼓励学生参与书法、民乐等社团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演讲或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二,学校可组织各类校外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传统工艺品展销等,让学生有机会现场观摩并互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点。此外,学校应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和交流学习的平台,如组织传统文化比赛或表演,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或选修课程,涵盖中国文学、艺术史、音乐欣赏等领域,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志愿服务,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第四,在教育理念层面,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影响力。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公开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第五,学校还应积极与其他学校、文化机构、社区等合作,共同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交流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度。通过联赛、学术研讨会、艺术展示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与专家学者及爱好者交流互动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与交际圈子。

(三)校外文化体验

第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文化村等地,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意义。第二,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第三,邀请文物专家或传统文化爱好者为学生开展讲座,讲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价值。第四,学生还可以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课程,学习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第五,在学校里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第六,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展览、演出、比賽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第七,通过组织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带领学生深入传统文化发源地或重要遗址,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独特之处。

(四)学校文化建设

第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校训、校歌、校徽等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第二,开设传统文化研究社团,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第三,利用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书法、围棋等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第四,在教学中增加对经典古籍的引导和解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五)教师培训和引领

通过系统的教师培养工作,深化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在校园文化构建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还是引导学生探寻传统文化价值与意义的引路人。为此,教师需要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发展进程以及核心价值观念,为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教师还需探索并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引导、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应倡导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此外,教师可以参与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师培养措施,能够提升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

三、结语

总之,为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一是学校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课程支持;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比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三是推进教师培训和研讨,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四是强化学校的文化环境和特色建设,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以上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廖丽娟.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 艺术品鉴,2023(11):181-184.

[2]祁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教育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J]. 鹿城学刊,2022,34(04):44-47.

[3]王雅琼,崔博丹.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6):136-140.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