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群
摘 要:将“四史”教育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通过深入融合“四史”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在内容、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具有统一性。因此,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应以时代发展为旋律,将“四史”教育作為主线贯穿其中,使高校思政课程的开设,能够真正培育学生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思政课;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046-03
作者简介:董 群(1998.11— ),女,汉族,山东省滨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需要从思政课程的内在逻辑入手,深入理解二者融合的时代意蕴。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维度下进行解读,使高校思政课程的构建以“四史”教育为主线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在三维逻辑下,通过诸多措施的有效落实,使二者的融合能够找到最佳点。这将有助于提升高校课程开展的实效,同时使二者的双向互动,能够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全面提升思政课程的质量与效率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有效融入“四史”教育,可以深化思政理论课程中的现实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体现历史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认知,并且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四史”教育的融入不只是对理论知识直观表达,而是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持续性的实践,使智慧教学落实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这种方式可以改变理论课程的空洞性,通过实践的支持和真实的案例与既往的历史,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念并树立正确的三观[1]。“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能显现思政教育对“四史”教育的融合具有充分的认同感。在“四史”教育的融入下,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资源得以进一步丰富,学科教育的研究视野也得到了拓宽,这有助于提升思政教学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通过挖掘“四史”教育本身蕴含的丰富资源,使高校思政课程的开设通过有效渗透,将二者的一致性进行全面显现。这有助于构建全新的育人格局。比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由理论知识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可以实现内生性的发展。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二)使四个自信成为学生的内生动力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培育学生的“四个自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四个自信”的培育必须以动态发展为基础,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原生态受到了扰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经常受到外部信息的干扰,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动力不足。“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规避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通过重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四个自信”,并产生深刻的理论认知和认同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史”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在信息如此繁杂的今天,学生可以在“四史”教育的帮助下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不再迷茫、动摇。“四史”教育可以帮助高校思政课程调整对“四个自信”的转化,将现实案例融入其中,深度解析其所折射的内容,使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更加明朗。这样可以将教育的意识形态与实践充分结合,通过历史营养的供给,强化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开展。通过“四史”教育的帮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既把握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又对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同时使高校思政课程的滋养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三)实现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关键要素
高校思政课程将“四史”教育充分融入,既显现出了“四史”教育本身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着共同的特性,也揭示了“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有助益。在“四史”教育的渗透下,通过历史思维的有效激发,可以使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潜能得到激活,也可以通过二者的有效联动,进一步提升育人工作开展的质量。在“四史”教育的融入下,以长期建设为基础,通过教育体系的优化,可以使高校思政教学的育人能力得到强化,更可以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人才[2]。“四史”教育具备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在与思政课程进行融合时,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更要通过有效探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此为思政教育的深入化提供更多的素材,这样才能为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的理论知识支撑和动力支撑。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主旋律是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在“四史”教育的融入下既能够以实践工作的开展深化学生的发展,也能通过理论知识的优化,使理论课程具备着实践性,构建更为丰富的高校思政活动,使“四史”教育为理想信念的内化提供保障,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四史”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使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有更多的论证和素材进行支撑,这不仅能强化教学的可信度,也能深化学生在实践中的情感体验,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感、信念感,使学生的价值理念得到有效塑造,并使学生的发展变得更为全面,真正通过思政教育的落实,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一)把握关系维度的核心,使“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实现内在统一
高校思政课程的落实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现出来,也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引领学生,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得到坚定,使学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在“四史”教育的融入过程中,通过把握“四史”教育的内涵,可以发现二者有着共通性,即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二者都是旨在为国、为党育人育才,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更好的人才支持。在“四史”教育的融入下,青年大学生可以对民族复兴有着更为明确的认知,也可以在不同的历史主题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产生深深的认同感,更可以在“四个自信”的培育下,使学生的发展更健全,并使学生能够有坚定的决心,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在“四史”教育中,通过鲜明的政治属性,可以使历史教育的内涵得到充分显现,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更能使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下,形成坚定的唯物历史观,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化,有着良好的人才保障,也能基于历史使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得到培育。在“四史”教育下,可以结合过去、未来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当前发展的现状,同时认清国际形势,明确国家在发展时所面临的挑战。只有真正做好价值引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四史”教育能够与高校思政课程充分融合,以此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助益。
(二)把握价值维度的内涵,使“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共同发挥育人的价值
