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锋 孙耀 施高俊 朱浩田
摘要:数字教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学术和实践领域对数字教育的内涵意蕴和方向定位尚未充分讨论和达成共识。该文从国际视野出发,分析了全球40余份数字教育政策文本,对数字教育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解读。研究发现,当前世界数字教育政策聚焦于六大战略重点:教育包容公平与质量、数字教育新基建规划、数字素养及高阶思维、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校企社高效联动互通。此外,探讨了国际上数字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元宇宙、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充分应用,并凸显人文价值、智能素养、伦理规范等基础保障,促进数字教育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字教育;教育数字化;教育政策;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202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的伦理与限度研究”(项目编号:ACA220027)研究成果。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催生数字教育[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数字教育为适应数字社会快速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场域,具有学习体验高、学习内容适应性强、教学效率高等特点。放眼世界,数字教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各国积极规划并推出一系列数字教育政策,以求在教育新赛道中站稳脚跟。然而现阶段对数字教育的内涵、重点和方向等方面的探索不足,尚未形成广泛共识。目前我国正处于向数字教育跃进的重要历史节点,准确把握发展方向,亟待明确数字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把握数字教育的战略重点和发展趋势,通过数字教育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谷歌学术”中以“Digital Education”(数字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发现国际上数字教育一词虽被广泛提及,但其明确定义在文献中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为了深入理解数字教育的内涵,本研究收集国际上2016年以来发布的40余份数字教育政策文件并进行文本分析。
2016年匈牙利发布的《数字教育战略》强调数字教育并非只是由数字工具支持传统教学的新形态,更是要营造一个具有新方法、新体系和新要求的开放教育环境[3]。德國联邦教育部则更强调数字技能,提出数字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工具和资源的数据化,其根本意义在于尽早让公民学会与数字化环境共存[4]。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提出数字教育涵盖了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支持和改善教育与培训(在线、远程和混合学习等);二是让学习者具备数字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其能够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5]。
2020年2月墨西哥发布的《2020年数字教育议程》提出数字教育涵盖了针对各个教育级别和学校类型的综合培训方案,融合面对面和远程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和信息通信技术,生成、共享和探索数字教育内容(例如在线课程、出版物、游戏和应用程序)。其核心目标是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时间和地点,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缩小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二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仅提供技术、服务、资源和数字内容,还涉及到ICT在教育中使用的持续培训和体验;三是推动研究并创新终身教育[6]。
2023年7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塑造数字教育——促进质量、公平和效率的推动因素》从不同教育传播方式上界定数字教育,涵盖通过数字技术强化的各种教学形式,包括在线教育、混合教育、融合教育[7]。数字教育强调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数字技术,涵盖众多数字工具、软件和学习资源,促进在数字环境中学习。同样的,非盟也强调数字教育是具备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数字技术在教学、学习、研究、评估和管理中的全应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新模式[8]。
综上,我们认为数字教育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要素、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的教育形态,借助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为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是重塑教育生态新格局的重要范畴,呈现技术高度集成化、业务和流程数字化、教学方式多元化等特点。按照数字化程度的不同,数字教育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第一种形态是混合教育,打破时间时空界限,提供同步或异步学习材料,支持师生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的教学模式,参与课堂、同步互动、实时反馈,聚焦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种形态是融合教育,利用虚拟学习环境、学习管理系统、自适应学习工具实现教与学优化,以数据赋能教学为基本特征,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服务。第三种形态是智慧教育,关注情境识别、过程记录、环境感知、社群联结等多要素、深层次融合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规格多型、路径多样、评价多元的教学生态[9],实现多学科、多课程、多人才之间的全方面融合。
总体来看,数字教育有三个主要目标:一是保障教育包容与公平,优化教育供给模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高质量教育,缩小数字使用鸿沟;二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数字技术融入教育全要素和全流程,创新教学方式和办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针对性服务;三是强调新型能力的培养,实现从知识记忆到能力塑造,从工具赋能到数字意识、数字思维、数字能力和数字文化的转型。
各国数字化的发展程度不同,数字教育所处的阶段不同,也各有不同的发展重点。通过对各国政策文本战略重点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数字教育的政策主要聚焦于六大战略重点:教育包容公平与质量、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素养及高阶思维、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校企设高效联动互通。
(一)促进教育包容公平与质量
教育包容公平与质量是数字教育发展的价值主张。一个良好的数字教育政策生态系统,其核心在于落实国际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共识,有效利用数字教育技术,全面均衡地提升教育质量,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促进教育包容与公平。欧盟在其《2021-2027年行动计划》强调高质量、平等的数字教育应成为教育系统内所有团队和机构的核心战略目标,并被视为教育系统发展的关键指导原则。
