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重要课题。产教融合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探讨了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分析了传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在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施建议。文章旨在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供需;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近年来,产教融合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鼓勵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育培训,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在这一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探索和挑战。
一、产教融合模式概述
(一)产教融合模式的定义
学者涂小丽在其发表的《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文章指出,产教融合模式强调将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采用的一种独特办学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这种模式下,产教融合的各个主体协同努力,不断加强校企之间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项目、技术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与社会产业深度融合,相互支持并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市场供需平衡,推动校企双方实现双赢局面。
(二)产教融合模式的意义和特点
产教融合模式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业需求与教育培训的紧密结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接触到更贴近实际的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与实际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降低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包括: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的产业项目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从设计课程到实际培训过程中都将就业需求纳入考量。
(三)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产教融合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中,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校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对企业来说,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可以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总的来说,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传统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面往往追求的是“应用型”人才,但具体的培养目标却常常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规划,这导致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标准,使得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明确,而且要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具备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行业特色,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贴合,使学生毕业后更加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并具有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往往是按照教师的学科特长和教学经验来制定的,课程设置较为僵化,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实际情况,这导致课程内容与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之间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部分课程内容过时,与行业发展脱节,无法培养学生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岗位要求与所学专业技能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大部分时间往往被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资源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另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也会限制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很难使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挑战。此外,缺乏实践经验也会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四)师资力量不足
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师的数量不足或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无法及时跟进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导致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就业的要求。另外,受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的影响还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教师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师资力量不足,也使得学生缺乏与业界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发展方向、行业趋势等缺乏深入的了解。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高职院校牵头组建职教集团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创新,其中之一就是牵头组建职教集团。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产教融合理念的一种践行,更是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职教集团由多所高职院校和一些企业共同组成,旨在整合各自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3]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而企业则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技术,通过集团化的资源整合,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的真实需求和行业前沿信息,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在组建职教集团后,可以更加灵活地与企业深入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这种深度合作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可以使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教学计划、实习指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企业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在该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教师和教学设施等资源,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增加就业竞争力;学校也能够借助企业的技术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与地方共建产业学院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与地方共建产业学院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其旨在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充分整合高校和企业等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产业需求的教育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深度协作。地方产业学院作为企业、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建机构,可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4]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科研平台等,使学校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与教育一体化发展。由于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通过与地方共建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地方产业的实际需要,这种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不仅符合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共建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此外,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教师和教学设施等资源,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各方资源,满足教学和实践需求,提高办学质量;产业学院还可以为地方提供教育培训资源,为当地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四、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是实施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首先,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制定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相关法规,明确产教融合发展的宗旨、任务及政策保障措施。在2022年5月新修订生效的职业教育法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特别是在促进校企合作和搭建产教融合途径方面,该法明确表示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列举了多项措施。新法还包含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奖励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积极协调推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路径,以及明确鼓励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诸多举措。其次,政府在財政和税收方面出台激励政策,对参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其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最后,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宣传和推广,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提高社会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可以促进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广泛应用,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二)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首先,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将实训基地设立在企业内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训,更好地接触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工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场所,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针对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实训内容和方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实现校企双赢,学校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获取更多的实践资源和支持,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而企业则可以借助实训基地发现优秀的实习生和未来员工,加强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加强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三)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
首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职场模拟等方式,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定位,有助于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邀请职业规划师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薪资水平和岗位要求,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清晰的方向和计划。其次,开展职场模拟和实习实训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学习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职场规则和职业要求,为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四)建立反馈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通过建立反馈机制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薪资待遇,与校友、毕业生保持联系,高职院校可以了解他们就业的行业领域、岗位职责和薪资水平,分析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和趋势,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课程内容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其次,通过与企业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反馈意见,包括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技术技能和岗位素质需求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中进行及时调整和创新,从而调整教学计划和实践环节,使之更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结语
产教融合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方向,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教育教学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可以更加贴近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教育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谢超,李佳凌,孙万香,等.高职院校校企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方向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09):205207.
[2]涂小丽.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2023(19):159161.
[3]陆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8):166168.
[4]李玉梅.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3):7780.
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校企人才供需双向驱动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GS[2021]GHB1778)
作者简介:王璐(1989— ),女,汉族,甘肃金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