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莲 王春芳 陆群凤 车志群 徐启江 罗艳红
摘 要:本文以“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为背景,探讨了三全育人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对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实施方法,并分析了教学不足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为类似课程的三全育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三全育人;教学体会;实施方法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相关课程,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临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检验技术。然而,仅仅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熟练掌握并不足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三全育人在该课程中的融入教学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1],帮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等,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于临床实践和社会服务。本文主要总结在本门课程中进行三全育人的体会和实施方法,并分析教学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为医学相关的其他课程的三全育人教学提供参考。
一、三全育人体会
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中,三全育人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育人的背景下,将“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科学精神、伦理文化等”纳入本门课程的日常教学,对推动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教师的课程攻坚意识非常重要[2]。在本门课程中,通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并将德育、人文素养、社会责任等教育纳入教学的全过程中,设计出符合本门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的三全育人教学实施框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
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领域,学生将来将担负起重要的医学工作责任。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医学职业,特别是医学检验分子检测岗位的特殊性、权责与义务等,可以帮助他们始终坚守医学伦理、尊重患者隐私、崇尚人道主义精神等,并有利于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医疗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二)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领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沿,创新能力对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至关重要。本门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子检验不断进步的认识,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通过鼓励其参与或主持校级、自治区以及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与医疗服务密不可分,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对于患者和社会的重要性非常重要。近几年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看到了医学检验岗位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价值、医患矛盾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医疗事故对病情的延误等,让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于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和提高社会福祉。通过分析和讨论时事热点,学生加深了对本门课程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和作用,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
二、三全育人实施方法
在本门课中实施三全育人,最重要是将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我们分三步曲实施教学全过程。首先,在课程设计中,将育人目标融入专业知识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全面育人的熏陶;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育人、育才等相关问题;在实操和临床实践中,通过引导其“沉浸式、代入式、探究式”地学习,深入体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伦理意识进行引导和培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如下:
(一)制定育人目标,统领整个教学
首先,结合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明确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根据育人目标,设计育人案例,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本门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问题等,并能在积极应用专业知识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中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伦理困境和解决办法。
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不同于其他检验技术,可以通过分离纯化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核酸体外扩增技术、核酸序列分析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等对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提供全面、准确而有价值的信息。故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不仅是要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要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爱国热情、科学伦理认识和社会责任心的医学人才。因此,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拟定为:(1)形成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建立人文和家国情怀;(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敢于担当、乐于奉献;(3)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勇于探索、善于发现;(4)增强科学伦理和人文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5)加强团队协作与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服务社会。
(二)设计育人教学框架,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
良好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汇总与评价。在本门课程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分析育人教学知识点,并以适当的育人教学案例作为手段,分阶段、有序地推进育人教学过程。本门课主要按照六个阶段部署总体育人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框架见下表。然后,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讲授再进一步细化和凝练育人元素,如守正创新、科学精神、责任担当、乐于奉献、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根据育人元素设计育人案例,以各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将育人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全员参与、联动教学,提升育人效果
教师是三全育人的主体,三尺讲台是育人的主要阵地。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师和讲台的作用,不能有效提高育人成效。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内外教师主体的全员参与作为主要形式,将“上下协同、内外联结”[3]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实施教学,以提高育人育才效果。通过联动教研室、实验室、学生科三方力量实施“导师联动指导法”,通过“教研室—实验室—学生科”三导师[4]的联动指导和通力配合,從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从而助力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育人的双重培养。三导师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查缺补漏、广思集益,拓展教学方法和实施路径,因“材”施教地对“困难”学生实施专门的指导,比如,知识缺陷型学生,则由浅入深地给予辅导,设立多级帮扶措施;能力缺陷型学生,鼓励其多参与交流、讨论和实践;动力缺陷型学生,充分分析其动力不足原因,多鼓励、多表扬和去惰性,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而对“优秀”学生给予深度知识拓展学习,布置有挑战度任务,即实现层次教学和深度教学。此外,通过多导师的联合指导和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实施好互动教学和项目引导式教学,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质量控制、伦理道德以及职业操守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育人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增强合作意识。
(四)多维度形成性评价,根据反馈优化和改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及教学过程后,及时做好教学总结和反思非常重要。同时采用思政元素融入的多维度形成性评价[5]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本门课程中,通过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育人效果,如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思辨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等。通过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在下一次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此外,重视学生评教,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网上评教,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1)部分学生对育人教育的认识不够,导致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等。(2)育人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时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育人理论过于理论和抽象化、问题针对性不强等。(3)有时教学方法单一,或教学手段生硬,顯性育人、牵强育人明显等,导致学生容易厌倦,对育人目标缺乏认同和理解等。
我们思考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改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1)通过开展育人教育宣传活动、组织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对育人教育的宣传与解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育人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提高学生对“成人成才”的认识。(2)在教学设计中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细节,设计好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课程内容的吸引度,注重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和积极性。(3)注重实践育人。“言传不如身教”“看不如做”,让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和项目研究的实践中,深刻感受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4)提高教师的育人育才教学能力,鼓励其多参加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多向优秀教师“取金吸宝”,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以及育人内容与专业知识的紧密融合能力。
结语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三全育人措施和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高尚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的人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等。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对育人教育的认识程度不一和显性育人、牵强育人明显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育人教育的宣传与引导,提升学生对“成人成才”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意育人内容与专业知识的紧密融合、重视课堂互动、重视实践育人、重视教师队伍育人能力提升,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育人教育与本门课程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郜格.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育人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9):2528.
[2]王露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0):117118.
[3]杜文静,黄德桥,郭艳芳,等.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重要特征、制度依托及实现路径[J].成人教育,2023,43(07):8287.
[4]唐玉莲,王太重,郭子维.“9A”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6):10201022.
[5]艾碧琛,苏联军,雎世聪,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多维度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索——以“金匮要略理论与临床”为例[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04):9296.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重点项目(2022ZJY2758);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新医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202222)
作者简介:唐玉莲(1982—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罗艳红(1965— ),女,壮族,广西巴马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