教育包容的重心在于支援经常被边缘化的群体,诸如残障人士、移民和游牧民族等,确保他们在教育体系中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和充分的资源支持[10]。一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21年数字教育展望》强调设计各类辅助技术,以支持弱势群体和特殊教育需求,例如,创造高交互的虚拟学习环境支持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发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监测和支持患有书写困难的学生;开发基于触摸屏的浮雕图形为视障学生提供图形材料[11]。魁北克鼓励使用自动识别文本和智能语音合成工具、语法校正器、动态几何软件等资源支持所有学生差异化教学[12]。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使用要以实现全纳教育为目标,如法国提出制定专供计划支持公共数字服务及资源的采购,确保数字服务、数字资源以及特定工具和材料对所有学生的可及性[13]。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解决基于社会、经济或城乡问题造成的不平等获取学习和人力资源等问题,还要贯穿于性别平等的各个方面,确保所有学习者在数字时代均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14]。欧盟委员会提出要采用不同形式的电子學习帮助缓解农村和偏远地区缺乏教育资源等问题,同时强调在高等教育中要增大学习信息技术以及从事数字工作的女性占比[15]。此外,芬兰提出所有学习者都有平等的机会利用数字解决方案促进技能发展,缩小教育、教学和培训方面的地区差异。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技术的应用要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2023年OECD发布的《塑造数字教育——促进质量、公平和效率的推动因素》报告中指出,借助技术手段,教师可显著减少在批改作业、履行行政职责以及日常与家长沟通等任务上所花费的时间,进而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活动本身。这种转变不仅优化了教师的工作流程,而且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完备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教育发展的基础要求,是构建良好数字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包括互联互通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云计算等高连通、高性能的数字设施[16]。从整体上看,各国对于完善数字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的战略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互联网连接的广泛性及数字工具的可及性。OECD发布的《2023数字教育展望》中将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强化互联网连接的稳定性上,尤其关注资源不足的地区。同时,文件中还强调教育工具的有效部署是实现数字教育潜力的基础[17],需聚焦优化学生信息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2023年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发布的《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指出各级学校应具备基本数字基础:固定或移动数字设备、互联网接入和计算机网络。
二是有效投资和采购。OECD提出为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工具,以提高其在采购决策上的效率,并确保中央采购机制的有效实施[18]。例如,非盟倡议通过建立一系列公共评估的投资指标,制定相应的规划和优先级标准,重点关注关键基础设施的充分投资,计划到2030年,为至少50%的学生和100%的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以促进教育的数字化进程[19]。欧盟提出“连接欧洲设施计划”,鼓励成员国将宽带连接纳入投资和采购计划,并为成员国在互联网接入、购买数字设备以及电子学习应用程序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魁北克教育部长拨款近350万美元更新光纤网络,并确保该地区的所有学校都能使用高速互联网。
三是提升数字公共产品的创新能力。以世界银行为例,该机构与全球超过80个国家的教育项目展开合作,开发和推广开放全球公共产品及战略,支持新型教育内容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旨在为全球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20]。在德国,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基金会每年从联邦和州政府获得高达1.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奖励那些参与竞争性学习创新项目的高等教育机构[21]。
(三)提升数字素养及高阶思维
师生数字素养及高阶思维是数字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发挥数字教育潜力,培养适应数字社会发展人才的关键要素。在数字化成熟的学校环境中,数字素养及高阶思维主要体现在师生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22]。欧盟将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定为数字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并设定到2025年使70%的16至74岁人群掌握基本数字技能的目标。
UNESCO将数字素养定义为个体利用数字技术安全、恰当地获取、管理、理解、整合、交流、评估和创造信息的综合能力,涵盖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等多个维度[23]。其中,计算机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理解并深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入融合的能力。欧盟于2023年启动Erasmus+教师学院计划[24],开发并评估高质量、多层次的教学模型,引领数字领导力转型,落实数字技能培训。同时,要为教育工作者建立数字培训包,进一步为在教学、协作和管理方面融入数字技术提供支持。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则主要体现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进行批判性地处理、评估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挪威提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学生数字判断能力课程,以期学生在数字时代具有对信息的反思和选择能力[25]。法国对小学、初中、高中提出不同的提升综合素养的课程要求,关注媒体和信息素养等关键能力的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高阶思维通常定义为一种包含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复杂判断技能,被认为比基础的记忆和理解更为高级,涉及分析、评估和创造等能力[26]。许多国家都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重视并提升师生的高阶思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强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应包含问题框架建构、灵活策略选择、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基于此,克罗地亚重点关注对人工智能等数据密集型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提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多样化的数字技能学习。同时,高阶思维的培养和测评需要更加完善、先进的技术。因此,新加坡政府启动了《国家数字素质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改善硬件、软件设施和课程设置,全面提升并准确评估师生的高阶思维能力[27]。
(四)迭代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
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是数字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COVID-19疫情的冲击暴露了教育系统的脆弱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28],进一步促使国际社会关注数字化教学方法。强调利用泛在互联、平台云化、数字教材为教学赋能,注重利用技术打破学习障碍并增强学习体验,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激发数字资源和数据要素[29],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迭代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从在线学习平台到虚拟实验室,各种数字工具和资源的不断涌现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UNESCO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其数字教育行动领域之一,通过开发和积累学习工具、在线课程和其他资源(如电子图书馆),支持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30]。波兰强调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师有效开展数字教学法的基础,政府应加强对学校的支持,扩大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确保学校拥有足够的数字教育资源[31]。
