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课堂: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新样态微探

2024-06-01 10:10:55戴雪娟
文教资料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先生小先生制低年段

戴雪娟

摘  要:小学识字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是最基础的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识写常用汉字,培养学生综合運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识字教学贯串基础教育的始终,至关重要。

实施“小先生制”,打造课堂新生态,让学生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识字认字,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低年段;“小先生制”;识字教学

1932年,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方式。人人成为教师的理念转变,可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切磋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在学习好的学习方式与习惯。这是一个“即知即传、即学即教”的过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强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由此可见,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在新时代教育中仍葆有鲜活的价值。

一、“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提出“识字与写字”方面的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

所谓“小先生制”,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师,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且缺乏阅读经验,但是他们表现欲强,有着对学习的好奇和向往。“小先生制”最大的特征与优势就在于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极力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他们不仅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同伴,也可以教给教师。通过丰富多样、有趣的互动活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

(二)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当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课堂的从属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后,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在课堂上也会呈现出一种高度投入的状态,对于知识不再是机械式地“死记硬背”,而是尝试去理解。而这些变化都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身份的转变也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成为“小先生”,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咨询家长或教师等方式学习有关知识,在“即知即传”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三)提高课堂的教学质效

实施“小先生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地观察和思考,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运用引导、点拨、纠偏、补漏、评价、整合等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节约讲授时间的过程中,做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课堂多元互动,处处都有“小先生”

“小先生制”符合“吸收+释放”的学习观,金字塔学习法表明:分享学习技巧,教授他人学习,是提升最快、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在“小先生制”的模式下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导向,让“小先生”站在课堂的中心点上,充分参与到每个环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通过互动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1. “小先生”带领,读准字音

学生不仅仅是“学”的主人,也应参与到“教”中来。在课堂上,在最初的识字环节,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地读,将发音准确、响亮的学生评为“字音小先生”,再由“字音小先生”带领其他学生巩固难读字音,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比如,教学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小先生”全权负责认字环节。“小先生”凭借预习带领大家学习生字的声母、韵母、偏旁、结构、组词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很轻松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 “小先生”指导,巧记字形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把低年段语文课堂“小先生制”的研究方向定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对汉字的造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研究汉字很有兴趣,并且能运用掌握的信息对易错字、形近字、同音字加以辨析区分,利用形声字造字规律建立字族自主识字。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愿意探究,还乐于教同学,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汉字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学生,则可以担任“字形小先生”。

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识字环节可以出示整合后的字词:

第一组:屁股 一泡尿 屎壳郎

第二组:屁股 脾气 腹部 胳膊 肩 手臂 胃 肾

第三组:泡 醒 费 婶

第四组:昏 晃 免 须

“字形小先生”选择任意一组,分享自己的发现:第一组“屁”“尿”“屎”都带有尸字旁。第二组都带有“月”,和身体器官有关系。第三组都是形声字。第四组在字形上各有特点,“小先生”们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歌谣等方法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如日落为“昏”,阳光刺眼为“晃”,兔少一点为“免”,下巴长毛为“须”。实际操作中,在“小先生”们的引领下,班级形成了以多识字为美的学习氛围,识字教学成了学生们踊跃表现的舞台,使书写正确率大大提高,还间接提升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效率。

3. “小先生”范写,翻转课堂

写字也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字写得整洁、美观,而有的学生连写字都比较困难。如果老师挨个手把手去指导,一堂课往往指导不了几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提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2]新的时代,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报书法班等,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小先生制”融入写字环节,选择一部分有点基础或者写字端正、美观的学生来当“写字小先生”。让“写字小先生”介绍生字的结构、偏旁和书写的注意点,教师只在旁边作点拨,充分展现“小先生”的魅力。

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课前预习、查找,学生对生字的笔顺、结构、组词有了一定的把握。課堂上,“小先生”带领其他学生拼读、书空笔顺、提问组词、观察关键笔、巩固所学,使学生学习生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像这样,学生成了“小先生”,加上老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从中感受到轻松快乐,注意力反而更加集中。同时,因为每一个环

节都需要学生参与,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另外,除了写字要点,“小先生”还可以对其他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等进行指导。这种模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实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愿景。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时时都有“小先生”

