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指引,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概念以及教学要求,引起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也让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而“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贯彻落实学习任务群策略的拓展要求中也有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对此,文章笔者站在学习任务群的视角,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情况,结合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时期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74-04
學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学习任务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也对应着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成长与发展。
“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其强调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整地阅读一整本课外读物,注重阅读的连续性以及深入性。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习任务群以及整本书阅读的深层内涵与价值,普遍存在阅读量不足、类型有限、方法不科学、氛围不浓厚以及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实际阅读效果,不仅没能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也没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时,要从课程单位和课程内容这两方面入手设定多个存在关联性的学习任务,从而解决“教师什么教”和“学生学什么”这两个根本问题,是对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的整合。
一、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阅读本身就是语文学科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在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眼界的拓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在社会中的生活,而不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或者应试技巧。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思维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够完善的学生能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来转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思想品质的发展和思维层面的升华,这也就意味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意义既包含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是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一)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整本书阅读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首先,充分利用学校每学期安排的阅读课时,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进行整本书阅读。同时,整本书阅读要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双管齐下。其次,整本书的知识,包含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小学阶段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其中包含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文化信息。最后,学生要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相关知识。整本书阅读为学生保证了阅读时间,拓展了学习空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学生之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如阅读书目、参考材料,音频、视频等,可以开展共读、故事朗诵会、阅读分享等活动,这一教学提示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为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指明了方向。有了多样的读书活动,有了学习资源的推荐,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盈学生的阅读感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后,教师可以推荐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影视视频,观看后再进行对比,分析著作与影视的异同。教师可以设计“给导演写一封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著作的魅力。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新课标的这一教学提示,要求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理解整本书的概况,把握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关注封面、序言、目录的作用。教师还要开展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这一模式有助于在持续的思考过程中将学生带入书本世界,在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完成对思维品质的锻炼,借由量变来完成质变,让学生能够在积累足够的阅读量与经验以后独立阅读全新的作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发散性的提高。
二、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以及根本方向,核心素养始终贯穿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始终,对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如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以便能够推动阅读素养落地,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制订阅读计划,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弱,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兴趣和爱好作为动力,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需要关注对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此,教师可以顺应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理念来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有计划,本身就是阅读的一种能力,学生在规划的引导下,可以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促进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结合教材内容与主题,精选课外阅读书目
学生阅读的成效除了受到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影响,还受到阅读书目的影响,特别是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结合学生以兴趣和爱好作为先导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来看,教师在设计和开展阅读活动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与阅读主题来精选课外阅读的书目,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引导和参考,从根本上拓宽学生的眼界和丰富学生的阅读面,避免出现因为阅读的书籍类别单一而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知识积累不够均衡与全面的情况出现。新课标中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内容是分学段提示的。第一学段包括“图画书”“儿童集”“童话书”等内容,第二学段包括“英雄模范的图书”“儿童文学著作”“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第三学段包括“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优秀作品。
以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推荐为例,可以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如:童话单元,可以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寓言单元,可以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同时,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除此之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阅读长篇经典童话、神话和历史故事,如儿童版《山海经》和希腊神话等,从根本上保证阅读材料的全面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三)创设具体学习情境,确立目标导向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形式,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形式。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而言,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学生确立更加明确的目标导向,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故事对话,与人物对话,帮助学生完成对书本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而在实际的阅读指导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故事情境,使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重现故事画面和重构故事情节。
以《西游记》为例,这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其中包含各种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妖魔鬼怪和湖光山色,在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实际阅读造成了一些阻碍。那么,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开始阅读前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能够贴合故事背景与故事情节的阅读情境作为引入,使学生能够对《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其中一些比较经典的情节改编为表演剧本,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来进行分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认识。
(四)设计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发展阅读能力
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遵循这些基本的原则,利用阅读实践活动将不同的学习任务串联起来,重构教学内容与结构,增强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性,使单元语文要素能够有效地分布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使学生能够在探寻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知识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来设置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语文知识,掌握更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一本书的内容演变成学习活动,要设计一个核心任务让学生去完成。教师要将核心任务和学习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后,按照这个任务去做。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够在课堂上能得以实现。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笔者选取了经典长篇童话《木偶的森林》作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来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
为了让三年级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深入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中不断思考,有序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语文素养发展,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任务(图1)。
《木偶的森林》这六个学习任务都是围绕一个大的情境任务——一片绿叶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开的,任务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在六个任务十一个互相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师生从阅读与鉴赏到梳理与探究,最后到表达与交流,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启了思辨的阅读之旅。
(五)借由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实际上,教育的艺术性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认知水平来进行相应的引导,借由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平台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整本书阅读活动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样以《西游记》为例,教师在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时需要以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利用学习任务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影视化资料来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转化为视听语言,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经典的片段或者结合一些专业人士的评价和研究来帮助学生找准《西游记》中的主要线索和关键元素,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类似于“西游故事会”“西游人物秀”“西游实景游”等活动,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与任务要求,借助互联网来查找与《西游记》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图片、歌曲或者视频等形式在班级上分享自己查找到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通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了解《西游记》的文学特点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意识。
(六)编制阅读评价表,促进教学相长
新课标指出,“要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应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阅读后的成果为主要形式。
阅读过程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反思单”,从阅读中的习惯、兴趣、方法等方面开展评价,进行反思;阅读结果评价,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学生的成果表现来进行,可以针对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来设计学习单进行评价等。在整本书阅读中,师生借助阅读评价表来促进教学相长。例如,在《木偶的森林》这本书里,笔者围绕“戏剧表演”(表1)和“爱,有很多种表达”(表2)这两个环节,设计了评价表。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以及任务的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措施,突破了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的局限性,幫助学生更好地领悟阅读文本中的深层文化内涵,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这两种新型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度的研究与解读,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充分发挥教材和课外读物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语言、情感、思想和思维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武连洁.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4):75-77.
[3]郭海霞.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以《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为例[J].教师博览,2023(9):44-46.
[4]董爱玲.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为例[J].阅读,2022(79):7-9.
[5]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界,2021(49):94-96.
作者简介:曾惠真(1986~),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