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能力表现的新高考命题研究

2024-05-29 16:13张传强
考试周刊 2024年21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新高考命题

作者简介:张传强(1995~),男,汉族,安徽六安人,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对2023年四份高考卷对历史学科能力三个层级九个维度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在一级能力层级中都侧重实践应用能力考查,在二级能力层级中重视解释、概括和考证能力考查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在日常测评中应分层级递进式命题,注重考查学生面对新情境、新材料进行解释和评价的能力,同时通过增添层级化赋分题目,提升命题质量。

关键词: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新高考;命题;分层递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1-0140-0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业水平测试命制提出要求“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要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同时从实际来看,新高考改革以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考查方向都指向了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科能力的考查。不过关于学科能力,高考评价体系针对的是全部学科,而历史课标要求是抽象的概念,所以需要教师在文件思想指引下,结合学科特色,将学科能力目标具体化,从而科学指导试题命制和教学。

本研究将基于“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对2023年使用新教材命制的新课标卷、湖北卷、湖南卷和山东卷试题考查的学科能力进行分层细化,从而深化对命题理念的认识,并基于此,谈一谈对试题命制的思考。

一、 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

关于学科能力的表现及其分类,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成果或过于抽象或停留在经验总结上。近些年,王磊教授带领的各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在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学科能力表现模型,即“学习理解、实践应用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图1),将学科能力划分为三个层级和九个要素,从而对学科能力进行细化,这对指导分层遞进教学和命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模型基础上,郑林教授结合历史学科特色,认为历史学科能力“是学生成功地获取、加工历史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心理调节机制”,并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得出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表1)。

郑林教授认为历史学习理解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材和补充材料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分为识记、说明和概括三个层级;历史实践应用能力是指“用历史学科的思想方法分析历史,提出自己看法的能力”“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或得出简单的、直接关联的新认知”,分为比较、解释和评价三个层级;历史迁移创新能力是指“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多角度解释历史,属于方法类知识的复杂应用,类似于历史学家的系统研究”,分为建构、考证和探究三个层级。从A1识记至C3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体现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素养的过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该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能便于教师在课标基础上,设计具体可行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一个清晰准确的指标,提升了测评的科学性,从而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二、 2023年新教材省份历史试题对学科能力测评的分析

笔者选取四份用新课标新教材命制且代表不同高考模式省份的试题,分别是旧高考文综模式的新课标全国卷、3+3模式的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卷以及3+1+2模式的湖南和湖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卷。四套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值分布基本一致,从试卷架构看,除全国卷保持传统文综模式外,其他省份试卷模式也基本一致。笔者利用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了数据分析,统计出一级和二级能力指标和对应题目分布表(表2)和分值的分布情况表(表3),并据表3分布情况进一步计算得出一级能力指标所占比例(表4)。

通过以上数据,可得出结论:

1. 总体数据分析

四份试卷中B实践应用类能力考查所占比重最大,基本在50%上下,其次是对A学习理解能力考查,基本在30%左右。除山东卷外,其他试卷对C迁移创新能力考查基本在20%以内。四套试卷对三种能力考查分布合理,层层递进,体现了区分度。相比较而言,山东卷注重对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原因在于其较早展开新高考改革,在核心素养的落实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测评模式。

2. 学习理解层级数据分析

该层级中侧重对A3概括考查,平均占比达19.75%,而对A1识记考查很少,体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理解,而非简单复述与记忆。概括能力是指“从提供的信息中概括要点、所述史实的本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史实按标准归类”。该能力是学习理解能力的最高要求,是后面各能力的基础。不仅需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高度概括,也需要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在结合历史背景基础上去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如湖南卷第7题薛福成对国际法认识、山东卷第6题《少年社会》编辑的创刊宣言和第8题毛泽东对国家与工厂关系的认识,都需要学生结合具体时空背景,才能对中心思想进行准确提炼,再比如湖北卷第4题表格需要学生对土地兼并和主客户概念准确理解,湖南卷第9题表格需要学生对中共在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深入理解与认识,才能准确把握表格背后的历史信息。

3. 实践应用层级数据分析

该层级中注重对B2解释的考查,且也是九个层级中占比最高的,是选择和材料题命制核心部分。解释在学科能力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前面各种能力,同时又是评价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前提。此外,湖南卷在注重考查B2解释的基础上,增加对B3评价的考查比重,B3评价是指“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制度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评析对同一史实的不同观点”,其需要学生在对历史知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与解释能力进行历史评析。如湖南第18题(材料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

这题不仅需要学生对材料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女工等不同群体的主要观点进行准确概括、比较,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对此事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群体争议进行自己的评价。

