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民间传统游戏的运用

2024-05-20 05:07王晓琴
甘肃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育特点

王晓琴

【摘要】民间传统游戏具有地域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广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巧妙地将民间传统游戏运用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能够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场域中轻松地形成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同时还能达成体育锻炼、语言练习等学习目标,从而为未来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结合个人教育实践及经验,从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用入手,结合案例阐述了具体的特点和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民间传统游戏;幼小衔接;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8—0105—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前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与自主权,重视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与实际需求,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项活动,是幼儿积累经验的重要形式,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创新游戏形式,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满足与发展。民间传统游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符合游戏的一般特性,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被幼儿所熟知。如何运用其提升幼小衔接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民间传统游戏概念分析

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指出,民间游戏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累与沉淀,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融合了广大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而形成的一种适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娱乐活动,俗称玩耍。民间传统游戏不仅是人们娱乐和休闲的方式,也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民间传统游戏,人们既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体会其独特之处,还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民间传统游戏承载着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智慧,在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引入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提升幼儿的学习质量,还能丰富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同时促进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1]。

二、民间传统游戏的特点概述

1.地域性。民间传统游戏的地域性非常突出。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域与文化的差异为民间传统游戏赋予了独属于自己的游戏形式和文化内涵。比如,北方地区有踢毽子、打陀螺,南方地区有踩高跷、划龙舟,东北地区有滚铁环、打冰球,等等。这些民间传统游戏可以充分反映出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民俗风情等个性特点。因而,民间传统游戏具有的地域性逐渐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传承与发扬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2]。

2.趣味性。民间传统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兴趣。它是通过设计丰富的游戏规则、创新刺激的游戏玩法和提供有趣的游戏道具等,为人们带来强烈的满足感与乐趣。将民间传统游戏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忘却烦恼,享受不同游戏内容带来的浓厚乐趣。

3.多样性。我国民间传统游戏有着多样化的形式和种类。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传统游戏活动各具特色。比如,北方的踢毽子、东北的跷跷板等,它们在规则、器材、玩法上都有所差异。同时,不同的游戏有着独具一格的训练效果,有的可以锻炼体能,有的可以培养合作能力等等,这种多样性使得民间传统游戏在人群中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它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游戏的多样性特点还可以有效增加游戏的创造性,能够全面激发人们在游戏中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使游戏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巧借民间传统游戏提升幼小衔接有效性的策略

1.通过民间传统游戏提升幼儿认知能力。提升认知能力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园需要通过设计启发式的教学或者情境化教学等方式,科学地融入民间传统游戏,有效培养幼儿观察、分类、比较、推理、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认知能力。民间传统游戏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理解游戏的规则,明确参与游戏的主要目标,并充分结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操作,这样不但能促进幼儿发展自身的思維能力,还能让他们逐渐形成逻辑推理能力。在参与民间传统游戏的时候,幼儿需要仔细地观察游戏的细节以及游戏参与者的不同动作,积极地搜集并获取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幼儿在反复观察和分析中,有助于实现自身观察能力的提升与发展[3]。此外,在民间传统游戏中,也常常存在不同的问题,幼儿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与判断,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探索过程也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民间传统游戏“手指翻花绳”为例,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需要运用手指灵活地操作绳子,通过不断翻转和旋转绳子展示各种花样。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手指翻花绳的各种技巧,为幼儿讲解翻花绳的要点,使幼儿逐渐了解游戏的参与方式。随后,幼儿可以一起进行自主练习,通过互相观察和积极模仿,逐渐学会将手指巧妙地穿过绳索的空隙,翻转出不同的花样。在幼儿自主练习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线绳的形状、长度和位置,从而不断地调整手指的方向和力度,以便能成功地完成翻花绳的动作。通过参与这样的游戏练习,可以使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在专注力、观察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更好地过渡到小学阶段。

2.通过民间传统游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园需要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将民间传统游戏渗透到其中,有效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民间传统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语言环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在参与民间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分享参与游戏的心得和感受,讨论游戏的参与策略,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表达意见、分享想法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更好的发展。在参与民间传统游戏时,幼儿还需要运用语言与其他参与者进行指令传递,这样将有助于幼儿提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还能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4]。