对于学生来说,情境教学法一直是深受欢迎、极具吸引力的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全部师生以及教学用具都是教学课堂这个开放性舞台中缺一不可的角色。其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情境化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小先生学堂”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充分展示和自主成长的机会,

让更多的学生敢做、乐做、能做、会做“小先生”,

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学习的平等。

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生字词教学中,在学习“休”与“闻”两个生字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设计一些精美的文字插画与生动形象的小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小先生”们则走上台,演一演汉字演变的情境:一个人走得特别累,大汗淋漓,于是找到一棵树,靠在树旁休息片刻,从而组成了含义为“休息”的“休”字;一个人将“耳朵”靠近“门口”,仔细地听门外的声音,就是“闻”字。这样直观化且贴近生活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时候再请其他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

再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时,创设“化身裁判,检录参赛队员”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比赛中。学生先自行圈出并读准小动物的名字,然后教师让小裁判进行检录。此时小裁判即“小先生”,检录的同时,学生响亮、准确的朗读,也自然而然地起到了示范作用。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地解读教材,发现教材中的知识点;放心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角色,由扶到放;耐心地等待学生成长,特别是有些学生表达不够顺畅、不够到位的时候,给予时间、给予机会,让他们多多锻炼。

(三)设计多元课堂作业,人人都是“小先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3]一

切的来源是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葆有浓厚的兴趣,就要让他们在课堂上行动起来,积极做,主动学,及时传,做到“即行即知”“即知即传”,争做自主学习和辅导他人的“小先生”。[4]对此,教师可以对每单元的作业做出整合要求,让学生设计有创意的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巩固提升,表1的“小先生”识写作业自选菜单,可作为一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自己学习生字词,然后充当“小先生”,给其他同学出题,抽查朗读以及生字词情况。要想当“小先生”,得有充实的知识储备,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学习,明确疑难点,进行出题。在设计时,学生也可以从同伴身上学到方法和技巧。

以上单元作业设计摆脱了传统作业布置的束缚,改变了传统作业巩固、诊断的功能,而把作业融于课堂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是完成者,还是同伴学习的“小先生”,是合作者、检查者和指导者。[5]教师应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出手,点拨反馈,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快乐地成长。

(四)开展可视化的评价,助推“小先生”成长

评价是指引学生走向综合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新时代教育思想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过程性评价是动态化的、可视化的。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与重视,教师需要立足课堂教学过程,在“小先生制”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充分的反馈。1. 动态反馈,即时互评

如教学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

《日月水火》时,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教师让学生搜集其他的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形成作品。课堂上,先小组内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评价单进行组内学生互评,做出星号标记,并至少提出一条改进建议。评价完成后,再由大组长作为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这是一种“以教促学,以评促教”的教学新样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以参观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习,

在“教”的过程中,“小先生”不断修正和完善,自然而然会产生新的学习图式,从而有效激活思维,提高认知水平,实现能力进阶。2. 扩大时空,媒体评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课堂空间和时间都有限。推行“小先生制”的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多种媒介,将“小先生”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由课内走向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小先生”的行列。在一年级下学期,笔者便创设了班级微信公众号,在里面上传学生课堂教授的视频和图片。同时,收集学生预习时认读生字的视频,在校外自主识字的照片、讲解视频,包括自创的识字儿歌、有趣的汉字家族思维导图等作品,简单编辑后上传到班级微信公众号,被其他教师、家长们点赞和转发。这种方式的运用,扩大了“小先生制”的实施空间,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小先生”的智慧与能量。学生在教学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识字能力,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也更能体会到“小先生”的快乐。

“小先生制”的运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也满足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互评互助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长,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中,实施“小先生制”,十分符合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这种创新且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增强了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习。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能有效构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合作的教学共同体,让教室处处都有“小先生”,人人都能够成为“小先生”,让课堂变成一个交互的学习场地,促进学生学习和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

[2][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64,165.

[4][5]姚赛巾.化学为做 教学共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合一”探寻[J].小学语文教学,2023(7):32-34.

猜你喜欢
小先生小先生制低年段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与“小先生”教学法
新课导入方法例谈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18:03:54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13:18:39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33期)2016-05-28 09:43:46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低年段阅读教学激趣策略浅探
高效课堂里的“小先生”
考试周刊(2016年11期)2016-03-17 06: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