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05-04 23:26宋怡倪晓璐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宋怡 倪晓璐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社区治理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能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治理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助力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相通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从思想整合、价值引领、关系协调、心理疏导等方面,为社区治理工作者提出实践中的可行路径,有助于推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区治理;功能;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社区数量随人口规模扩大也明显增加,社区治理问题逐渐突出,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不再完全适用。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创新阶段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不仅有助于其自身的守正创新发展,同时也符合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时代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治理的耦合性

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持续推进中,社会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与治理之间的内生意蕴,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功能,有利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1.1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区治理功能的理论耦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宗旨下教育人、说服人、团结人和培养人的工作。社区,则是由一定数量的人所组成,参与治理的主体是人。当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与社区治理之间就存在了一种理论上的联系。

1.1.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宗旨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明社会治理的基本关系问题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就在于“人”。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反映出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是建设的基本底色,而社区作为城市人口生活最广泛的聚集地,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区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社区内“人”的全面发展。同样,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落实到“人”,发挥它在社区治理中为人提供调节社区矛盾、学习培训知识的相关功能,是实现对社区内人的全面发展、获得社区“善治”的关键。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们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1.1.2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治理的融合逻辑

我国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思想时,指出社区作为传统的生活共同体,将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行为与实际问题,从社会运行层面,为促进社区有序治理提供科学方法。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疏导功能,以人文关怀的方式分析社区居民的心理矛盾,调节居民心态,化解社区中可能存在的关系冲突,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为社区治理提供功能发挥上的方法遵循,而社区治理可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所在,两者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下相互作用,一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正是他们相通交融的契合之处。

1.2思想政治教育發挥社区治理功能的现实耦合性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能的重要场所。习近平不仅强调要做好高校、军队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要求抓住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关联就在于此。

1.2.1社区广泛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场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党对其进行过多次创造性的探索。在20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深入农村、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城镇化进程加深,人口规模扩大,社区数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功能愈发突出。早在1999年9月,党中央就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结合起来。之后,我国也多次强调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社区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能最广泛的实践场所。

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及时关照和回应社会问题,与时俱进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就需要社区这样的平台为其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在社区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中的党员等多维度发挥作用,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空间。

1.2.2社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

在社区中,常常会使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追溯到中国古代,“教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影响人们道德心理的形成。在社区中,经常会以中共党员作为榜样,还会给社区内表现优异的个人主体颁发奖章,以此来鼓励其他人向模范学习。视野拓宽至国际,西方国家同样十分重视社区内公民教育的功能发挥,除开显性课程,青年公民还能在社区的亲身实践中体验多元文化,从而实现塑造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功能的现实关联,就是在社会治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活动中,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资源与实践智慧意义越来越大。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必不可缺的构成和基础,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能的重要途径。它们二者之间既有着研究的理论基础,也存在大有可为的现实机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发挥,符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区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广泛的场所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发挥自己传统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外,对于社区内的成员而言,还有一些具体功能。

2.1思想整合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思想整合功能,是在社区内传播思想教育理念,整合社区成员的思想观念,在他们心中形成稳定的价值认知,达到规范社区成员行为,保证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目的。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内发挥思想整合功能,主要针对社区成员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利益思想三个方面来进行整合。政治思想的整合,是由社区居委会成员牵头,将社区内的各个团体有机的组织起来,让每个社区成员都根固正确的政治立场,促进他们的政治认同。文化思想的整合,是针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将社区成员思想观念中有益治理的部分充分挖掘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认同度的社区文化,规范他们的行为。利益思想的整合,就要对社区内各部分的利益关系都加以监督,在居民心中塑造社区“大家”和家庭“小家”同等重要的观念,增加他们的社区归属感。