4. 迁移创新层级数据分析

该层级中均考查了C2考证,而建构能力和探究能力各试卷并未全涉及。考证能力主要考查对史料类型鉴别、分析史料价值或用史实论证观点。如湖南卷第19题第1问就需要学生分析《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和土陶罐史料类型及各自对研究葡萄酒历史的史料价值、山东卷19题要求学生说明材料哪些信息可作为英国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以及湖北卷19题需要学生运用史事论证世界各文明是文明涵化结果观点,都是对学生考证能力的要求。

建构能力“可以称作叙述,是从零散素材中准确选择适当材料,按照时序、因果关系等规则,通过合理想象建构对历史过程的完整叙述”,如新课标卷43题让学生任意选择中国境内一个区域,勾勒出该区域文明演进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山东卷第18题让学生根据一则广告,以“深圳·窗口”为题写篇短文,都需要学生将零散的信息加以整合,叙述成文。

探究能力要求最高,需要根据所学和材料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证或者通过对历史学习得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湖南卷19题第2问就需要学生结合葡萄酒发展历程材料,分析背后历史脉络,从而提出自己观点并加以论证。

三、 基于学科能力的测评命制的建议

“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框架为教师在教学及进行评价诊断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支架。学习理解能力涵养是核心素养落实的前提,实践应用与迁移创新能力涵养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素养。作为一线教师,可以根据该指标体系科学命制测评试题,了解学生的能力不足或优势在哪,以便指导和改进下一阶段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谈一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科学进行测评的命制。

(一)科学的分层递进式命题

首先,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关于学业质量的等级水平划分及课程标准解读,并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加以解读,把握总体方向,然后结合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合理安排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三个能力层级比例,既注重基础,又注重素养,从而科学地、有梯度地命制具有区分度的历史试题。

(二)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基础知识考查仍然很重要,而且“沒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核心素养就是无源之水,素养也无从养育、发展与体现”。所以命题仍应适当增加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近十年高考在打破传统知识本位时,又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脱离了学科本身,仅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将历史题变成了语文题,失去了学科特色。通过对2023年的试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试题逐步恢复历史学科特色。所以日常试题命制时都应注重考查学生对时代特征把握和基本概念理解,比如考查A3概括能力时,需要学生将材料与所学基本知识关联起来去把握材料核心思想。

(三)注重解释能力基础上加强评价能力考查

一方面需要给予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加强对解释能力的考查。需强调是仅通过材料概括出历史的背景或影响题目仍属于概括能力考查而非解释。解释能力需要学生面临新情境时,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去分析材料中人物言行背后的动机,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如2023年新课标卷第44题给予一段新材料后设问(材料略):

“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该问无法从材料直接得出答案,需要学生分析材料里权利调整前后的变化背后反映本质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1949年前后具体史实去分析原因。再如湖北卷16题第2问分析清末军事人才选拔变化原因,17题分析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意义,都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历史去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这才是真正考查解释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评析(述)题考查评价能力,评析(述)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核心论点,还需要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去对材料内容或观点进行分析,从而综合得出自己的观点。在评析类题目当中注意尽量多给予新材料、新观点,让学生多维度进行评价,也可以给予不同学者的观点,让学生比较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四)增添创新型和层次化赋分型题目

核心素养背景下,为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试题命制必须逐步走向开放化、综合化。可以选取多种类型的史料,给予不同维度的材料,适当增加文字量,创造新的学术或生活情境,然后通过学生完整叙述一件历史事件考查建构能力,或者辨析史料价值论证观点考查考证能力,抑或结合所学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提出新观点并进行论证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这些能力的训练,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同时在设置评分标准时应打破采点赋分模式,转化为层次化赋分(不拘泥于小论文题),近年北京、山东、湖南等地高考试题都出现很多新题型且层次化赋分题目比重有所增加,例如山东2022年高考材料分析题中李超之死引发社会关注原因及其出路在哪,评分标准便是按照层次化赋分设置的。

四、 结论

本文通过历史学科能力表现层级指标,分析了2023年四份新高考历史卷试题,分析得出,四份试卷在一级能力层级上都侧重实践应用能力考查,在二级能力层级中重视解释能力、概括能力和考证能力考查,湖南卷相比较而言突出了评价能力,山东卷的迁移创新能力比重较大。通过观察高考命题方向,本文认为日常测评命制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应当注重分层级递进式命题,注重基础并加强对学生面临新情境、新材料进行解释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同时增加创新型题目和层级赋分题目,提升命题质量,落实核心素养。

当然,由于本文仅选取2023年高考题数据以及部分省份并未公开高考试卷,所以数据分析范围相对较小,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同时根据该能力指标体系,如何与大单元和大概念结合、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也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徐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教师指导·历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5]王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2016,37(9):11.

[6]郑林.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构成及表现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8):57-62,68.

[7]郑林,赵璐,孙瑞.基于学科能力的高考历史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9(8):15-20.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新高考命题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下一站命题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