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探寻

2024-05-20 15:16耿玉梅
甘肃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可行性小学教育

耿玉梅

【摘要】“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下的根本教育任务,如何拓宽学生道德教育路径是当前各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语文课程与德育的融合为探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和有效路径,即教师在字词、古诗词、阅读、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模块教学中渗透德育,丰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路径,完善语文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发挥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培智和载道作用,帮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升素养,塑造品格。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可行性;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8—0015—04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文以载道”是对好文章的评价,也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应该发挥的基本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也应该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的德育元素,加入并重视审美情操、道德思想、价值观念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健全品格,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古人倡导“文以载道”,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好的文章本身就言之有物,读文章的人自然能够从文章中汲取“养分”,新时代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做到语文学科渗透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要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如下可行条件。

从教学目标而言,语文教育和德育的终极目标都是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

从教学内容而言,语文教育和德育的内容不可能截然分开,二者都有培养学生意识倾向性、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相关内容。例如,从低年级的《神州谣》《中国美食》《难忘的泼水节》到中年级的《一面五星红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到高年级的《最后一课》《开国大典》无一不体现着语文教材所渗透的爱国思想和集体主义。这些内容意味着语文教师要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养成一种自立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教学方法而言,语文教育和德育同样有交叉重叠,语文教育和德育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比如理论说服、榜样示范、环境陶冶等,这些方法既适用于语文教学,也适用于德育,都有益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2]。

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抑或是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与德育都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统一性,这也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

(一)以字词教学为路径,渗透德育

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非常典型的德育素材。传统汉字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关注汉字识读和书写教学,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教学生识读和正确书写上,却忽略了汉字本身蕴含的德育元素,让汉字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在新课改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完善汉字教学价值,以识字教学为路,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内涵,深度融合德育,借助汉字教学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教学“正”字时,可将此字解读为“一止为正”,用以表示做事不越轨,内含一上一下加一竖,强调为人处事,有上有下,端方有肃;不上不下,上下相合,取其中,站得直,绝不点头哈腰,阿谀逢迎。随后,可引导学生组词“正直”,并且结合词义造句,既让学生了解了“正”字背后的文化,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直”的理解和运用。又如,“敬”这一汉字,可解释为: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现代汉语解释为:尊重恭敬、有礼貌地送上去等。当学生初步了解汉字内涵后,我们可重点引导学生用“敬爱、尊敬、敬礼”等词语造句,让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中深化对“敬”的理解。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此类汉字,皆蕴含着中国的传统美德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这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挖掘和探索,创造性地开展识字教学,让学生不仅会读会写汉字,更知其背后的文化,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唤起学生主动识字,传播汉字文化的意识,以巧妙有趣的形式教学生识字,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阅读教学为路径,渗透德育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大量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也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语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提出了要求,強调了阅读的重要,鼓励语文教师大力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毫无疑问,阅读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德育的重要渗透路径[3]。

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内阅读指导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内阅读指导中,语文教师可重点提炼文章核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思想、塑造品德。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单元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带着学生提炼本组课文的语文要素——“革命情怀”,重点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阅读教学,多样化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尤其要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关键词句、好词好句,从细节中把握整体品读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革命之志、革命之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又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组课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抓住细节和小事外,还应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教会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感受舐犊情深,学会感恩父母。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以此达到培育健康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除了推荐学生阅读与教材课文相关书籍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经典古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名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经典现代文,利用高质量的课外读本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深刻全面地感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正确认知。

(三)以古诗词教学为路径,渗透德育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浩瀚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板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大量篇幅。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在于文化传承,更在于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都包含了大量审美取向、情感态度相关内容,比如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叙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歌颂友情、亲情的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可以古诗词为载体,渗透思想道德相关内容教学,帮助学生解读古诗词文化内涵的同时了解作者如何利用古诗词来传递情理哲思,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4]。

例如,《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一组古诗词教学实践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涵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三首诗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都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分别以赞美马来表达志士的远大抱负,以歌颂石灰表达作者不畏牺牲、不畏挫折的高洁理想,以咏颂立根破岩的劲竹表达作者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此外,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从感悟诗人之精神品质联系到自身,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教导学生不畏艰难、不怕挫折,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敢于进取,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

(四)以写作教学为路径,渗透德育

写作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反馈,是检测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写作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检测功能,也要发挥写作的育人作用,充分依托写作教学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写作为路径,加强语文与德育的渗透。当然,写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本就是一件难事,要想在写作教学中实现德育目的,语文教师还需要在如下几方面着力。

在审题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了解写作目的。比如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情感、赞扬一种精神、吸取一些教训、给人一种启迪……在提炼写作主题和明确写作目的的过程中完成一次思想道德教育。

在选材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情感性,越是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材料越丰富,越具有感染力,越能承载思想内涵。所以,指导学生精选素材,鼓励学生以自身经历,眼之所见、目之所及的人和事为素材,从平凡而简单的素材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提炼美好精神,真正让“作文”和“做人”有机统一。

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可以有意识地选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话题,比如“家乡的典故”“人物故事”“环境变迁”“成长与理想”“付出与收获”“失信与守信”“挫折与挑战”等话题,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塑造;也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借助写作传递正能量,弘扬正确价值观和传统美德[5]。

(五)以实践活动为路径,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不应该是停留在课堂上的,课堂之外也应“别有洞天”。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既要抓好课堂教学,也要推动落实课外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意识、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是真正检验学生思想品质的环节。可以在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衔接语文课内外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自觉在实践活动中约束自身行为。语文新教材增加了“综合性学习”板块,这其实也为我们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明确方向。例如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组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以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式收集传统节日相关资料,比如传统节日由来、庆祝方式等相关资料,又或者是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尝试撰写传统节日主题作文,以记录、交流、整理、表达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切忌“拔苗助长”,确保活动难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置上,语文教师可采取分年级、分层推进的方式开展。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开展寻找我的拍档、我是机器人、亲子阅读等体验活动,在体验、分享、总结中增进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与同伴之间的了解,在“润物无声”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模拟活动,如“我为友善代言”“今天我是‘残障人士”等,这样的角色扮演让学生获得更多真实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换位思考,懂得关爱、尊重、理解他人,唤醒学生的善良意识,促使学生树立主动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高年級学生可以开展演讲、故事会、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碰撞,获得情感升华,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这不仅仅是文章的作用,也是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功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探寻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之路,拓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潜移默化地在字词教学、阅读教学、诗词教学、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汉字的识读和书写中悟人生哲理,以课内外阅读涵养学生文化,滋润学生心灵,用美好诗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以写作输出记录成长变化,表达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丰润生活阅历,丰盈精神财富,增强道德感悟,践行道德行为,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安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4):146-147.

[2]江晓玲.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教育教学研究,2019(12):06.

[3]赵桑前,李彩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89.

[4]齐建义.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新课程(上),2019(12):239.

[5]孙淑丽,田野.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2(07):29-31.

编辑:阎韵竹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可行性小学教育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浅谈人文教育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