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社区教育领域中重要学习样态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因其草根性、群众性、普及性、广泛性等特点,具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基础。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也是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性和治理客体广泛性的需要。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在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特别是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治理;参与
作者简介:杜君英(1976-),女,山东聊城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终身教育。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2015年社区教育重点项目“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编号:2015SQJY30),主持人:杜君英。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4-0068-04
一、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背景和意义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社区内的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1]。社区学习共同体具有明显的草根性和普及性,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广泛存在于社区之中[2]。团队学习具有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可以带动更多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和发展[3]。学习者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区团队实现自身发展;丰富多样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成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创新社会治理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基层社区是基础,居民群众是主体。培育和发展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增强社区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4]10号)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任务,“培育多元社区教育主体,支持社区居民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进一步激发城乡社区教育活力”。《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也将“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提出“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在社会治理、学习型城市和社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更好发挥其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应放松对社会的管制,下放权力并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断提升公民的参与意识以及培养公民自主管理的能力[4]。费孝通先生曾指出,社区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的召集社会各种力量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学习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让越来越多的“社区主人”自己协调和管理其在社区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创立一个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贴近社区居民具体生活方式的、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的治理体系[5]。
(一)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主体只有政府,而且只能是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治理。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的社会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主体具有多样性,既有原来的单一主体政府,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各种社会组织、公民团体自身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团体在各自领域的作用和在治理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社会治理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创新社会治理要形成协同共治局面。现代社区人口多、密度大、异质性强,人与人之间关系较冷漠。社区教育运用“组织化”的育人功能,增进人际互信,通过培育以兴趣为切入点凝聚形成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调动居民参与自治,成为发挥居民自治主体作用的队伍和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形成社区共治、自治、善治。
(二)社会治理方式多样性的需求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单一治理方向,且只能通过政府具有法律性的政策文件和具有行政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及行政命令进行。这种治理方式利用国家权威,以国家法律为保障,对社会进行控制性治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推进,治理主体趋于多元化,带来治理方式多样化。除传统意义上的强制性治理方式,还有协商、协作、合作等弹性大的治理方式。既有原来政治和法律层面上的治理方式,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层面上的治理方式。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和细胞。社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微观基础。没有基层社区发展,整个社会发展无从谈起。健康、成熟的社区,应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居民互相合作。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自主组织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社区居民合作依赖的社会资本。作为社区学习活动主体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契合社会治理方式多样化的需求。
(三)社会治理客体广泛性的需求
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方式多样化决定了治理客体广泛化。这种广泛化不同于传统治理理论中政府处理社会一切公共事务的广泛化。以前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中的全能型代表,处理社会中的一切事务,难免出现效率低下、盲目性和强制性等缺点,这时的客体广泛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率。当今社会治理客体广泛性建立在社会事务合理分工基础上,政府不再大包大揽一手治理,而是与社会中各种组织和团体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利用协商和合作等多种弹性方式进行治理,这时的客体广泛性有效促进治理,使之成为高效治理。
社区学习共同体既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承担治理责任;也是社区治理的客体,有利于拓展社区治理对象,发挥基层组织的治理作用。通过组织、协调团队与社区互动,沟通学员之间关系,在协商合作基础上,社区学习共同体协同社区,以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实际的形式,通过协商和合作等多种治理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共同完成社区治理,达到有效治理。
三、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和方式