另一方面,数字教育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范式。对教师而言,迭代式创新的过程涉及不断审视和改进现有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混合教学、智慧教学、个性教学。非盟提出了分阶段衡量每个教育级别对于新教学方法的接受度,并严格监控不同教学方法的成功程度,检验并评估不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适应性[32]。此外,UNESCO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开放大学联合发布的《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教学设计指南》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利用数据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旨在为全球教师提供数字技术授课的新范式。因此,迭代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不仅是对传统学习范式的进化,更是适应数字时代教育发展和走向智慧化的内在需求[33]。
(五)注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
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是数字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数字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使评价导向从“以成绩论”向“以人为本”转变,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不仅适应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而且是推动数字教育向更加人性化和人本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响应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利用技术实现个性化评价,重视评价方式的数字化、评价要素的多元化、评价指标的科学化,以期达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评价。
评价方式方面,数字化给考试和测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数字化评价具有适应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动态调整评估问题的难度,从而实现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技能测量[34],帮助教师更好地识别和帮助落后的学生[35]。近年来,新加坡大力发展数字测试,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的优势,开展形成性评价、校本评价,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互动性,结合国家电子化考试有效实现学习成效的精准评价与改进。
同时,各国重视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动力。美国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7》提出使用模拟、协作环境、虚拟世界、游戏和认知导师等嵌入式评估方式吸引和激励学习者[36]。2022年新加坡发布的《教育技术计划》提出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虚拟空间来开展基于兴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实现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使学生的进步和表现清晰可见[37]。
评价要素方面,通过多样化测评方式来衡量师生的技能,特别是高阶情感和行为技能[38]。美国提出创建一个集成评估系统,不仅涵盖21世纪的跨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具体而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互动频率、课程反馈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设计、互动方式等都應作为被捕捉和分析的评价要素。
评价指标方面,各国积极构建多维度、深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测评学生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2017年12月12日,OECD在美国哈佛大学发布的PISA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框架(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四方面内容)[39],以及2022年9月OECD启动的新一轮PISA测评中新增的“创造性思维”测评项,都为各国提供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视角来评估学生的发展[40]。
(六)加强校企社高效联动互通
校企社高效联动互通是数字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数字化时代下,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各国强调加强学校与科技公司、创新型企业合作,构建在线平台连接实践社区,形成多维交互的教育生态系统,推动最新科技成果的教育应用,实现校企社之间循环、迭代、创新。
首先,数字教育的各方利益相关者促进平台建设,共建数字教育中心,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合作[41]。UNESCO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提出建立全球和区域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以人为本的电子学习平台建设;挪威提出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确保良好的信息通信技术框架,购买数字教学辅助工具、数字系统、现代化机器用于模拟专业实践,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提高学习者的协作能力,模拟沟通学习者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问题[42]。2023年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发布的《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提出,依托数字技术建立教育社区,支持数字资源共享,简化获取数字服务的程序,为全纳学校服务,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培训,为教师数字资源工具的选用提供支持,依托可互操的平台组织数字教育服务,并利用教育数据为学校服务[43]。
其次,通过多方联动促进教育资源、教学服务的配置优化。联合国宽带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数据对学习的变革力量》报告强调多方合作以充分发挥数据在学习领域的潜力,积极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教育数据系统,沿着数字化、模块化、整合化和互操作四条主要趋势发展,实现系统集成,数据处理云服务[44]。英国教育部与科技部门合作开发并更改新的数字服务,在信息与服务获取方面,满足教师教学、家长养育和学生学习需求,积极关注用户反馈,目前英国教育部已经提升了200多项数字服务[45]。
在推动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各国高度关注新兴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全面考量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能性,特别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为数字教育的未来格局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智能技术的融入进一步凸显人本价值
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技术可及性和增强教育包容性为核心,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技术能够促进教育包容公平与质量。技术凸显人本价值不仅是技术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关键,更是教育过程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宏观战略布局的重要方面。智能技术的应用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提升人们自身能力的发展,创造一个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46]。
