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大单元教学思想的指引,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单元主题思想的把握、阅读材料的精心筛选和阅读方法的系统创新,确保能够支持学生参与开放化、实践化的课外探究学习。文章从大单元教学背景,基于新编语文教材的解读和新课标的指引,对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方法的全面创新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实践,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建议,旨在构建全新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全面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素养,夯实良好阅读教学习惯培养的基础。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教育;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55-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重点探索主题教学、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大单元教学视角,按照单元的主题思想,对课内外阅读素材、阅读思想等进行系统的整合分析,从而构建大单元主题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模式,创新阅读教学活动的方法,保障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得到高效化的训练。鉴于此,新时期在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将大单元教学思想作为指引,促使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活动高质量开展。
一、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和教学支撑体系,全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分析,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索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应选择丰富多样,涵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适当地筛选课外阅读素材;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精读、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带领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多元分析,开阔学生视野;课外阅读教学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速度、阅读笔记等,综合性评价则包括学生的阅读成果,如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 大单元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于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思想的应用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应注重课内外阅读指导的融合,创新阅读指导模式。文章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背景,对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解读大单元主题思想,精心筛选课外阅读素材
在大单元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解读大单元的主题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大单元的教材内容,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并根据大单元的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优秀课外阅读素材。在筛选课外阅读素材时,教师需要注意素材的内容要与大单元的主题密切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单元的核心思想;素材的难度要适宜,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至于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多样化的素材,包括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以促进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至爱親情”,教师从大单元阅读教学的视角,可以对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思想进行系统的解读,即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通过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珍贵。通过本单元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同时,本单元的课文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如《散步》中的祖母对孙子的关爱,《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孩子的呵护,《金色花》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等。这些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亲情是无私的、伟大的,也是人类基本、珍贵的情感之一。此外,本单元的课文也展示了个人成长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荷叶·母亲》中主人公在母亲的陪伴下成长,《咏雪》中谢太傅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后代,《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主人公在家庭教育中学会了诚信和独立。这些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按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内阅读指导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情的意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和家庭,同时也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优化单元主题阅读指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思想,从大单元阅读的角度为学生推荐丰富多彩、高质量的课外阅读素材,以课外阅读教学作为补充,使学生对大单元阅读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具体的课外阅读素材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是一本描述单亲家庭中的母子情感交流的书,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示了母爱的伟大,是关于亲情和单亲家庭的好书。《我的爸爸是焦尼》:这是一本描绘父子亲情的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通过和爸爸短暂的相处,深深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的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人与精灵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我和狗狗的约定》是一本描绘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的书,虽然不是直接描述亲情,但其中的情感交流和培养,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亲情的表现。”基于课外阅读素材的融合应用,可以形成丰富的大单元课外阅读教学体系,为阅读教学的整体实施和全面开发提供良好支撑。
(二)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课外阅读教学方向
在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确定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明确课外阅读的教学方向,使其与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一致。在解读单元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符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和要求。并且根据核心素养的指引和初中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从课内外目标的融合角度解析目标设计的要点,对课外阅读目标体系的建设进行细化研究,并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深度阅读学习实践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生之舟”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先对大单元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然后借助大单元阅读目标的确定解析课外阅读指导的方向,使课外阅读也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具体而言,在“人生之舟”单元教学指导活动中,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教师应该对大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的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学生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本单元的诗歌和散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学体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本单元的文本学习,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文本中关于人生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学习,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自信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对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按照单元阅读指导的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课外阅读学习的方向,即“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中含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荐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和演讲稿,如《乔布斯传》《林肯传》《我有一个梦想》等,这些作品可以讓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推荐学生阅读心理健康和成长类书籍,如《给青少年的心理学》《成长不迷茫》《学会提问》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和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推荐学生阅读文学鉴赏类书籍,如《现代诗歌鉴赏辞典》《名篇欣赏》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和表达方式,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推荐学生阅读杂文随笔类书籍,如《文化人当前的现实任务》《听朱光潜谈美》等,这些书籍可以使学生接触不同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基于大单元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的准确定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优化课外阅读指导效果,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分析中能根据单元主题思想,广泛地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心理健康和成长类书籍、文学鉴赏类书籍以及杂文随笔类书籍等,逐步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激活学生的人生感悟,使课外阅读真正彰显其综合育人价值。
