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荣国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变革思想观念,创设教学生态、优化教学方式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为我国高中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其中物理科目的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物理课堂往往以传授知识和应试为主,但新高考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使之更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成为当前物理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的教育改革倡导教育的多样性,但是在真正的教育环境里,由于课堂时间和教育目标的限制,教师们对于教育理念、教育技巧等领域的创新并不明显。特别是在高中的物理课程上,仍然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为了达到预定的上课时长以及顺利实现教育目标,高中教师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传授理论知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能会由于跟不上课程步伐或是感到课程内容乏味,从而丧失对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研究表明,多数物理教师更偏爱进行理论性的阐述,这导致授课时间被大量的理论知识所占用。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板书或PPT,然而,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过于关注教学节奏,会造成教学方法的单调,使得物理课变得乏味,导致学生感到疲惫,丧失对学习物理的热情。
(三)学生过于被动
教育的含义远非单纯的教师授课,而应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连,唯有这样的整体性,才能真正理解“教育互助”的含义。在过去的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的束缚,教师常常将自身视为课程的核心,而学生则常常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方式无法提升学生的物理技能,更别提增强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了[2]。如果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无法有效融合,那么物理课程将变得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这样就无法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二、新高考背景下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变革思想观念,构建新型课堂体系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以致高中物理课程实施的方向依然以提高学生“成绩”或“分数”为追求,并未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深度塑造,且严重制约了物理课程的作用发挥与功能彰显。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程实施,必须以转变思想观念,革新教法学法为辅助,实现师生角色定位的转化、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使诸多与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相契合的教学资源、工具、素材等深度衍射至高中物理课程实施领域,达到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提升的目的。例如:在开展新知识、新内容学习前,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一些辅助性课前自学任务,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学目标、自学指导、自学要求等对具体知识获得初步感知、探究、思考,可以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线上交流平台搭建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有效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疑难等,开展针对性讲解、分析、引导,从多个角度、层面、方向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促使学生带着更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物理课程知识学习,获得发展需要的满足,切实提升自己适应新高考的意识、能力、素养。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等形式来进行教学核心内容的分享。这样,那些基础薄弱,抑或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理解不够扎实的学生就有机会利用课后的学习时间进行反复的学习和巩固[3]。
(二)创设教学生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高中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很多物理知识、内容、问题等都比较抽象,且有着很强的宽泛性、复杂性,以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解、认识上难以深度把握其内涵,课程学习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一旦遇到高考中的一些延展性、探究性、综合性问题,则无从入手,甚至会惊慌失措,影响教学质量与学习效能。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教学生态的创设,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匹配、连贯的场景整合到学生的理解领域的各个层次,指导他们通过抽象思考来理解。在从抽象到具体、从烦琐到简洁的变迁过程里,学生掌握了物理的基础知识,克服了学习的困扰,并且取得了新的认知迁移。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不同学生学习中的“小问题”的关注,对其予以延伸、拓展、迁移,扩散至“大问题”领域,让学生在“以小见大”中突破学习难点,规避认识、理解层面的诸多误区与困惑[4]。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检验和确定他们的观点和理解,体会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含义,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考技巧,促进创新思维以及个人成长的进步。比如:在进行“超重与失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借助弹簧秤和钩码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从直接的体验中去研究如何快速地提升钩码。在一瞬间,弹簧秤的读数急剧增加,同时钩码快速下降,这导致了比较。通过更直接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到抽象的教育内容。
(三)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只有教师在教学方式、手段、导向上与新高考背景相契合,高中物理课程高效实施的需要方可获得切实满足。因此,教师应该切实把握新高考机遇,加强对教学方式的优化、变革、创新,以实现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与认识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对诸多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资源、素材的应用,借助视频、图画、音频等媒介,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与无限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探究中互动交流、研讨分析、彼此协作,真正将知识学习转换为能力塑造。而且,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学习现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凸显出针对性、差异性、层次性,使不同学生可以在自身思维、能力、需要得以充分提升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学习问题,获得思想认识的升华与自我发展的实现[5]。例如:在开展“平抛运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引到室外,设计诸如“飞机投弹”“打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物理知识的内涵与本真,塑造学生勇于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结合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自行在生活中搜集一些辅助性实验器材与工具,设计探究性实验,结合既定实验方案、流程、目标等,实现对“自由落体运动”現实意义的理解。而根据教师的倡导与指引,有的学生便合作设计了如下实验:选取一个去掉瓶盖的塑料瓶,在瓶身扎一个小孔,然后探究、观察瓶子在自由下落中瓶内的水会不会流出?这一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于无形之间便培养了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认知深度迁移,实践应用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四)关注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目前,大部分的教师还在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少会对物理有所热爱,过度依赖教师,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维和研究的技巧。所以,教师需要调整现有的授课模式,强调对学生独立学习技巧的训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角色得到充分展现,以此来推动物理教育的品质提高[6]。
