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及课程优化的方法

2024-05-19 14:36段淑萍刘彩萍葛倩杜文婷卫青
科技风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优化产教融合

段淑萍 刘彩萍 葛倩 杜文婷 卫青

摘 要:随着国内各个行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各大企业纷纷求贤若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而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学院作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如何有效培养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人才,是每个院校计算机人员一生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转型背景;高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优化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当今社会对计算机资讯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加,不但要具备高超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科技创新与运用能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相互选择也在整个社会中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产教融合的含义

产教融合是指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使教育和企业的产业相融合,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企业的资源,学校迅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产、教融合,使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需要相适应,实现校企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优质资源的整合,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发展双赢”,实现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突破,为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案例。

高等院校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今后推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中,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因此,促进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产教融合影响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期,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尽管各行各业通过调查研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课程目标和合理的课程设置,但是与行业发展相比,人才培养的滞后导致了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与产业发展需求相脱节。企业发展是先进的技术和实力的体现,要培养出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产教融合”是目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能够使学校教育、企业发展和学生学习等三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多方面的共赢,健全的教学理论和培训体系是高校独有的资源,通过企业的产业环境、实践基地等可以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競争能力。为促进计算机学院的长期发展,确保学院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要做到优势互补,学以致用,促进校企互促、师生互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及课程优化的方法

(一)加强教师组织领导,优化课程设置方法

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目的的稳定、持续、有效落实,从而推动产教融合,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撑和保障,加大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为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应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优秀企业进行表彰奖励,要坚持以国家政策为依托,大力推进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构建高素质专业化高等院校,坚持以国家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发展趋势,以大数据等为行业所需的新专业,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并与企业深度融合,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以教育优先、人才先行为根本,充分考虑产教融合发展的要求,将高校、企业等纳入规划和实施主体,积极推动两者高度融合,紧密互动。

(二)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强化与企业的联合培养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多领域的专业,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要密切合作,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培养主体,增强企业的主动性。由于产教融合的着眼点和平衡点的差异,通过产教融合模式要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否则将影响企业的积极性。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社会办学,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并制定给予企业奖励、宣传等相关政策,以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高等院校计算机学院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输送具有发展空间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计算机专业人才资源数据库。在产教融合的进程中,学校与企业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从招生、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资源的互补,通过实习、就业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合作,达到双赢发展的目标。利用产业企业的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建立新型的协作机制,为适应企业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优化产教融合实验,优化实训基地建设

计算机专业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践能力。实验、实训基地的建立,对于实现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基地的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实验基地中所学的知识能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践操作,并将其转化为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技术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计算机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适合新技术发展的综合性实验实习基地。在计算机产业发展新要求的推动下,各企业应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改造和优化,确保各专业的培训设备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实践基地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形式,实现了对教学实践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扩大了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为企业提供了大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解决了企业的招聘需要,使实习与培训企业的职工达到了很好融合,从而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1+X”认证体系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在建立实习基地的过程中,要推行“1+X”的认证体系,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X技能证书,促进了高等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突出了办学特色。实习基地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实习有关的就业机构,促进其就业。

高等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示意图

(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建设双师队伍结构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有充足的数量、合理的结构和良好的素质。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对新技术应用的实际运用和创造性。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双方互动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双师”建设。教师参加企业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教学能力。积极邀请企业、业界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提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带来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信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既要从企业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又要优化师资队伍,以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的有效补充。同时,也可以考虑把教师派往企业等部门,或设立“教师实习基地”,使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具有更好的动手能力,在培训期间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辅导。促进校园和企业人才的双向流动,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优质教师,构建双师制的教育教师队伍,从而能够使计算机教育始终走在时代前沿。考虑到高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及课程内容的优化要求,针对技术核心的发展态势,将高等院校、企业发展协会与企业本身的变化相融合,促使课程设置达到一个新的发展局面。针对企业自身的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等进行详细的研读,由企业和学校的双师提供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服务,从而能使产教融合,既有责任基础又有实践探索进程,使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过程能够达成一致[1]。

(五)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师资队伍

计算机专业以新技术为主,以快速的创新和快速的发展为特征。如果我们只让学校里的专业教师根據特定的教材来进行课程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无法真正掌握有关的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技术。同时,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也无法胜任。所以,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企业的专业人士来上课,让他们了解学校里所学到的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用途,可以使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深度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请教专业人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实习机会,也可以提高他们将来找工作的成功率。

企业希望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机构进行实习,积累经验,并且尽量选择那些有一定实力和声誉的大型企业。学校应该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走进企业,同时企业也要积极配合,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企业相关经验。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非常成功,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教师沟通之后,不仅能够让企业内的专家理解高等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需求,而且能把企业的人才需求及最新的技术技能变化等传递给教师,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关注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思路,使教师既有实践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六)校企双方有效融合,构建产教融合平台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其工作主要是为不同的企事业服务。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有关企业都会积极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搭建互联网的教学实践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也可以为自己的企业做好广告,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产教融合”平台也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发展。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到来,高等院校计算机学院的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加强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为网上教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尽快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2]。

(七)设立比较全面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

从高等院校教育的本质出发,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就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动力以及良好的创业精神,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系统时,可以将其划分为“通用性”与“个性化”两大类。高等院校的通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所有职业学校的,其目标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授他们科学文化、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这可以确保他们进入大部分的计算机行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个人的兴趣,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培养目标。如对金属材料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重点发展其在计算机设计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与本地的金属材料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培养计划,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3]。

结语

综上所述,要使高等院校毕业生获得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就需要采取“产教融合”的方式,扩大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案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结合高等院校的办学思想,将实际的生产活动或工业发展项目作为载体,在企业内部进行实验教学。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代表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这种产教融合的方式,既可以提升高等院校教育的质量,也可以为本地企业增加知名度,吸引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总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高校教育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刘芳芳.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知识与技术,2022,18(07):160161.

[2]刘军华,曾任.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邮电院校计算机学院学报,2021,20(04):4648.

[3]田晏嘉,董雁.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计算机专业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华东纸业,2021,51(06):6365.

职业教育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策略研究,编号:GSJD2022C05

作者简介:段淑萍(1979— ),女,汉族,甘肃靖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课程优化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工艺与设备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英国高校留学生预科课程的思考与启示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质性研究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优化教学与实践
《食品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