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培养目标,利用好初中英语阅读读后时间开展相关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强化阅读收获。现阶段,部分学生在结束阅读学习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度剖析,探讨如何在读后阶段通过搭建“支架”、角色“扮演”、拓展“续写”、据理“辩论”等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阅读;读后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做出解释,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视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列为首要任务,使之真正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利用读后环节设计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可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在短时间内牢记阅读知识,并在参与中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初中英语阅读读后环节,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进行活动设计,保障全体学生均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一、解读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为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读后设计质量,笔者结合《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细致的总结:
(1)语言能力。英语学习重点在于听、说、读、
写,语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其在表达、积累、感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语言意识,并将所学运用到具体情境之中,完成简单的交流与沟通。(2)文化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社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构建发展学生文化意识的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并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对其日后发展大有裨益。(3)思维品质。思维具有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以及敏捷性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帮助其在语言学习中对知识实现更高水平与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事物的正确判断。(4)学习能力。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难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在自主实践与合作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习方式的调整,学生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1]。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可知,为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挖掘这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相互渗透、协同发展的内在价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设计阅读读后活动,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提高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读后设计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读后活动分为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以及迁移创新类,如何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读后设计策略进行总结,以供一线教师借鉴参考。
(一)搭建“支架”,复述文本,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复述”在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2]。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后,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与结构,以对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故事情节、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复述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在表达与整理文本的过程中理清行文逻辑。考虑到初中生的思维特征,教师也可以为其提供图片、流程图、表格等多样化的复述方法,帮助学生时刻保持参与热情。
以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Our School Life
Topic 1 Section C的文章Jane's Day为例,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主人公Jane的一天。在阅读教学结束后,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指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复述,完成以下表格(见表1)的填写:
在填完表格后,学生可以深化对文本中时间顺序的理解。为避免学生出现机械化复述文章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Section C部分1b中的图片信息,引导学生脱离文本,尝试根据图片信息进行复述。当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复述内容,根据主人公Jane一天的活动顺序,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周末时间的安排,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设计说明:第一,指导学生以补充表格的方式复述文本,可以使其在提炼与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第二,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完成对文本框架的复述,为后续表达“自己周末的活动安排”提供“支架”;第三,在表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均能够参与到交流过程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周末安排,在良好的交互氛围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3]。
借助“支架”的搭建,开展循序渐进的复述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读后环节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升华主题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角色“扮演”,活化文本,增强学生文化意识
常规的以练习题目、完成训练任务为主线的读后活动设计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帮助其时刻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并结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方式使表演更具趣味性,
從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文化意识,涵养品格。
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2 Section C的文章为例,文章介绍了参加西方晚宴时的餐桌礼仪。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为不同小组,并以“中西方餐桌礼仪”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查找相关资料,整理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与共同点。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扮演餐厅中的服务人员、就餐人员,向全班展示本组探究成果。然后,教师对学生分享的信息进行整理,并鼓励学生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以及形成原因。考虑到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拓展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拓宽文化视野,意识到语言环境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设计说明: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入人物角色,体会餐桌礼仪的重要价值,并以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的方式提高自身文化意识,这对其后续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大有裨益。
设计角色扮演的读后活动,可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三)拓展“续写”,升华主题,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均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内容[4]。“续写”意为学生在文章原有的基础上,保持整体意思与风格不变,发挥想象力开展写作,使文章更为饱满。在读后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鼓励学生尝试根据原文的体裁、结构与写作手法开展续写活动,力求与原文的叙事风格保持一致,并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在良好的交互氛围中,学生可以发展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提升读写能力,为后续参与高水平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Keeping Healthy
Topic 1 Section C的文章为例,文章记录了Michael在與同伴玩耍的过程中,由于安全意识不足所导致的危险事件。在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排序的方式,整理文章的时间顺序,说明Michael、the other children以及doctor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文章的结尾写道:“They were glad that the accident wasn't serious and Michael felt much better.”借助这一线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思考:“在Michael回到家中后,因为腿伤他的活动会受到哪些限制?他的父母会对他说些什么?你认为Michael是否能够吸取教训并在后续玩耍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然后,教师让学生基于以上思考,写下Michael回到家后可能发生的事情。
设计说明:读后续写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续写活动,能强化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发展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
将“续写”活动引入读后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记忆向高阶的迁移运用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四)据理“辩论”,深入主题,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文本讲授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此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但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思考以及对文本的深刻理解[5]。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在班级内开展辩论活动,要求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开展深度思考,表达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在交互中提升学习能力,养成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Our School Life Topic 3 Section C的文章My School Life为例,文章向大家介绍了Hu Bin在学校的生活。文章的结尾以设问的方式向读者提出了问题:“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校生活,并指出“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因而没有空闲时间参与户外运动”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根据主人公的在校生活展开辩论并思考:“学生应该将更多时间用于学习还是平衡学习时间保障学玩双向发展?”结合话题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代表正方(支持将更多时间用于学习)和反方(提倡维持学与玩的平衡)参与话题辩论。在这一环节中,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教材中Hu Bin的在校活动时间顺序提出论点,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证明平衡学与玩的时间可以使人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小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倘若将学习时间进行拆分,将会严重影响学习质量,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小组的论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参与投票,评选出本次活动的最佳辩论小组。
设计说明:采用“辩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提出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有效发展自身学习能力,形成对问题的全新体会与感受,进而在活动中提出观点、区分观点,活跃思维。
设计以“辩论”为主题的读后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由低阶转向高阶,在发展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从而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后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结束阅读教学任务后,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发挥读后活动的教育价值,围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活动设计,优化活动组织形式,培养具有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施晓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2(36):61-63.
许超,陈怀括.例谈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地[J].安徽教育科研,2022(36):77-80.
张莉.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2(36):26-28.
吴晓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设计及方法分析[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26):38-39.
程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口语活动设计的有效路径[J].中学生英语,2021(14):12.
作者简介:余泓君(1988.7-),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仙游现代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