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2024-05-24 09:58黄正功
高考·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习成果教学策略

黄正功

摘 要:在当前,概念的学习是高中生基础知识学习的要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分析,思索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对物理教学而言,概念学习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规律、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关注物理概念教学的实施,并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思维生成的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就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一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教学策略;学习成果

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构成,面向概念学习开展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构成。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物理概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概念的展示入手做出教学的研究构建。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是立足情境展现来实现概念解读的一种教学策略,借助这一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构建概念生成性教学,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高一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正确地认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关注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想办法构建有效性更强的教学过程。接下来,将就高一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进行探究。

一、概念生成性教学浅析

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属于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思维生成的教学方法,核心要点是借助情境与问题的导入,为学生创建有效思考的空间,达成新的概念与知识结构的构建。相较于过去的概念教学设计,概念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设置以概念解析与探究为核心的协作探究任务,推动学生的合作研究[1]。

二、构建概念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预设,强调课堂生成

课前预设是构建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为确保教学符合预期设计,能达成学生思考推动的作用,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出研究,分析课堂生成的有效途径[2]。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概念生成性教学强调概念在情境中的展现,而为了实现课堂概念的生成,教师在课前需要面向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做出研究,整合相关的资源,生成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按照课前的设计实施教学资源的展现,引导学生进行解析,进而达成相关内容的认知。

如:在进行“摩擦力”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结合本节知识做出研究,在课前做好预设工作,分析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合理构建策略。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系数三个主要物理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其中摩擦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所接触,滑动摩擦力和摩擦力系数则是需要教师重点展现的概念内容,教师需要预设情境为学生解读何为滑动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在明确這一点后,教师在课堂预设中,就可以统筹教学资源,选择图片展示与文字解读的方式来展现滑块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认知。在情境预设中,教师要做出充分考虑,分析可能遇到的一些突发情况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此一来,借助课堂的预设,教师便可以做好课堂构建的准备,这对课堂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二)关注环节设置,注重学生互动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互动探究,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为了贯彻这一要求,做好物理概念的生成工作,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出研究,分析教学的调整方法。过去,教师开展概念教学的方式多是“展示+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知识,但对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压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层次较低,也不能经历独立研究思考的过程。在当前,教师便可以做出教学调整,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推动学生的互动,更加适宜当前的概念教学模式。为了合理地利用这一模式开展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小组的构建,并强调学生的引导与推动。

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惯性定律”这一别称来设计学生互动探究环节,借助任务的构建推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与探究分析的过程来达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素材,素材中可以包含牛顿第一定律的部分概念内容,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是用来描述惯性概念的物理学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之一,是完全独立的一条重要的力学定律,由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提出。”在学生研读素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剖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构成与意义做出整理,分析其为什么被称为“惯性定律”。在学生研究思考的过程中,其可以对物理学概念达成一个较为深层次的认知。如此一来,借助环节的合理设计,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的互动研究创造条件,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强调有效展示,推动概念认知

展示是教学的重要过程,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概念解析,达成概念认知的关键所在。在过去,教师甚少会在概念解析中使用教学展示,这使得学生难以快速地对概念知识形成具体认知,又由于物理概念知识抽象性更强,这让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陷入困境[4]。在当前,为了构建概念生成性教学,教师便可以剖析相关的资源素材,构建高效合理的教学展示过程,为学生有效解读概念知识。

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学展示的实施来做出概念的剖析,为学生解读概念内容,帮助其实现理解与认知。通过研究发现,牛顿第二定律又被称为加速度定律,教师要在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构成与公式,解析公式的内涵。在实际的展示中,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汽车静止——加速——匀速——减速——停止的过程,为学生解读各个阶段汽车加速度的变化,并为学生解读加速度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含义,帮助学生实现系统掌握。作为拓展展示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为学生展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让学生尝试着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情况。如此一来,有效展示的设计便可以作为概念教学设计的有效推手,帮助学生实现牛顿第二定律的深度解析与掌握,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探讨

新课标倡导教师构建问题导向的教学,凸显问题的价值。在概念生成性教学中,问题的合理应用同样是有效的概念生成性教学策略。在实际中,为了发挥问题的效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出研究,思索有效问题的设计方法。一般而言,资源的合理开发、问题的合理预设、提问时机的合理选择都是教师要考虑的要点。其中,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整合教学实际,访问网络资源站点,获取拟制问题所需的资源;问题的合理预设则需要教师综合概念的展示要求,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实现问题的预生成;提问时机的选择则需要教师结合概念教学的设计实况进行灵活选取。