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要以增强交流协作、满足个性化需求、优化服务质量等角度凸显人本价值。第一,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推动“教育4.0”全球框架:投资未来学习,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复苏》,提倡在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以个性化的方式处理学习内容和进度,并优化学习合作与沟通。同时,呼吁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如ClassDojo和Remind,可模拟工作场所可能遇到的沟通挑战,来增强学习者的协作技能,提高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效率和便捷性[47]。
第二,重视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识别、分配、迭代机制。2023年12月8日,中国教科院和之江实验室发布《重构教育图景:教育专用大模型研究报告》,强调将教育大模型有效应用于教学,随着用户反馈等多轮迭代,开发者与用户共同参与完善模型,对学习者认知过程与教学交互过程进行准确捕捉与深度理解,从而把“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变成普遍现实[48]。
第三,关注以用户为中心的技术支持和数字服务。新加坡教育部提出在未来5到10年,技术将促进教育更加自主化、个性化、连接式及人本化。其中,人本化则是采用以用户为中心、应用数据驱动的方式,理解学生的兴趣、态度和动机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不断改善教学实践,满足用户需求[49]。英国教育部提出利用技术为每个人创造世界一流的教育、培训和护理,改善数字服务满足用户需求。英国的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为此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工具和服务,以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50]。
(二)元宇宙助力构建沉浸式融合学习空间
教育元宇宙将教育元素和数字元素相结合,构建由现实世界创造性映射和镜像出来的虚拟融合空间,具象人、物、环境等要素的空间关系[51],呈现虚拟与现实沉浸融合、资源与平台共享交互,个人与社会互联互通等特征,為学习空间创建全新的维度,满足不同的学习地点、风格和需求,将整个世界作为传统学习环境的延伸[52],体现出沉浸性、交互性和自由性[53]。
元宇宙集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为各国探索沉浸式融合学习空间提供了新路径。第一,元宇宙创建高沉浸式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一个创新性教学和学习平台。202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完全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课程“VirtualPeople”,学生通过携带VR头戴式设备,自主选择个性化学习场景体验沉浸式课堂[54]。
第二,元宇宙将抽象晦涩的知识元素以生动直观的符号表现出来,虚拟呈现具身实验、交互培训等。阿联酋积极建设虚拟实验室,在线获取实验资源[55],计划借助元宇宙平台为空乘人员开设课程培训[56];医学院和科研机构正在利用元宇宙进行虚拟解剖和复杂手术模拟,立体呈现人体器官、血管等,提高师生实践技能。
第三,高沉浸式融合学习空间的建构聚焦提升师生的互动和参与感。元宇宙在创造立体逼真的多维场景基础上,研发支持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的工具,例如开发触觉手套,拟在虚拟宇宙中追踪手部,根据交互的物体实时反馈压力、重力等物理感觉[57]。
(三)GAI协助建立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
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迭代,教育者深入与机器协同合作,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涉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生成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类型内容[58],实现资源整合,知识突破。随着GAI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新常态,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实现优势互补,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精确、灵活和个性化,朝着更加智慧的方向前行[59]。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GAI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将GAI作为技术创新、教技融合的关键突破点。一方面,利用GAI可创建智能导师、虚拟助手,与学生进行对话、解答,帮助教师减轻部分教学负担。2023年9月,UNESCO拉美及加勒比地区高等教育国际研究所发布了《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机遇与挑战:高等教育者的入门指南》,强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在智能生成和评估信息方面的能力,指出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执行多种简单或技术性任务(如基础研究、计算、校对等),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60]。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课后数据,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提升学习效果。2023年UNESCO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同发布了《数据和AI驱动的智慧教学设计指南》,从实际操作层面提供了如何利用数据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例如,课中智能平台可以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以调整课堂学习设计。课后,教师利用平台生成的课后报告和课堂直播回放,深入了解授课细节,比如学生参与度、课程完课率、满意度等,为课程教学的后期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61]。
(四)大数据实现师生数字化评价多维可视
基于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全过程数据动态实时采集以及多源异构数据收集、处理和智能计算[62],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描绘[63]。教育中数据应用不仅仅是简单地收集和分析数据,而是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数据,深入理解和响应每位学习者的独特需求,探索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新路径。
一方面,大数据全面赋能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态数据的监测和感知、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认知、能力。OECD报告提出“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每位学生创建学习罗盘”[64]。学习罗盘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识别学生学习中的强项和弱点,指导学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进而优化他们的学习体验,确保他们沿着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前进。欧盟相关报告指出,在其司法管辖区内有19个国家已经拥有用于统计和收集学生个人学习轨迹信息的系统。这些系统中,有45%整合了标准化的国家评估结果,31%提供了可视化的监测平台和工具,另外31%则实现了学生与教师数据相互关联。
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构建智能化、集成化、全面化的数字画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学习资源。以苏格兰的Glow平台为例,该平台提供电子成就档案袋,让学习者能够回顾自己的成就并监控个人的学习进度[65]。新加坡政府于2022年运行人工智能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的试点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识别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能,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支持和资源,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66]。
(五)区块链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及资源联通
