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2024-05-20 05:07包建虎
甘肃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包建虎

【摘要】作业是教师研判学生学习成果、调整优化教学设计的工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在优化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后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旨在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路径,在充分探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并提出几点优化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素养导向;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8—0114—03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师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这也需要教师灵活调整作业内容、作业数量及作业难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摒弃传统一刀切的作业设计理念,在了解学情和认知层次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差异化作業,确保语文作业的质量,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探究欲望。

一、素养导向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作用

(一)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而言,核心素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养导向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的设计,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这也说明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在课外的自我规划与自我反思,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充分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多元性。

(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应涵盖与核心素养要求相关的诸多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学生提供调查类、操作类等实践作业。学生在参与独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能提升实践素养和创造思维[1]。

二、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一)生动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用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设置主题明确且具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

(二)引导性

在素养导向下,设计小学语文作业要充分关注作业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在作业中加入更多的新鲜元素,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用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三)探究性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类、实践类和调查类作业。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为学生设定固定的作业答案,而是由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更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主动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真实问题[2]。

三、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路径

(一)丰富作业类型,培养语言能力

1.根据课堂教学主题,优化基础类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这并非是传统机械背诵或记忆的作业形式所能达到的效果。多元化的作业呈现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比如,在学习课内文章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阅读素材,让学生尝试摘抄经典语句,深刻思考文本内涵和主旨,真正使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成为写作和表达的基础。

2.优化创新型作业设计。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趣味化实践作业。例如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学生学会如何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式来说明主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海洋馆中的生物,并完成一篇与《鲸》相类似的文章。这一类实践性课后作业形式更能够提升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做到学有所用。

(二)丰富拓展类作业,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

拓展类作业是以课堂所学知识为落脚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对当前所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索和思考。而学生需要在拓展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个性化想法与观点,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推动学生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拓展性作业。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分析在本篇文章中所谈到的细节内容,从而明晰整篇文章中不同的描写方式以及描写对象。基于此,在设计本课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就可以从《爬山虎的脚》这一篇文章的内容出发,让学生描述某一植物。学生需要观察一种自己常见的植物,并记录这个植物的颜色、状态、生长习性等。比如学生可以观察蝴蝶兰和茉莉这两种植株的生长形态以及不同的生长习性、生长条件等,也可以将自己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趣味故事记录下来。学生在长期的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观察记录表。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够丰富写作素材。此类作业形式也能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衔接于一体[3]。

(三)关注学生兴趣,凸显审美需求

1.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另外,教师也要充分改变学生对作业的偏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选择、作业设计以及作业完成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必须认识到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学生的审美需求、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性别学生的审美特征,设计针对性语文作业,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不同学生认识美的角度不同,对美的感悟和体会也不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角度,设置针对性和层次性的作业。比如在低年级段,大部分学生更关注词句表面意义的理解。在中年级段,学生则更关注文章的结构和创作思路。在高年级段,学生则开始体会文章中所呈现的情绪和思想主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作业素材,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3.跨学科教学也是新课标下强调的教学手段之一。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掌握审美技巧。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要求整合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也能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4]。

(四)丰富作业体验,树立文化意识

教师要充分挖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将文化资源有机渗透于作业设计中,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5]。

1.教师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素材,在教学中有效利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落脚点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使学生的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为学生呈现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在学生深入探索和沉浸式体验中,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

2.教师要充分挖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在学生们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巩固,也是学科教學教师调整课堂教学设计的参考。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要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与实际学情,在设计层次化和针对性作业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小学语文作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作用,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雪,谢继红.“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04):52-57.

[2]李磊.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64-67.

[3]屈艳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J].教育观察,2021(07):132-134.

[4]陈燕.学生素养发展视角下语文课外作业的转身——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2(03):83-85.

[5]罗雅文,任强.“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04):15-21.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