当今是全球化的世界,各类文化思潮交流碰撞。例如网络文化的不当传播影响到传统美德的发扬,个人主义冲击到集体主义价值观等,这些都会对社区成员产生巨大影响。对于社区工作者和居民来说,思想观念上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出现不规范的行为,给社区治理带来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思想整合功能,是让每个社区成员在思想上拥有共同的信念,从而进一步地将这种信念转化为统一行动力,助力社区治理目标,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2价值引领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价值引领功能,是要解决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澄清社区成员的价值误区,改正他们的价值观错误,起到引领思想前行的作用。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内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社区日常,成为每位成员普遍认可的共识。在社区实践中,强化社区成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精神信仰,绘制社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发展蓝图,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个人价值观的准则,把居民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

现代社区治理存在许多难题,例如随意占用他人停车位、公共楼道堆放杂物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价值观问题。社区的居民一旦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就会让错误思潮“乘虚而入”,形成扭曲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则可以对社区成员进行社会价值的理念教育,提高他们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知与觉悟水平,从而消弭扭曲价值观带给社区成员的消极影响,促进社区有序治理。

2.3关系协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关系协调功能是在准确把握人际关系和谐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和协调利益关系的功能。在社区治理中,主要包括经济和人际两种关系的协调。社区治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经济利益上的纠纷,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对社区内经济需求的关注,在分析各方诉求的前提下更好地协调好各种经济关系,化解社区成员矛盾,发挥自己在社区治理中协调经济关系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人际关系的协调功能则是通过说服教育等多种方式,促进社会成员间真诚有效的沟通,以“人文关怀”的方式使各方更容易接受彼此的观点和意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区成员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和许多人打交道,继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关系协调的功能,可以补充以往在处理社区成员关系方面的不足,真正协调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保证社区和谐,迈步走向现代化。

2.4心理疏导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心理疏导功能是要围绕心理有关的问题,让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首先要能解决问题,然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在社区治理中,心理疏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人和群体两个方面。基于个人心理的疏导,是针对社区成员个人出现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失调,例如紧张、焦虑和行为障碍等问题,进行内心情绪上的开导。基于群体心理的疏导,则是指对社区内思想文化、社会行为的失调进行社会心态的疏导。社会心态的两种状态分别是平衡与失衡,失衡表现为居民对于社区的不满情绪引起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度下降,或者由社会焦虑引发社区内矛盾的恶性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功能可以对社会群体的心态失衡进行干预,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的状态。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國式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进程中,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区居民也能明显感受到生活节奏的加快。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居民来说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近年来频繁发生不利于社区和谐的案件,小至家庭间的吵闹,大至物业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对立,造成了一系列不和谐事件甚至是惨剧。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心理疏导功能,可以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满足社区成员的心理需求,做到引导社区成员自觉主动地参与疏导活动,这对于社区治理实现现代化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3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功能的实践路径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要想落实到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关键还要靠居委会工作者的努力。居委会工作者作为社区的基层管理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社区治理实践过程里,不仅要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而且也要积极地促进自身与社区物业、居民个人间的三方联动,以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治理体系的完善。

3.1以“德”立人,整合社区成员思想

社区治理能力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政治站位。居委会工作者要结合社区治理实际,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项优势,在治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社区主体的教育,通过整合社区成员思想,做到以“德”立人。

居委会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中的重要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根固自身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居委会工作者起着思想上的整合作用,首先可以通过定时定期地开展各项教育培训,持续加强自身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以及对法规政策的理解度,提高自己思想上的认知水平。其次,居委会工作者可以整合社区内成员思想上的有益部分,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共识的统一规范,无论是自己的管理还是物业服务和居民生活,都必须遵从,从制度上把握社区治理方向。物业作为社区治理的“协助者”,最重要的是思想上不能“跑偏”。因此居委会工作者可以协助物业开展类似座谈会的形式,向每位物业成员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正确的服务观念,从服务社区的层面,与居委会的治理工作实现资源互补。居民是社区治理中最庞大的主体,居委会工作者应当引导每位居民树立自觉遵守社区公约的思想观念,让居民积极的态度配合社区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在思想上牢固每位居民的政治站位。

3.2以“势”导人,强化榜样教育力量

树典型、立标杆是中国从古至今都善用的一种方式。居委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创先争优的机制,选拔出模范典型,鼓励其他个人向其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强化榜样教育力量,以“势”导人。