基于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联动互通的需要,各国积极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共建、共享、安全、透明的数据平台,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解决合作过程中可信度低、信息孤岛等问题。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数字交互范式,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存储经过加密验证的数据,具有安全性、可协作性和防篡改性[67]。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利用区块链,可实现更准确、更透明的数据记录及保存,另一方面,区块链上的记录可快速访问并传输给不同学校和机构,实现服务流程优化及资源联通共享。
OECD在《数字教育展望2021》中重点介绍了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第一,区块链通过简化记录共享和降低核查成本,创建了可移植、可互操作且用户可控制的数字证书,以便验证和共享教育经历和资格。例如,Blockcerts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合作开发了一个符合万维网联盟验证的开放标准区块链证书平台[68]。第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提高了系统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瑞士的ODEM利用区块链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市场[69],实现教育领域各部门服务的无缝共享。第三,区块链能将个人数据控制权还给个人,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数据记录并识别个性化特征,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为个人、教育机构、企业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记录、验证、共享个人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实现校企社之间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智能共享和资源分配机制优化。
美国发布的《教育区块链》中提出混合区塊链,即结合公共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在智能化网络环境中,不仅包含任何人都可以读取的公共区块链,还具有可对公共链访问、写入的私有区块链[70]。公共区块链具有访问门槛低、数据默认公开的特性,如星际文件系统(IPFS)[71]和社交链接数据(Solid)[72]提供了构建去中心化网络和移动应用工具,其点对点模型在没有中央权限的情况下为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减去了常规处理访问权限的流程,实现资源的快速联通;私有区块链具备良好的隐私保护,使参与者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数据,在减少单点故障可能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运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
(六)制定标准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已成为各国教育领域竞争的关键要素,具备人工智能素养逐渐成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备技能。例如,学生可能会无意中接触到由人工智能产生的虚假媒体信息,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素养以有效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各国应从政策、实践的角度识别数字时代中培养教师使用新兴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标准引领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提升。
2023年5月美国发布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教学》报告强调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水平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实践,二是在教育环境中理解人工智能应用产生的道德和公平问题,有效规避人工智能应用的隐性风险[73]。同年,欧盟提出更新欧洲数字能力框架的计划,将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技能纳入其中,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目前国际上对人工智能素养的具体构成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与流程、人工智能应用产生的社会与道德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职业关切[74]。因此,在设定标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三个层面,首先清晰认识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算法和数据处理方式是构建人工智能素养的关键环节,包括人工智能背后的基本理论,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以及理解通过算法将理论转化为可处理复杂数据的实际应用。其次,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法律和伦理方面产生的复杂影响是构建人工智能素养的核心关注,涉及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和道德责任等问题。最后,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对当前和未来教育环境的影响是构建人工智能素养的长远目标。教育领导者以三个关键方面为核心,开发并评估高质量、深层次的评估模型,制定人工智能素养发展内容、活动和微证书,从而促进教学实践的实施。教育工作者在提升个人数字技能的同时,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趋势,及时调整人机协同下的角色定位。
(七)确保数字环境下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
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质量发展过程中,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成为数字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积极制定数据保护指南、加强部门监管调控、完善人工智能素养培训,有效治理个人信息过度收集、数据算法治理失衡等问题,让数据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教育要素和推动者。
一是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都已建立访问和共享教育数据的保护法规[75]。欧盟制定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建立框架,是最具代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隐私法规,协调欧盟内部各自独立制定数据保护法规[76]。在规范人工智能应用伦理方面,各国积极制定人工智能使用指南,防范算法偏见引起的如性别和种族偏见、隐私威胁、大规模监控等问题[77]。
二是落實有效的监督管理。UNESCO在《教育政策和总体规划中的信息与传播技术指南》中强调监督成员国在实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进展,并评估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实时进行调整和改进。OECD《2023数字教育展望》报告倡导在教育中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考虑机会平等、隐私、偏见和透明度等关键要素带来的影响,制定人工智能监管框架,呼吁持续监控与评估数字教育政策,防范潜在人工智能应用伦理风险。
三是鼓励人工智能素养培训。UNESCO提供培训、研讨会、资源和工具增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学生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认识和能力。在伦理规范方面,积极开展培训、考试等方式稳步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积极引导师生正确使用技术,2023年日本发布的《中小学教育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临时指南(2023年)》列出了解决或减轻伦理风险的策略,并制作包括课堂视频在内的专用教育材料来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培训[78]。
(八)构建数字化测评指标提升数字成熟度
