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引领式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4-05-24 09:36胡国江
高考·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改革策略高中

胡国江

摘 要:本文探讨高中政治课堂中议题引领式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议题引领式教学特点在于激活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度并强化思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以及教学资源与议题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议题引领式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议题教学能力,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资源以实现与议题的深度融合,并创新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望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引领式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也在逐渐转型升级。议题引领式教学是指以热点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深入探讨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激活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度并强化思辨能力。议题引领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其理念在于利用时事热点或重要政治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探讨和分析这些议题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着重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课堂互动性的增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挑战,如教师能力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及教学资源匮乏等,均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文章将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实施议题引领式教学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以期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议题引领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一)议题引领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议题引领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超越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方法,将教学焦点从教师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当前政治热点或重要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开展批判性分析,并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培养其对政治现象的敏感度和理解深度。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强调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其次,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和互动,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学习在真实的社会政治语境中进行,显著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再次,议题的选择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使得学习内容具有现实意义,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最后,它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通过对议题的多角度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更是对其整体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议题引领式教学对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议题引领式教学,学生能够直面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复杂政治现象,这种直接的参与和探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判断,而不是仅仅依赖教科书上的理论和解释。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使学生在不断地提问、讨论和反思中,深化对政治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与此同时,学生在探讨具体议题时,会被鼓励去查找信息、比较不同观点、构建自己的论点并进行辩论,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此外,议题引领式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身份意识,因为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政治生活的参与者,而非局外人,从而激发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的热情。

二、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引领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教师在议题引领式教学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成效。首先,对于时政热点和复杂政治议题的深入理解与分析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教师由于知识更新不及时、专业深度不够等原因,难以有效引导学生探讨和思考,限制了议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教师在设计课堂互动和讨论环节时,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有效的策略,这使得课堂氛圍难以激活,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兴趣未能得到充分调动;最后,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理解和应用往往传统且单一,未能构建符合议题教学特点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入探索的动力。

(二)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

在高中政治课堂的议题引领式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成效的关键,但目前这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现行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时缺乏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另外,课堂上学生的被动接受态度未能得到有效改变,学生习惯于接收现成的观点而不是自主探索和建构知识,这种教学实践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批判性发问[2]。另一方面,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机会有限,学生缺乏在公开论辩中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的机会,这限制了学生认知视野的拓宽和思维深度的拓展。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忽视对学生论证能力的指导和批评性的反馈,未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盲点和逻辑漏洞,这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更多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公开辩论的机会,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激励学生深入探究政治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现有教学资源与议题的融合度不高

现有教学资源与议题的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和辅助材料往往与当下政治热点及时事议题的更新速度不同步,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政治现象存在脱节。此外,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也影响了议题教学的实施,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资源限制,难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媒介和资料,使得教学方法单一,不足以支撑学生对复杂政治议题进行全面和多角度的探讨。最为突出的是,教师在运用现有教学资源时可能缺乏有效的整合能力,未能将议题教学与学科知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议题教学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触及议题的深层次结构,无法充分发挥议题引领式教学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潜在优势。

三、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引领式教学改革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议题教学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议题引领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敏锐把握时事热点和运用议题教学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议题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参与政治学习小组、研讨会或进修课程,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政治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和政治发展趋势。此外,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其次,教师需要培养对热点议题的敏感性和深度理解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应积极关注国内外政治事件、经济变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最新动态。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专业文章和专题研究报告,教师可以对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最后,教师需要掌握如何设计和实施议题引领的教学活动。这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议题、准备教学材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和活动等。教师应该通过参加教学法研修、观摩同行教学,或是自主研究教学案例,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

(二)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分析、评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判断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则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效进行解决方案的构思、规划和实施。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程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强化这两项能力的培养应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或者呈现与该课程相关的历史材料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分析和综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视角的材料,让学生学会辨识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社会主义为何能够在中国得以实施进行多元化的思考[4]。更进一步,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讨论“社会主义为何能救中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这一命题的历史和逻辑内涵,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挑战,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最后,教师应当设计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模拟活动或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方法。例如:通过模拟联合国、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一个需要解决具体社会问题的环境中,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以此来落实对“社会主义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这一议题的理解和思考。

(三)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与议题的深度融合

在议题引领式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深度融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优化教学资源首先要求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评估,这包括课本内容、多媒体材料、网络信息、案例研究等。深度融合则意味着教学资源与当下热点议题的结合要天然、流畅,确保学生能够在探讨议题的过程中有效使用这些资源,进而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程教学为例,以下是具体实施策略:

第一,实时更新教学资源:教师应收集与个人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相关的最新政策、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这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政策文件、经济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以及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5]。

第二,资源整合与课程设计: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将这些资源与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相结合,构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和模拟决策等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

第三,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讨论题、小组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这些资源。例如:在讨论我国收入差距现状时,学生可以分析具体的统计数据,探讨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案例教学与现实问题结合:选取与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这样的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创新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议题讨论的积极性

评价机制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在议题引领式教学中,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創新评价机制,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项目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议题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在评价指标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论证质量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等方面[6]。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频率、发言内容的相关性和深入性,以及对他人观点的回应和批判等来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表现记录表,记录学生在议题探讨中的每一次亮点表现和可提升之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提升意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持续学习和自我改进的意识,从而在政治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入。通过这些创新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堂议题讨论,增强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投入,进而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课堂的议题引领式教学改革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要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的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议题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学生则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创新,尤其是与时事政治议题的深度融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未来,通过这些改革策略的实施,可以期待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胜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施路径[J].西藏教育,2021(1):14-16.

[2]雷美萍.高中政治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摭谈[J].高考,2022(19):160-163.

[3]郝武敬,吕晓培.探究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2):112-113.

[4]张蕊.关于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1):56-57.

[5]洪泓.浅议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情境设置[J].安徽教育科研,2021(29):24-25.

[6]陈加添.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41):128.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改革策略高中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