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2016-11-24 15:20焦夏楠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焦夏楠

摘 要: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事关国家、社会、家庭的社会性问题。由于近年来流动儿童数量的不断攀升,因此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教育政策

一、引言

目前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社会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从贫穷的农村流到现代化的城市,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他们割舍不下对孩子成长的关心或者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能够对孩子行使监护责任的监护人等,所以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到他们打工的城市,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流动儿童的产生。

流动儿童是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关系到社会均衡及其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虽然这些儿童依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表面上来看在生活、学习上得到了父母的照顾,但是由于受到父母工作环境、生存环境和所在城市教育政策制度的限制,这些流动儿童并未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受到应有的公平教育。基于此,本研究对已有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新思路,以期能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为该问题的更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二、文献回顾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名方面都有所涉猎,并得出了众多有益的结论。纵观各方学者的研究,大致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以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为切入点:

以“两为主”为原则,王小聪、李丽萍(2008)对相关政策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提出,不仅要因地制宜在“城中村”地区建立公立学校,并指出要着力鼓励公办学校提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管理形式,以提高流动儿童对新的教育环境的适应性。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周国华(2012)从已有的社会实践和政策目标出发,探讨性地提出流动儿童教育权利、教育经费、学籍管理、教育监督和教育教学五大保障制度,从而促进目前的流动儿童教育制度从二元化走向一元化。

雷万鹏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审视流入地政府责任和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理论架构,并指出流入地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策略、分担不同责任,以满足流动儿童多元化教育的需求。

(二)众多研究侧重关注于流动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有不少学者从社会排斥与整合的角度,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思考,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特别是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以期寻找到造成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真正的原因( 周皓,2003 ;熊少严,2004)。

鲁化堂通指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教育资源依然不足,流动儿童并不能够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另外学校教育与管理也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冯帮(2011)指出上不了学、上不起学、上不了好学校、升入高一级学校难,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流动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难关,如果不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接下来的路更加难走。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挖掘,并简单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探究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看,家庭永远是儿童最重要成长环境,因此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永远代替不了的,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众多学者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赵娟 (2003)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并阐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成长指导、教养氛围、控制方式、成熟要求四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张翠娥、李伟梁等人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吕开宇、王桦(2006)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外出务工人员首先要保证其基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们的收入会首先支付饮食、交通、衣着等生活必需品,其次会考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例如租住或者购买更好的房屋、家具、家电等设施。流动儿童的教育投入则被排在了最后一位,显然,可用来流动儿童教育投资的经济能力就微乎其微。

三、研究总结

学者们从以上各个角度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其中不乏很富见解的观点,有的甚至得到相关管理部门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和采纳。但是,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和研究发展空间:

首先,显而易见,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最突出问题是现有文献对现象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比较多,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对现有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及量化研究,或许可以让我们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上发现新的突破点。

其次,在抽样方法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社会学案例为主,并且样本量覆盖率也比较低,这样使得很难明确此项研究的结论是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大部分的样本是局限于某个市区或者一个县。虽然相对个案研究来说,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已经有所扩大,然而这样的结论对于决策者们来说,说服力依然显得不足。

再者,我们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制度性研究分析到处都是,相比之下,对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分隔、身份歧视等领域的现实关注相对较少。虽然制度的变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保证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收到良好又公平的教育,并且能够愉快的与身边的同龄儿童融洽的生活、成长,不再像以前一样继续延续不利的社会弱势地位,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探讨。(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志芳.流动儿童基础教育边缘化问题及对策[J].普教研究,2011

[2] 周国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研究述评[J].人口与发展,2007

[3] 周国华.过渡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目标体系设计与制度保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

[4] 王小聪,李丽萍.当前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研究及其建议.铜仁学院学报,2008

[5] 吕开宇,迟宝旭.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

[6] 马志芳,蔡澄.流动儿童基础教育边缘化问题及对策[J].普教研究,2011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