以民间传统游戏“拉大锯”为例,游戏包含一首儿歌,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参与这一游戏时,幼儿需要两人一组互相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着儿歌“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去”的节奏做出拉大锯的动作,还要注意在做拉锯动作时的前俯后仰程度。这一民间传统游戏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群,还能培养幼儿在读儿歌过程中的节奏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游戏中的儿歌改编成一人一句对话的形式,也可以将儿歌改编成不同的歌词,这样不但能启发幼儿的思维,还能全面提升幼儿对语言的熟练掌握能力,为其顺利步入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3.通过民间传统游戏增强幼儿社交能力。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曾指出,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由此可见,社会交往对人类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它对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间传统游戏蕴含着很多有关社会交往的游戏内容,它们通常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这些传统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其他同伴互动、合作与竞争的机会,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幼儿通过参与这类民间游戏,能够在游戏中学会倾听、表达、合作解决问题,养成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这些都会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民间传统游戏“二人三”足为例,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两人,并且将他们的双脚绑在一起形成“三足”,幼儿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动作,步调一致,共同前进。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要相互沟通与合作,这样才能在协调一致的步伐中保持平衡和稳定。他们需要通过尝试调整步伐节奏,从而不断提升协作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合作训练有助于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由于这一游戏蕴含竞争的元素,幼儿可以通过参与游戏学会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尊重对手、理解胜负、接受失败,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样有助于幼儿逐渐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合理竞争的意识,从而有效提升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更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

4.通过民间传统游戏锻炼幼儿动手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他强调知识和行动之间要相互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与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我国民间传统游戏中包含着很多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内容,它要求幼儿亲自动手参与,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手部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此外,这些游戏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与丰富的创造力,有助于全面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有效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技能。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对幼儿的综合发展以及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幼儿通过亲手制作和参与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参与的自信心和游戏耐心,真正地体验到完成一项任务的成就感,激发起对动手实践的兴趣。

以民间传统游戏“七巧板”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并且为幼儿讲解七巧板的拼搭技巧。随后,教师可以把七巧板分发给班级的每个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进行创意拼插。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认真观察与分析七巧板的不同形状,并且将不同形状的七巧板创意地组合拼插在一起,从而形成各种有趣的图形结构。幼儿参与创意拼搭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图形组合和图形排列方式,或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个性化的模型。

此外,在幼儿创意拼插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无法正确地完成拼插形状等等。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转换思维,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方法,通过调整七巧板的位置和方向,正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这样的游戏过程,幼儿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逐渐学会观察、思考和尝试,从而在探索解决策略的同时实现自身动手能力的发展,为未来步入小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5.通过民间传统游戏激发幼儿共情能力。我国民间传统游戏通常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游戏元素,可以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从而学会正确地理解他人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还能与他人逐渐建立情感联系。通过这样的游戏过程,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互相合作、分享、尊重、关心他人,进而有效培养自身的情感敏感性和情感表达能力,这对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際关系、增强情感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发展等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民间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为例,教师要在游戏之前先向幼儿介绍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规则,之后,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参与游戏,其中有的幼儿扮演老鹰,有的幼儿扮演小鸡,有的幼儿扮演母鸡。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地体验到不同角色具有的情感状态。扮演老鹰的幼儿可以感受到追逐与抓捕带来的愉悦感,扮演小鸡的幼儿则可以感受到逃跑与躲藏带来的紧张感,扮演母鸡的幼儿则可以感受到作为母亲保护与隐蔽带来的幸福感[5]。

同时,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尊重其他参与者的感受,学会理解和关心其他人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游戏互动,幼儿可以在角色扮演中逐渐形成情绪管理的能力,还能学会与其他幼儿合作、分享,从而有效提升情感能力,为幼小顺利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而言之,教师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特殊价值,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游戏教育氛围,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民间传统游戏本身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实际需求,将民间传统游戏运用到幼小衔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幼儿在多样化的民间游戏活动中进行思考、表达和锻炼,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掌握各项学习技能,同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美玲.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儿健康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08):83-85.

[2]朱芹,陈天择.继承传统文化点亮快乐童年——地方传统游戏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21(45):22-23.

[3]扈国华.基于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创新教育策[J].家庭·育儿,2020(06):138.

[4]陈漱玉.亲近本土文化探索游戏新课程[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1):158.

[5]张家容.教研视角下幼小衔接课程研究与实践[J].教学与科研,2019(19):58-59.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1275)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教育特点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