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四史”教育的融入对青年大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有着良好的助益。通过导向性作用的发挥,可以使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得到树立,也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成就以及挫折有客观、辩证的认知,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和历史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并完成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意识形态,也能使学生树立好共同奋斗的思想。通过“四史”教育的融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牢记初心与使命,更可以使学生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四史”教育为主线,对“四史”进行充分阐释,这能以系统呈现的方式,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进行展现,并以内在分析将其逻辑和价值进行有效解读,使大学生领悟出中国精神,并夯实好学生的认知,使学生的使命感更强。除此以外,“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更为明确的信念,使学生明确信仰的力量,更可以通过丰富的实践,使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道路,同时使学生有始终拼搏的认知和能力。只有重视“四史”教育的融入,并在高校思政课程中显现其作用,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深深的认同感,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归属感。
(三)把握实践维度的依托,使“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更加科学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四史”教育的融入要保证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确保教学内容可以显现出历史的关联性,才能基于现实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实践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科教育可以从具体的事物进行导入,并从具体的事物中找到抽象的理念,再从抽象的理念回归到具体的事件,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认知。想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既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找到现实问题的根源,也要以问题作为核心完成发散,使学生在历史事件下进行判断,以此才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找到核心理念,并回归到事物本身,做好价值和事实判断,完成思维训练[3]。在教学中,理论课程是育人的核心,只有强化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和思维性,保证“四史”教育的融入能够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才能从整体出发,对教材的应用进行优化,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四史”教育的融入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根据实际情况,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完成“四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使用,并结合各地特色构建更为系统的课程,才能通过有效衔接,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此外,在教学策略与手段上,要保证形式的丰富性,以实践为基础拓展教学形式,并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三重维度的推进方法
(一)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优化,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想要使“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则需先通过打造适宜的教师团队,才能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四史”教育的融入更加自然,更要通过“四史”教育内容的深刻解读,完成价值塑造,并通过能力培养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只有将教师队伍的建设视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基础,才能通过人才支撑的有效保障,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在培育工作中,要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对“四史”的内涵有深刻的把握,更要将“四史”教育的精神和核心挖掘出来。教师在对“四史”教育进行解读时,要从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上进行分析,也要找到内在的逻辑点。在教师的培训中,也需要依照这一逻辑完成深化。只有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能够对育人理论的基础进行不断夯实,在不断深化对“四史”理论掌握的同时,能够找到更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通过教师队伍的有效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四史”教育工作开展的水平。
(二)做好“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选择,以高质量规划提升教学实效
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坚挺学生的理想信念,但是,在实际落实时,只有明确“四史”的基本内容,并对历史生成的过程有明确的认知,能够对“四史”的应用优势有着充分的解读,才能切实把握学生发展的规律,使“四史”教育的融入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使思政课程的灵魂得到升华[4]。想要使“四史”教育的融入更加自然,需要以科学的规划为前提,将“四史”教育与思政理论知识内容的相关性展现出来。同时,在“四史”教育内容体系的打造上,要将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内容与之进行匹配,还要将理论教育和实践进行充分结合,从而深化学生的体验。比如,对“四史”理论知识的产生进行解读,将其发展过程做成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再以实践完成系统性的阐释。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四史”的深刻的了解,也能使学生读懂史实所蕴含的内在逻辑,更能强化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质量。通过立体化构建,以实践基地的打造,将“四史”教育进行充分展现,使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转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培育学生的三观,也能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通过用好当地的“四史”资源,使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落实能够形成校本教材,这样也能推进教学的深化,更能增强学生的政治定力。
(三)做好制度建设的优化,保证“四史”教育融入思政的制度更加完善
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与“四史”教育的融入,需要通过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保障二者的结合更加自然。只有基于正确的理念,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四史”融入体系,并提高融入力度和效能。为了进一步推进“四史”教育的融入,需要健全监督体系,使教育融入与成效得到反馈,通过全过程的监督完成对主体的有效监测,这样才能以协同作用的充分发挥,使监督能够对融入成果进行保驾护航,解决融入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阻碍[5]。同时,在动力机制的打造上,要提高教师对“四史”的掌握程度,强化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解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四史”教育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为此,高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学习,并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转化作为考评的指标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使“四史”教育的融入以常态化的形式出现。此外,“四史”教育的融入是动态的、持续的,只有构建高效交流平台,以经验分享为基础,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的成果进行分享,才能形成更好的育人合力,进而通过常态化的交流,使教师不断学习,并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学体系中。
结语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高校想要改革创新思政课的需要,也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两个大局”,肩负自身时代使命的应然选择。通过这种融入,可以从“四史”教育中汲取力量,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叶佩兰.“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 办公室业务,2023,(18):175-177.
[2]易小兵.“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逻辑理路[J]. 北京教育(德育),2023,(09):53-59.
[3]余海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逻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1):70-73.
[4]胡颖颖. 大学生“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4):13-15.
[5]刘世昱,金妍.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三维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