考虑到政策的制定并不能完全契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现实困境,导致政策颁布与实际运行之间出现脱节。因此,国际组织提倡各国建立与自身数字化战略愿景相一致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体系,科学且合理地实施政策监测,有效提升数字成熟度,从而在快速发展的数字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国际上提供了多维的数字化测评指标要素。欧盟的数字经济和社会指数(DESI)是关注度较高的数字化监测工具,涵盖数字化人力资本、数字技术的整合以及数字公共服务等多个关键要素[79]。另外,欧洲研究中心的数字终身学习准备指数(IRDLL)则聚焦三个关键维度:个人学习成果、数字学习成熟度以及数字学习机构与政策[80]。同样的,世界银行制定了教育技术准备指数(ETRI),不仅衡量设备的可用性和连接水平,还综合考虑构建教育生态系统的六大关键要素: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设备、网络以及数字资源[81]。此外,目前国际组织正在积极开展监测教育数字化进展与程度,如国际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研究ICILS(IEA,2022年)[82]、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OECD,2022年)[83]以及经合组织教与学国际调查TALIS(OECD,2022年)[84]成为常用的关键指标。
基于多维关键指标,各国未来将建立配套的数字化监测指标体系,并定期进行技术调查,以收集最新的数据信息,深入了解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技术的应用、传播、创新现状。评估和比较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水平,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数字化数据源的补充或替代,进一步应对数字教育挑战,探索新的教育技术与实施路径,从而实现政策精准制定、技术高效部署、学校创新实践、指标全面管控的有效布局,确保政策能够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保持同步。例如,OECD开发的走向数字化工具包,可帮助欧盟成员国评估数字化发展状况,并制定应对政策,实现数据探索的可视化[85]。
数字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关键趋势和指向标,全球各国现已将数字教育纳入国家数字战略。数字教育是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教育要素和教育过程的一种形态,涉及教育包容公平、教学环境、数字素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跨界合作等多个方面的战略重点。利用元宇宙、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辟新的学习空间、激发创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和扩展教学评价维度,是当下国际数字教育的重要关切和发展趋势。在技术赋能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和凸显人本价值、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水平,进一步确保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并制定指标有效测评数字化程度。总的来说,国际上数字教育发展经验,为我国研究数字教育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然而,现阶段对于数字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有所欠缺,国际上普遍提及数字教育,但未形成统一、成熟的理论框架。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强中国数字教育的理论研究,开展更多本土化实践与理论提炼。
参考文献:
[1] 杨宗凯.数字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与路径[N].光明日报,2023-03-14(15).
[2] 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职业,2023,(19):4-7.
[3]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Hungary.Digital education strategy of hungary [EB/OL]. https://digitalisjoletprogram.hu/en/content/des-digital-educationstrategy-of-hungary,2024-01-05.
[4] Bundesministerium fur Bildung und Forschung.Bildungoffensive fur die digitale Wissensgesellschaft [EB/OL].https://www.kmk.org/fileadmin/ pdf/Themen/Digitale-Welt/Bildungsoffensive_fuer_die_digitale_ Wissensgesellschaft.pdf,2024-01-05.
[5][41] European Commission.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 [EB/OL]. https://education.ec.europa.eu/focus-topics/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2024-01-05.
[6]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de México.Agenda_Digital_Educacion [EB/OL]. https://infosen.senado.gob.mx/sgsp/gaceta/64/2/2020-02-05-1/assets/ documentos/Agenda_Digital_Educacion.pdf,2024-01-09.
[7][18] OECD.Shaping digital education enabling factors for quality,equity and efficiency [EB/OL].https://www.oecd.org/publications/shaping-digitaleducation-bac4dc9f-en.htm,2024-01-05.
[8][19][32] African Union.Digital Education Strategy [EB/OL].https://au.int/ 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42416-doc-3._DES_Factsheet_EN_-_2022_09_14.pdf,2024-01-05.
[9] 黃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10] UNESCO.Equity in Education [EB/OL].https://uis.unesco.org/en/topic/ equity-education,2024-01-05.
[11][38][68] OECD.OECD Digital Education Outlook 2021:Pushing the Frontier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lockchain and Robots [EB/OL].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oecd-digital-education-outlook-7fbfff45-en.htm,2024-01-05.
[12]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of Québec.Digital action plan for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EB/OL].https://www.education. gouv.qc.ca/fileadmin/site_web/documents/ministere/PAN_Plan_action_ VA.pdf,2024-01-15.
[13][43] France Ministère de Léd 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Stratégie du numérique pour léd ucation 2023-2027 [EB/OL].https:// www.education.gouv.fr/strategie-du-numerique-pour-l-educati on-2023-2027-344263,2024-01-05.
[14][30] UNESCO.UNESCO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Medium- Term Strategy 2022–2025 [EB/OL].https://iite. unesco.org/wp-content/uploads/2022/03/UNESCO-IITE-Medium-TermStrategy-2022-2025.pdf,2024-01-05.
[15] European Commission.Enhancing learning through digital tools and practices:How digital technology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can help promote inclusion [EB/OL].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 publication/b12644c4-315c-11ec-bd8e-01aa75ed71a1/languageen,2024-01-05.
[16] SDG Digital.SDG Digital Acceleration Agenda [EB/OL].https://www.sdgdigital.org/accelerationagenda,2024-01-05.