例如:当教授“摩擦力”的概念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去领悟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定义,接着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分配相应的实验工具给每个小组。这样,学生就能利用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制订一个全面的实验计划来理解摩擦力的形成。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会根据实验研究从而获取有关的信息。此举既激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技巧,也增强了研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了物理课程的效果。
(五)滲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教师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索技能,更应该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以及价值取向,这是物理基本能力的标准,同时也构成了物理教学的精髓。因此,在教授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例如:当讲授“飞向太空”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阐述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基础原理,鼓励学生独立研究物理知识。接着,通过使用多媒体等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和介绍国内外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采用此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协助学生掌握当前的社会动态,并且可以使学生明白人类一直在探寻宇宙的奥秘,并一直努力着,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习激情,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信念,从而增强教学成果,并且扩大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思维视野。
(六)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评估时,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以这些表现来评估他们的能力水平。这种评估方法无法彻底识别出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在新的教育改革环境中,对评估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标准和规定。高中物理教学评估需要充分利用其诊断和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育评估机制,并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能力、观念和成绩等因素,来做出全方位的评估。
例如,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立“物理小达人”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或竞赛中展现出色表现,奖励优秀者。同时,设立“物理之星”榜单,定期公布各项物理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名单,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者学习。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7]。
(七)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强调了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验和探究中感受物理现象,通过实践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确保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深入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实践能力。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并讲解错误原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学生进行了一个关于电流方向的实验,教师结合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纵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向学生讲解了实验目的和所需器材,并指导学生准确地连接电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试触的方式,观察电流方向和电流表的指针转向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然而,在实验操作中,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教师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解释错误的原因。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辅导,让学生重新理解实验的目的,并根据教师的指导重新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这样的实验和教学过程,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系统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新高考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与补充能力,与传统的分科独立教与学的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总结知识或选取完整实例,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远距离输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对本节内容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运用之前所学的电流与变压器等知识点解决现实问题的经典案例,通过教学,着重训练和增强学生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探究。在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的整合:
(1)“远距离传输”的优势是什么,电力传输过程是怎样的?输电导线的功率损失是什么?如何减少功率损失?(2)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耗?如何减少电压损耗?(3)了解高压可以用于长距离传输。通过以上整合,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对电流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实现对高中物理课程的高效实施,有着极其积极且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的践行与落实,则必须以教师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在确保新高考思想、理念、要求与物理课程育人定位、考查方向、考试内容等有机结合的同时,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路径,使学生在高效、多元、丰富的认知体验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塑造,寻求自我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勇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23):70-71.
[2]席海福.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J].甘肃教育,2019(13):178.
[3]王婧.浅谈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51):165.
[4]宋代强.分析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及探索[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9(6):19-20.
[5]徐珍珍.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8(27):31.
[6]陈婧.高中物理课堂问题预设的有效性探索[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3):33,35.
[7]陈军甫.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