如:在进行“超重和失重”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结合这一节中学生所要学习的两个物理学概念来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分析这两种特殊的运动状态。在实际中,为了构建有效教学,教师要在课下进行资源检索,并做出问题的预设计。其中,面向资源搜集,教师可以将“超重”“失重”“超重失重相关的生活实例”等作为关键词,检索获取拓展的物理教学资源。在充分整理物理资源后,教师便可以面向问题的预设做出研究。就本节知识的概念生成性教学而言,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是诸如:“从字面意义上来分析,同学们觉得超重和失重指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超重和失重这两个名词呢?”“太空中会发生失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失重现象呢?”“在发生失重现象时,物体所受的重力有何变化呢?超重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在完成问题设计后,教师则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过程设计提问过程,在合适的时机将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这样一来,有效问题的设计便可以作为学生探讨的诱发点,推动学生的思考研究。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也可以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获得有效的提升发展,这对学生的综合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五)重视教学评价,指向概念掌握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概念生成性教学设计中,为了合理点评学生的概念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是必要的。为形成有效的评价,教师要综合实际做出考量。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评价的要素在于用适当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发展,再给出具体的评定。相应地,如何选取标准,生成评价手段就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上,教师可以将问答和概念测验练习题作为评价的手段。问答是指教师结合本课所教学的物理概念,构建相应的问题,用问题的导入指导学生回答,评估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概念测验练习题则是指面向概念解析的一些填空题或问答题,这一类习题的完成需要学生对概念有一定认知,若学生可以顺利解答这些题目则可以视为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掌握了概念。在实际中,为了扩充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问答的设计上引入学生评价,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与回答,以此鉴别彼此的概念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价。除此之外,在评价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面向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出反省,对概念生成性教学的设计进行反思与调整。

如:在“重力与弹力”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完成后来构建学生评价设计,对学生的知识概念情况做出评估。其中,教师可以先构建问答,来直接评估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评价量表,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前后桌为单位,进行相互提问,让彼此解释重力、弹力、重力势能、弹力势能等物理学概念,并根据解释的完备程度进行相互打分评估。在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着完成这些题目。教师在学生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在班级中巡视,观察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并综合教学的过程做出反思,分析教学中尚可进一步优化的部分。如此一来,教学评价的合理设计便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概念学习的不足,让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并使教师综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做出教学反思,认识到自己形成的概念生成性教学的不足,明确教学调整优化的方向,这对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概念生成性教学实施所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得到改善

通过概念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学生可以在物理学习中更好地达成物理概念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课后测评可以发现,在调整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设计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情况有了明显提升,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较好地实现概念知识的掌握,在后续跟进的提问中,学生也能较好地对物理概念知识进行复述,并用自己的语言展示对概念的理解。以《超重和失重》一课为例,学生在本课的概念学习中对“超重”“失重”两个物理概念做出了深入学习,了解了相关的拓展知识,学生在课后可以更好地解析相关的习题,面对一些电梯问题,学生也能从概念出发做出快速的解读,找出电梯在各个运动阶段其中物体的受力变化。

(二)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在概念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中,由于变更了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学生的协作学习成为教学的主要路径,学生经历了面向概念的探究分析过程。在探究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了相互讨论与分析,并参与了一些实际的实验来验证概念,这对其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面对教师提出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并提出研究方案。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

在概念生成性教学中,展示是教师进行概念构建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展示物理概念相关的拓展知识,并提出具有引导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问题,这都可以推动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参与中,学生可以认识与物理概念相关的生活实例,了解一些物理史相关的内容,这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将围绕趣味化教学策略的调整做出探析,研究在概念生成性教学中融入更多趣味性要素的策略,想办法增强概念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學习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概念生成性教学的构建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的概念学习提供帮助,这对物理教学整体效益的优化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在实际中,为了构建有效的概念生成性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出针对性的研究,剖析概念生成性教学的有效设计方法,然后再结合物理教学的具体需求做出教学环节的针对性设计,将相关的教学资源有效融入教学之中,形成更加高效合理的物理教学过程。在实际中,为了构建概念生成性教学,教师要立足课堂实际做出研究,从课前预设、学生互动、有效展示、学生探讨四个方面做出构建,并围绕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做出实际调整,让教学策略有效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荣平.高一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2]张健,王华,李春密.实验引导 深化思维 促进生成:以《电容》为例谈物理概念生成性教学[J].中学物理,2018,36(5):10-13.

[3]张亮.基于学生的感知,促进灵动课堂的生成:以“向心力”的概念建立谈物理生成性课堂建构[J].湖南中学物理,2021,36(12):57-58.

[4]刘华玲.基于情景化模式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8):56-58.

猜你喜欢
学习成果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自学考试学习成果评价多元化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的微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