[17][34][75][78] OECD.OECD Digital Education Outlook 2023:Towards an Effective Digital Education Ecosystem [EB/OL].https://www.oecd-ilibrary. org/sites/c74f03de-en/1/3/2/3/index.html itemId=/content/publication/ c74f03de-en&_csp_=13f256c72c4d83b5abe523ccbefdbdbe&itemIGO=oe cd&itemContentType=book,2024-01-05.
[20] THE WORLD BANK.Digital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EB/OL].https:// www.worldbank.org/en/topic/edutech#2,2023-11-25.
[21] Stiftung Innovation in der Hochschullehre.Wer wir sind und was wir machen [EB/OL].https://stiftung-hochschullehre.de/ueberuns/,2024-01-05.
[22] OECD.Advancing Digital Maturity in Croati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EB/OL].https://www.oecd.org/education/advancing-digital-maturity-incroatia-s-higher-education-system-c3c8d452-en.htm,2024-01-05.
[23]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A Global Framework of Reference on Digital Literacy Skills for Indicator 4.4.2 [EB/OL].https://unesdoc.unesco. org/ark:/48223/pf0000265403.locale=en,2024-01-05.
[24] European Commission.16 new Erasmus+ Teacher Academies to promote excellence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Europe [EB/OL].https://education. ec.europa.eu/news/16-new-erasmus-teacher-academies-to-promoteexcellence-in-teacher-education-in-europe#proj-list,2024-01-05.
[25] Norwegi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Strategy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higher educationsector [EB/OL].https://www. regjeringen.no/en/dokumenter/strategy-for-digital-transformation-inthe-higher-education-sector/id2870981/,2024-01-05.
[26] Wikipedia.Higher-order thinking [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 Higher-order_thinking,2024-01-05.
[27] Junyuan Secondary School.National Digital Literacy Programme (NDLP) [EB/OL].https://www.junyuansec.moe.edu.sg/our-programmes/nationaldigital-literacy-programme-ndlp/,2024-01-05.
[28] 祝智庭,胡姣.教育數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5-15.
[29] 黄荣怀.未来学习,要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N].光明日报,2022-4-5(06).
[31]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oland.The digitalisation of Polish Education Vision and proposals [EB/OL].https://ngoteka.pl/ bitstream/handle/item/367/cyfryzacja-polskiej-edukacji_final_ EN.pdf sequence=1,2024-01-05.
[33][61] 任朝霞.《数据和AI驱动的智慧教学设计指南》在上海发布[EB/OL].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4/t20230424_2111032536. html,2023-04-24.
[35] Ganimian,A.,E.Vegas and F.Hess.Realizing the Promise:How Can Educ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Learning for All [M].Washingto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20.
[36]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EB/OL]. https://tech.ed.gov/files/2017/01/NETP17.pdf,2024-01-05.
[37][49][66]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Singapore.“Transform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Masterplan 2030 [EB/OL].https://www.moe. gov.sg/education-in-sg/educational-technology-journey/edtechmasterplan,2024-01-05.
[39] OECD.PISA 2018 Global Competence [EB/OL].https://www.oecd.org/pisa/ innovation/global-competence/,2024-01-05.
[40] 崔志翔,徐斌艳.数智时代国际基础学科计算思维教育发展的策略、方向与启示——《PISA 2022数学框架》之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2,40(6):13-21.
[42] Norwegi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Digitalisation strateg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7–2021 [EB/OL].https:// www.regjeringen.no/no/dokumenter/framtid-fornyelse-og-digitalisering/ id2568347/,2024-01-05.
[44] The Broadband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data for learning [EB/OL].https://www.broadbandcommission.org/publication/the-transformative-potential-ofdata-for-learning/,2024-01-05.
[45] Brit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 strategy for education providers and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EB/OL].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realising-thepotential-of-technology-in-education,2024-01-05.
[46] UNESCO.Recommendation on the 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B/OL].https:// 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1137,2024-01-05.
[47] World Economic Forum.Catalysing Education 4.0: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Learning for a Human-Centric Recovery [EB/OL].https://www3. weforum.org/docs/WEF_Catalysing_Education_4.0_2022.pdf,2024-01-05.
[48] 中關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重构教育图景:教育专用大模型研究报告》正式发布[EB/OL].https://www.eol.cn/info/dongtai/202312/ t20231213_2548525.shtml,2024-01-05.
[50] Jisc.Advice and guidance [EB/OL].https://www.digitalcapability.jisc. ac.uk/our-service/bdc-advice-and-guidance/,2024-01-05.
[51] 李伟,卫子昊.从“缺场共在”到“虚实共生”——元宇宙时代身体-技术的关系变迁[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8):48-55.
[52] CoSN.Driving K-12 Innovation 2023 Hurdles and Accelerators [EB/OL].https:// www.cosn.org/tools-and-resources/resource/driving-k-12-innovation-2023-hurdles-and-accelerators/,2024-01-05.
