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荣伟 葛美宝 王锋雷
摘 要:采用自编的课程思政问卷,以项目组所在的杭州医学院刚结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学生为样本,聚焦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经历的“获得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可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所发挥的作用,超过80%的学生对课程思政表示总体满意,但是男女生具有较为明显的选择差异。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具体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供给侧”与“需求侧”数据比较分析、思政元素融合点学习掌握情况等问题的调研反馈,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改进和迭代优化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问卷调查;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145-03
作者简介:华荣伟(1966.08—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运筹学组合优化;
王锋雷(1977.12— ),男,汉族,江苏省仪征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葛美宝(1981.01— ),男,汉族,江西省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数理模型的正反问题及数值算法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示范课程)“高等数学”(项目编号:00004D2XJJG202112);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线上一流课程项目“高等数学”(项目编号:00004D2XJJG202105)。
引言
贯彻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一、研究概述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能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各个专业均将高等数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对于不少同学而言,高等数学是进入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还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预期效果事半功倍的作用[2]。从课程内容的逻辑来看,数学思维与哲学思维融合度高。数学作为一门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说高等数学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拓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渠道[3]。
项目组成员有多年高等数学和思政课程的教学经验,一直致力于挖掘典型案例,结合社会热点来讲授课程,特别是针对授课对象为医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卫生健康领域的数学应用议题。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连续多轮次滚动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得到不断的优化迭代,教学案例得以进一步匹配和丰富。总的来看,在教师、教材、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得到大力推进,但是,对于“需求侧”学生端的学习“获得感”了解不够。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最要落实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可、内化吸收,做到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才是有成效的改革。因而,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相关研究愈发得到重视。21世纪以来,国际上开始从大学生学习调查与评价的视角探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路径[4]。近年来,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也进行了适合我国大学生学习经历的评价量表设计与实证调研,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反馈,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实证支撑和创新思路[5]。
二、问卷内容及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设计,包括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认知和教學效果的反馈,对课程实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考核要求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情况进行反馈等内容,本次调研对象为选课学生,调查人数194人,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其中男生91人,女生103人;涉及专业主要有卫生检验81人、影像医学62人、应用物理学46人。本次调研利用问卷星软件平台,主要采取五级量表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结果分析
在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是否有用的调研上,采取5级统计量表,通过赋值方式进行调研,见表1。
1.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
学生对高等数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用的赋值4.08,标准差为1.06,其中较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占73.71%。
2.性别差异
男女生在该问题上有较为明显的认知差别。其中女生的平均赋值为3.95,66.99%的女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必要或很有必要;男生整体赋值为4.29,81.32%的男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二)关于课程思政满意度的结果分析
在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满意度的调研上,采取了5级统计量表,通过赋值方式进行调研,见表2。
1.课程的满意度高
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为4.38,男生平均赋值为4.35,女生平均赋值为4.40,男女生在这一问题上无明显的差别。
2.线上教学资源的满意度高
线上教学资源总体得分为4.34,男生赋值均值为4.32,女生赋值均值为4.36,女生的满意度略高于男生。
(三)关于课程思政实际教学成效的结果分析
课程思政实际教学成效的结果分析是本次调研的核心内容,项目主要从课程思政元素、思政融合域、以及思政融入点等三个方面进行调研,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课程思政元素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6]。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融合域则立足于高等数学课程本位,从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课程价值等方面挖掘思政素材。具体课程思政融入点则从课程思政教学落实的具体知识点进行反馈与考察。
在课程思政元素需求侧与供给测的调研上,采取5级统计量表,通过赋值方式调研,见图1和图2。
1.课程思政元素的需求侧与供给侧
在课程思政元素方面,结合高等數学课程特点,项目组将课程思政元素分解为11个方面。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元素的需求侧的要求较高,平均赋分为4.26,排名靠前的依次为专业自豪感(4.35)、职业素养(4.34)和科学精神(4.33);教师供给侧的赋分为4.14,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职业素养(4.25)、科学精神(4.21)、专业自豪感(4.21),可以说高等数学供需两侧总体达到匹配与均衡。
2.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融合域
在具体的思政融合点,项目组从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概念、数学史等七个题项让学生予以反馈。该五级量表主要考察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出现频次,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掌握与认知情况,见表3。该题组平均得分为4.17,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概念得分最高为4.26,数学美学和数学前沿知识得分较低,分别为4.04和4.09,结合学生调研反馈,这与平时上课情况也基本吻合,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在数学美学的挖掘还不够,在前沿知识介绍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优化路径
(一)注重性别差异
对于高等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女生相对比较谨慎,但是女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又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上都更能够接受课程思政的内容,平时也更主动关注思政类信息,而女生则显得更为“纯粹”,更倾向于学习内容的专注,而这种专注使得她们整体学习的满意度高于男生。目前医学院校总体上女生人数多于男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更关注男女生在课程思政学习方面的差异,尤其要增加激发女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女生课程思政的参与感、获得感。在课程教学中挖掘增加一些“女性”元素,如增加我国女性人口结构、女数学家、女性职业发展等知识内容,调动女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二)提高课程思政的融合度
从思政维度来看,民族危机感、文化自信、时政热点、审美观念等内容仍需挖掘。项目组将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知识互补,深入交流探讨,拓宽思政内容知识信息量,拓深课程思政内涵。从内容维度来看,数学美学、数学前沿知识内容还需大力扩充。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拓展和完善知识储备,在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深入思考和连续探索。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程思政探索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关系。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事情的关注,往往比教师有更多渠道,很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比教师认识更深刻。这既是对于教师的挑战,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机会。教学相长,通过重构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让学生也成为课程思政的知识素材的提供者,课程改革的建设者,让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得到学习提升,师生共同推动课程思政的迭代优化。
结语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高等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对课程思政满意度较高。当然,本次调研因为样本数量有限,还未能够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基于数据的反馈还需要通过对学生的面对面访谈、交流等予以更深入的探讨;而师生共建课程思政课程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教学创新无止境,课程思政改革一直在路上,惟有直面问题,不断迭代优化,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明.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3):60-66.
[3]王亚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4):224-225.
[4]陈乐.国外大学生学习调查与评价方式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2015,(12): 21-27.
[5]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7(05):12-18.
[6]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