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素晓 王力伟
摘 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时代价值进行分析,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实践策略,要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育体系当中,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形式,完善师资力量保障,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时代使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塑造一大批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锻炼技能、增长才干,而劳动教育也以实践活动为主,因此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内在一致性,在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可见,高职院校要切实开展体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开发适合学校特色的课程,科学评价实施效果,提升劳动教育的成效与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着力培养学生从事劳动的兴趣和能力,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养。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
高职院校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树立勤劳、创新、敬业、合作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素养。
(一)培养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时,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平等观、奉献观,面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认知倾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认识到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要靠自身劳动去获得,使他们产生对劳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劳动实践,在校内勤工俭学、暑期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过程中习得劳动技能。在劳动专题培训、劳动课程中学习劳动法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遵守勞动法律规定。
(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提高,父母很少让孩子动手做家务等日常劳动。进入大学会发现学生缺乏劳动常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鼓励从身边的日常事务做起,如打扫宿舍和教室卫生、洗衣等,组织和专业有关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提升劳动技能
劳动的目标就是创造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实现人类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提升学生具备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劳动技能。劳动技能一方面包括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能力,使自己有能力更好地生活;另一方面包括专业基础能力,能够习得一技之长,步入社会后能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作用,成为高素质的技能技术型人才。
(四)培养劳动素养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是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和评估的重要一环,利用评价标准进行科学评价,对学生的劳动观、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综合评估,评价他们的劳动素养,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衡量指标,引导学生将热爱劳动的情感内化于心,这样才能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种子厚植学生的内心。
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高职院校要紧扣自身特点,抓好劳动教育,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从国家、高校、学生三个层面都能彰显其时代价值。
(一)国家层面: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期望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使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显示出开展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基本的方针政策的要求。《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高职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职责,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层面: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塑造无私奉献、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同样,劳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以劳树德立人,在劳动中彰显道德情怀。新时代在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层面:开展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需要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产业、新行业以及新职业和岗位,传统的劳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不能只是教授简单的知识技能,而应重视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培育,实现知行合一,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应用于劳动实践活动中,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习得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困境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模式,开设独立的劳动课,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依然存在劳动教育认知不充分、劳动教育形式泛化等问题,使得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剖析症结所在,为后续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劳动教育未能充分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
目前,学校虽已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但主要还是以现有课程为依托。由于学校未能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宣传不足,要求不严,因此专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识不足、深度不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不能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忽视引导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劳动教育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结合深度不够,往往都是泛泛而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未能充分注重学生劳动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劳动教育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缺乏丰富的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劳动形式多样性的要求。专业课的实训环节,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说,缺乏劳动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将劳动教育充分落实到位。有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获得参与劳动的机会,这与参加对象的选拔宣传不到位、学校开展的劳动活动较少、勤工助学岗位不足有关。
(三)缺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劳动教育专业师资的保障是劳动教育有效落实的前提。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师资队伍,缺乏专业的劳动领域的教师,也没有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二级学院辅导员、创新创业导师的作用,对他们缺乏专业培训,因此导致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
(四)缺乏有效协同机制
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方面未充分发挥合力,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虽然学校被视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和最重要的场所,并且有明确的指导纲要和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第二,家庭作为学生开启劳动教育的第一场所,其基础作用虽然被强调,但目前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关注不足,缺乏对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研究和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研究。
虽然家庭、社会和学校在理论上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纲要,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三方面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导致劳动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劳动教育能够在各个层面得到有效实施。
四、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通过厘清新時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时代价值,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高职院校要将党和国家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落在实处,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学校特色、不同专业特点,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育体系当中
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之中。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职业素养,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融合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对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具体来说,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需要尊重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性,积极探索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这包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劳动教育内容的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更好地感受到劳动价值和意义。此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农村实践、社区服务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劳动成果和社会责任感。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如实验、实训、实习课程,需结合各专业的特点,通过浸润式教学,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专任教师要深度挖掘劳动教育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中。例如,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服务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奉献自己,服务他人。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邀请与各专业相关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进校开展讲座,以同行业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鼓舞学生。随着新时代的飞跃发展,专任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树立劳动创新意识、锻炼创造本领。
(二)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形式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劳动教育资源,如实验实训室,督促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效果,用足用好上课时间。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与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使学生在实操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拓宽学生劳动教育的社会渠道,拓宽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组织学生多参加公益活动。
(三)完善师资力量的保障
高职院校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既要有高素质、专业基础扎实的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也要从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队伍中选拔一批素质过硬的兼职教师,分批次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并进行课堂设计,完善劳动教育方法,担负起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中的劳动教育渗透。此外,要拓宽社会资源,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劳模和大国工匠进校园开设劳动教育讲座,以他们的事迹精神感染学生,有利于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也可以让他们作为生产、服务劳动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直观体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能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意义。
(四)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高职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发挥主导性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承担起与家庭、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及纽带作用,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交流,开设家校合作群、家长热线等,对学生在校表现出的问题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第一时间能够了解学生在校真实表现。同时,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发挥监督的作用,将学生在家的劳动表现及时反馈学校。社会要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如资金保障、实践基地等。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在财政、政策、资源等方面积极支持高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而高素质技能人才需要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这就对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要求,高职学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劳模精神,为我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叶华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14.
[2]马继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以S市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22.
[3]高文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22(7)3439.
[4]佛朝晖,张宇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成效、问题与建议——来自754所职业院校的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6):2025+49.
[5]董伟武,龚春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2628.
基金项目:2021年度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及其实践策略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1kt130)
作者简介:郑素晓(1990— ),女,汉族,硕士,思政讲师,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教育、学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