[53] 刘革平,秦渝超.教育元宇宙的概念厘定、结构框架与生态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5):54-66+2.
[54] 蔡苏,焦新月等.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教育元宇宙的应用、挑战与展望[J].现代教育术,2022,32(1):16-26.
[55] UNESCO IITE.Analytical report on the Use of Advanced ICT/AI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EB/OL].https://iite.unesco.org/ publications/analytical-report-on-the-use-of-advanced-ict-ai-fordigital-transformation-of-education/,2024-01-05.
[56] 任皓宇.阿联酋积极探索元宇宙技术[N].人民日报,2022-11-01(17).
[57] NOCAP META.Programming Virtual Sensation [EB/OL].https:// nocapmeta.in/metaverse-haptic-technology/,2024-01-14.
[58] 卢宇,余京蕾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与展望——以ChatGPT系统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4):24-31+51.
[59] 杨欣.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转型图景——ChatGPT究竟对教育意味着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23,(5):1-8+14.
[60] UNESCO IESALC.Harnessing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er education:a primer for higher education stakeholders [EB/OL].https:// 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6670,2024-01-05.
[62] 方海光,孔新梅等.区域教育数据大脑:内涵、功能与实施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6):46-52.
[63] 张治,刘小龙等.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21,(8):25-33+41.
[64] 李锋,顾小清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内驱动力与推进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4):93-101.
[65] OECD.Adapting Curriculum to Bridge Equity Gaps:Towards an Inclusive Curriculum [EB/OL].https://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adaptingcurriculum-to-bridge-equity-gaps_6b49e118-en,2024-01-05.
[67] NIST.BLOCKCHAIN [EB/OL].https://www.nist.gov/blockchain,2024-01-09.
[69] 美通社.ODEM实现以太坊主网发展里程碑[EB/OL].https://www. prnasia.com/story/223529-1.shtml,2024-01-10.
[70]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Education Blockchain Initiative [EB/OL].https:// www.acenet.edu/Documents/ACE-Education-Blockchain-InitiativeConnected-Impact-June2020.pdf,2024-01-10.
[71] IPFS.Discover Whats Out There with IPFS [EB/OL].https://ipfs. tech/,2024-01-06.
[72] Solid.What is Solid [EB/OL].https://solid.mit.edu/,2024-01-06.
[73]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B/OL].https://tech.ed.gov/ai-future-of-teachingand-learning/,2024-01-05.
[74] Zhang H,Lee I,et al.Integrating ethics and career futures with technical learning to promote AI literac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n exploratory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2023,33(2):290-324.
[76] CLOUDFLARE.什么是《通用數据保护条例》(GDPR)[EB/OL]. https://www.cloudflare.com/zh-cn/learning/privacy/what-is-thegdpr/,2024-01-05.
[77] United Nations.193 countries adopt first-ever global agreement on the 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B/OL].https://news.un.org/en/sto ry/2021/11/1106612,2024-01-05.
[79] European Commission.Broadband Coverage in Europe in 2021 [EB/OL]. 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library/broadband-coverageeurope-2021,2024-01-05.
[80] CEPS.Index of Readiness for Digital Lifelong Learning [EB/OL].https:// www.ceps.eu/ceps-publications/index-of-readiness-for-digital-lifelonglearning/,2024-01-05.
[81] World Bank.Empowering educators and learners:Insights and strategies from the EdTech Readiness Index [EB/OL].https://blogs.worldbank.org/ education/empowering-educators-and-learners-insights-and-strategiesedtech-readiness-index,2024-01-05.
[82] IEA.ICILS [EB/OL].https://www.iea.nl/studies/iea/icils,2024-01-05.
[83] OECD.PISA [EB/OL].https://www.oecd.org/pisa/,2024-01-05.
[84] OECD.TALIS - The OEC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OECD [EB/OL].https://www.oecd.org/education/talis/,2024-01-05.
[85] OECD.Going Digital Toolkit [EB/OL].https://goingdigital.oecd.org/,2024-01-05.
作者简介:
杨俊锋: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慧学习环境、同步网络课堂。
孙耀: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教育。
施高俊:硕士,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朱浩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伦理。
Strategic Foc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gital Education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Yang Junfeng1,2, Sun Yao1, Shi Gaojun1, Zhu Haotian1
1.Jing Hengyi School of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Zhejiang 2.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Research Base (Beij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Digital education is gradual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discussed and agreed upon in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fields.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e analysed 40 digital education policy text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vide an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digital educ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world digital education policy focused on six strategic priorities: inclusion, equity, and quality in education, planning of new infrastructure for digital education, digital literacy and higher-order thinking, innova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methods, human-centred personalised evaluation, and efficient linkage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countries have put forward trends for future policy planning in the ligh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for wide application globally,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er digi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digit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digitalization; educa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收稿日期:2024年2月2日
責任编辑:李雅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