首先,居委会工作者要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在社区内开展内部自评活动。居委会工作者自身要评选出带头为社区服务的优秀模范,也要落实物业评选出为社区服务尽心尽责的行业标杆,还要在居民中评选出积极志愿履行社区义务的先进个人。居委会工作者还应该将评选出的模范在社区的宣传栏中设置积极向上的宣传内容,或者是举办表彰大会,让每位社区成员都了解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的美好精神,从根本上引领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向优向良,推动全社区见贤思齐、争做先锋。除此之外,居委会工作者要善于发挥社区内党员同志的作用。无论是居委会工作者、物业成员还是社区居民,只要是党员,都应该亮明身份,主动挑起引导社区主体价值观方向的大梁,以“党员”身份,以优秀行动,做好社区成员的模范。如此,居委会工作者就可以通过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调动起每个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3.3以“境”塑人,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伴随着时代发展,社区内各主体的实际需求增加,社区成员关系的问题频发,居委会工作者需要将社区内各主体有机地联合起来,创新社区治理的方式,营造和谐社区氛围,达到以“境”塑人的目的。

首先,居委会工作者自身要培育协调工作的能力。居委会工作者在社区中有着“为上而导,为下而督”的协调职能,在社区各主体的联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必须引导居委会工作者从多方面发挥好自己的协调作用,真正使他们成为社区内主体联动的纽带,也能够更好地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其次,要充分发挥物业的“增能”作用。物业作为社区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其对社区成员的作用程度不可忽视。居委会工作者应当协助物业力所能及地为社区主体提供服务,在服务不同人群时,采用灵活方式,例如集体问题办会议、个人问题私下交谈等,尽可能地减少社区内主体产生纠纷。最后,居委会工作者要注意居民的需求表达,对于社区内的问题,要和居民进行积极讨论,做到征求居民个人的意愿,以实现社区治理的合作共赢。

3.4以“情”感人,疏导社区居民心理

社区居民在生活中,由于物质或者心理上的种种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面对如此现实,及时开展对社区居民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情”感人,对于社区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居委会工作者要及时关注居民的心理状态。对于部分居民来说,有时工作和境遇上会出现不尽人意的情况,此类负面情绪积蓄起来,得不到有效疏导,最后对家庭生活或者社区环境产生破坏,势必会引发社区治理矛盾。居委会工作者可以定时外聘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提供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及时疏导居民的心理状态。其次,居委会工作者还可以对物业成员进行一定的心理知识培训,协助设置每个单元楼栋的物业倾诉员,体现管理者和服务者对居民的人文关怀,这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把握居民心理发展的态势,对于社区治理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居委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口头上的宣传或行动上的引导,在潜移默化间树立居民个人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引导居民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能够自发地接受心理辅导,有效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扩大化。

4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的理论品格,在治理方式从“管理”到“治理”的转换中,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崭新的思路为社区治理打开新局面。再从社区治理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进程中,社区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最小的单元格,同样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社区治理能力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到更多养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治理两者的有效结合,解决了社区治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状况,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史育龙.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N].人民日报,20221010(17).

[2]胡映兰,王国斌.从管理到治理: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理念创新[J].湖湘论坛,2017,30(04):5054.

[3]余源培主编.邓小平理论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348349.

[4]王然,徐苗苗.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81(18):68+22.

[5]胡景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6167.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jtt.sc.gov.cn/jtt/c101702/2016/5/16/6ee8f66eb1084c19a8aeca91914dc1e5.htm,19990929.

[8]汪玲,張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分析[J].求实,2014,(09):8691.

[9]商琳芳,姚翼源.社会整合视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702(24):1619.

[10]朱志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J].理论学刊,2007,(11):9395.

[11]包红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

[12]旷永青,卢俞成.多重功能透析: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五个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1,(09).

[13]张涛.论思想政治教育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及其实现[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116(06):4345.

[14]邬丽,周先进.论人际和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01):5053+61.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16]谢晓娟,马其南.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02):3235.

[17]张鹏飞,徐柏才.思想政治教育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91(20):46.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