(三)基于大单元教学要求,创新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指导方法的全面创新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在鼓励学生从大单元视角参与课外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大单元课外阅读的要求进行准确定位,以大单元阅读教学支撑多种阅读指导方法的创新融合应用。
1. 挖掘课内外阅读关联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按照大单元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外阅读的意识作为前提,并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学习实践中,对课外阅读的思想内涵、教育意义等进行深度挖掘,并学习课外阅读中的语言、思想和人生准则等,在阅读中发展自己和改善自己,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明的印记”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内外阅读的内在关联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把握关联点探索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措施,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学习实践中。在阅读指导环节,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分析的视角重新审视单元阅读指导中课外阅读体系的构建,并生成特色的课内外兼容阅读指导方法体系。比如,在学完《中国石拱桥》等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桥梁史话》《中国古代建筑》等书籍,以拓展学生对中国古建筑和桥梁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与文明相关的经典著作,比如,在学完《故宫博物院》等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华文化简史》《文明之光》等书籍,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在学完《蝉》等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寂静的春天》《自然之思》等书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八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单,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分享,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
2. 解析课外阅读分析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方法教学非常重要,因为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知识面,增强写作思考能力,提升写作水平等。所以从大单元阅读指导看,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作为基础性的工作,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多种阅读分析方法的应用,实现对课外阅读空间的拓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概括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外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阅读分析方法的讲解作为重点,如讲解概括段意法,即对每个段落,需要理解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找出能够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中心句。中心句通常位于段首或段尾,有时也在段中,如果没有中心句,需要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整体感知、快速阅读法,即首先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然后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最后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比较阅读理解法,即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阅读方法的讲解和技巧分析,确保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中获取新的思考和启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对“文明的印记”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而言,根据阅读方法创新设计和教学指导活动的开展需求,教师可以从多角度改革课外阅读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讲解任务驱动阅读指导方法,即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比如,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篇经典文章、某一本书等,并给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如概括主题、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思想内容等,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提高其阅读的目的性和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探索问题导向法的应用,即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就能以合适阅读指导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阅读组织成效得到不断的提升。
3. 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营造和谐阅读氛围
在大单元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外阅读材料,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具体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分享活动,主要分享的内容包含学生阅读摘抄、阅读材料、经典文本推荐以及阅读心得感悟分享等,促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创新阅读成果多元展示、多元分享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在互动交流中其他学生的展示中获取新的阅读启示。
例如,在“文明的印记”大单元课外阅读指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比如通过PPT、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感悟,这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可以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努力。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班级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这不仅可以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精神,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多角度理解和深入思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确保能在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实现对学生综合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保障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创新实施。
(四)基于大单元教学总结,开展课外阅读成果评选
在单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基于大单元的教学总结开展课外阅读成果评选教学活动,能在单元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实现对学生阅读学习成就感的充分激活,使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形成阅读成就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阅读学习能力的高效化训练。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果评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展板制作等形式来展示和评选他们的阅读成果。在展示评选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家长等参与,增加展示活动的影响力和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或评选,鼓励他们在展示活动中相互学习和交流,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主题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可以创新阅读成果总结和阅读心得分享活动,构建全新的阅读交流模式,在课内思考和课外拓展阅读中,不断丰富自身的课外阅读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针对本次大单元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能对活动成果和活动情况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按照预先制订的评选标准进行评选,并对评选结果进行总结和表彰,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可以组织获奖学生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方法,以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未来的活动。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大单元课外阅读指导中真正鼓勵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在积极探索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依托大单元教学背景,促进多元化阅读指导体系的系统建构和应用,能够借助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分析大单元阅读教学指导模式,结合时代背景和新课标的指引,促进多种课外阅读指导体系的创新应用,以便于能够生成创新化、系统化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逐步带动学生对大单元主题内容的深度阅读和系统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智苹.品味阅读之美 打开教学之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34):28-33.
[2]杨海芳.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23(20):21-22.
[3]王艳玲.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J].安徽教育科研,2023(18):68-70.
[4]冯晓霞.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3(14):14-16.
[5]梁圣姣.多读书,读好书: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点滴谈[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3):146-148.
[6]周发梅.“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3(6):36-38.
[7]卢广辉.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3(7):14-16.
[8]郭德三.基于部编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2023(1):93-94.
[9]陈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3(1):116-118.
[10]张琼霞.功夫在诗外: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实施[J].学苑教育,2022(33):62-63,66.
[11]陈升敏.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J].中学语文,2022(26):102-103.
[12]唐黄丽.基于统编教材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2(22):13-15,29.
作者简介:高炜(1966~),男,汉族,甘肃陇南人,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