社区治理涉及社区成员生活的方方方面,事关其切身利益,包括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保障与社区福利等。在全国多个地方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及居委层面的办学点和老年活动室,活跃着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参与人数众多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据统计,上海共有各类学习团队3万多个[6]。它们开展文体、娱乐、健身、休闲等各类学习活动,通过自我组织、自我运作方式参与社区治理,体现出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社会治理效果。通过观察上海若干社区学习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实例,可以管窥它们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和方式。
(一)以心理文化纽带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健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纽带和文化纽带才是打造生活共同体非常重要的纽带。在社区教育平台上,居民自发组建的社区学习团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个参与社区学习团队活动的过程,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愿,进而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7]。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街道罗山第二居委会(以下简称“罗山二居”)“金和拉拉队”团队建立“好人好事”记录本和张贴墙,团队成员借此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团队积极响应居委“邻里互助与独居老人结对”号召,主动帮助社区弱势群体,为小区内高龄独居老人买菜烧水、打扫卫生、求医问药,陪他们聊天散步,排遣寂寞[8]。徐汇区田林街道红枫腰鼓队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帮互助,还走进中小学开展老少同乐项目,走进敬老院慰问孤老,走进虹桥机场、东方明珠、世纪广场、国际马拉松赛场等地完成重大演出活动;参加助残、助老、学雷锋、“蓝天下的挚爱”捐款活动[9]。长宁区新华街道梅安居民区心理慰藉志愿者队伍为社区40多位孤老提供“解闷、解忧、解难”服务。新华居民区“葫芦缘议家社”学习团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帮助解决211弄停车难等多项小区难题[10]。
(二)以优势专长参与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学习团队通过各种深受居民喜欢的学习活动,发挥了用团队发展带动居民、用团队氛围改变居民、用团队精神提高居民的作用[11]。团队各显神通、广设形式,利用自身优势专长参与服务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罗山二居团队独创“微党课”学习平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微党课”上,党员干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个人学习心得、点赞身边好人好事;团队组织成员讨论、制定“和谐公约”,增强成员参与团队事务的积极性。由葫芦丝吹奏爱好者组成的罗山二居“沪罗知音艺术团”利用专场演出使小区居民感受传统民乐魅力。团队还进学校、部队送教、送演出,为万德小学组建童声班,丰富外来打工人员子女业余生活;为海军某部修船大队组建葫芦丝队,成为军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徐汇区田林诗歌沙龙创作公民十个道德好习惯、革除十个陋习歌、劝民歌,歌颂改革开放、文明新风、社区先进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诗歌作品[9]。长宁区新华街道图书馆“晚晴文学沙龙”被称为“社区里的笔杆子”,编辑《晚晴心语》、《世博征文集》、《社区家庭故事征文选编》等反映社区精神风貌的材料40余万字,撰稿5千余篇[10]。
(三)参与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定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相关、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相关、与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相关、与确保广大人民安居乐业相关、与保持社会长期安定有序相关。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社区学习共同体以自身素质、涵养、能力参与其中且发挥作用。
罗山二居“东方之梦”艺术团下属的排舞队,每年夏季都在户外活动,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一度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个别居民强抢音响设备情况。为此,团队采取提前活动时间、调小音响音量、上门开导解释等措施。遇到居民投诉或当面指责,20多名团员始终保持克制、冷静、谦让态度,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集体素质,最终使矛盾妥善解决。2014年亚信峰会期间,罗山二居“平安”志愿者团队加派人手,协助居委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受到居民好评。团队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巡逻,大大减少小区刑事案件发生率。团队成员还现身说法,在社区里倡议“垃圾分类”,推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团操队队长钮耀兰所住楼组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物业管理,便发动居民组成志愿者队伍,把楼内卫生、安全、宣传等工作搞得井井有条,该楼组被评为小区文明楼组[8]。
在社会治理、学习型城市和社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社区学习团队,更好发挥其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并鼓励引导其参与社区治理之外,对已经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而言,需进一步完善其内在机制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成员素质;培育共同体民主意识,使成员充分认识自己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和义务;加强共同体关于社区治理方面的学习,丰富知识技能,提高自治能力。同时,完善社区学习共同体外在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政府与管理机构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重视,从理念和行动上支持共同体发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保障共同体活动及时正常开展;提供活动场地、展示机会,满足共同体活动和自我展示需求。如此,将会增强共同体对社区的满意度、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与热情。
参考文献:
[1]汪国新,孙艳雷.成员即资源:社区学习共同体内生 发展规律探析[J].职教论坛,2013(24):38.
[2]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2(3):48.
[3]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闵行区积极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Z].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简报,2015(3).
[4]罗帅.社区治理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以杭州市城厢街道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业大学,2013(1):4.
[5]费孝通.关于当前城市社区的一些思考[J].城市街居通讯,2000(3):24.
[6]董少校.上海: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收到显著实效[EB/OL].[2014-10-30].http://www.jyb.cn/crjy/qjy/201410/t20141030_602780.html.
[7]谢伊青.社区教育:推进社区治理不容忽视的载体[J].成才与就业(终身教育与学习),2014(10):5.
[8]韩映雄.培育学习团队 转变居民角色[J].成才与就业(终身教育与学习),2014(10):11.
[9]李杰.社区治理可以从团队自治抓起[Z].上海市浦东金杨街道社区学校,2014-09-11.
[10]王萍.加强载体建设 推进社区治理[Z].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街道)党工委.
[11]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的实验项目总结报告[Z].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组,2014-12-05.
责任编辑 王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