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链接式”大阅读模式 创新开展学校读书工作

2024-05-03 05:38刘恩超于丽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阅读

刘恩超 于丽丽

摘要: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双减”政策出台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沉浸阅读、研究阅读,不遗余力推进读书活动的开展,并把读书活动作为撬动学校教育生态改变的一个重要支点,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让学校教育的良好生态已显端倪。

关键词:读书共同体;“链接式”阅读;阅读课程化

五常市牛家满族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为牛小)始建于1941年,坐落于五常市最北部,是一所寄宿制与走读制双轨道的乡镇中心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持“让每一个学生—兴趣在这里培养、习惯在这里养成、欢乐在这里开始、希望在这里放飞”的办学宗旨,努力践行“让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链接式”大阅读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来提高综合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链接式阅读的核心理念是将语言、文化、思想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采用校园陶冶教育法、教师先行法、领导政策激励法,从课堂内外、学科融合、无字之书入手,构建“链接式”大阅读模式的特色追求,为师生搭建各类阅读展示平台,让阅读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一、以教师队伍为关键,“欲教书育人,先读书立身”

阅读,教师是关键[1]。学校倡导每个教师自觉做到“个人阅读天天有、阅读分享月月见、阅读打卡年年看”。

(一)环境营造

学校设立“休闲读书吧”,实现教师随时阅读。积极创设读书环境,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读书的地方。启智、培根、润心、铸魂,在学校一楼一品的楼廊文化建设中,特别设立以“阅读润泽向善之心”的阅读主题楼層,“休闲读书吧”已成为教师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精神港湾。

(二)个人阅读

每学期初,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包括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个人阅读天天有,撰写读书笔记,群内分享读书感悟,定期做读书汇报。教师读书心得和读书摘记由业务副校长与读书工作负责人统一检查,将教师读书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相结合。每逢寒暑假后学校举办读书交流会,教师们以精心设计思维导图、精读概括内容精美的PPT等多种形式分享自己读书的感悟和收获。

(三)读书共同体

学校在教师个人阅读基础上成立“读书共同体”。从只有10名教师组成的第一组,已经发展到第三组,每一组都有2-3名校领导带头领读。成立分组微信群,在共同体群内每天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或是经典摘句,恰到共情处开展“激情”研讨。每月组织1次共同体教师读书分享会活动,每个学期末举办1次有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

(四)政策激励

出台措施激励阅读。学校把读书作为年度量化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成立校长基金会奖励先进读书工作者,阶段性表彰优秀读书教师,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教书、写文章”正成为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梯。在“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文化底蕴和专业能力,体验到了做研究型教师的快乐与幸福。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阅读成为常态

阅读,学生是主体。学校坚持每天开展“晨诵.午听.暮省”活动,做到“时时有目标,人人有任务,阶段有考核”。学校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并以每年2000册的数量不断更新,自动借阅系统方便学生随时可以借阅。学校把阅读课纳入课程表:1-6年级每周课后服务开设2节阅读课,增加阅读时间;3-6年级每周开设1节图书室阅读课,感受读书氛围。丰富图书资源,形成图书馆—图书角—家庭小书橱三级书库。

(一)共享图书小站

每个班级都建立共享图书小站,在班内开展“献上一本书,看上百本书”的活动。做好资源整合,给图书编号,盖上班级专属印章,放入图书小站中,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2]。

(二)爱心图书接力

除同班级、同学年图书共享外,每年的毕业生也会为学弟学妹们捐赠书籍。他们还会在书中写下一段寄语,接力的学生都像开盲盒一样打开书籍,一本接一本的续读。

(三)校园广播听书

校园广播填补时间空白。学生午饭后会在班级休息,学校利用广播播放音频或朗读,让学生们听故事、听美文、听名著。广播内容很多时候都是学生准备和播放,这样不仅让学生们用听的方式补充了阅读,而且还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晚上休息前,是住宿学生听故事的最佳时间。于是,“爱的港湾”温馨广播再次出场,学生们在有趣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四)搭建展示平台

举办校园读书主题活动。通过“书香少年”“牛小朗读者”评选、读书置换、读书演讲、课本剧表演、讲故事、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三、把阅读课程化,学科整合渗透打造立体阅读

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通过学生自读是不够的。首先,应该有完善的阅读课程体系作指导。阅读课型要多样,比如阅读指导课、好书推荐课、阅读欣赏课、美文欣赏课等。牛小的阅读课型有低年级绘本阅读课、好书推荐课,中、高年级的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延伸课等。其次,阅读要向课外延伸。开设的阅读课型是为了构建“链接式”策略,为从一篇带多篇,一篇课文走向整本书阅读、走向生活阅读创造条件。“链接式”阅读是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将一篇课文、整本书或是学科间进行融合。

(一)链接课堂内外

课内阅读要从复杂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教学语文课文时,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研读课标后总结,要拥有大单元意识,构建教学大情境,带着大任务出发,充分挖掘“阅读链接”和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建立起网状的学习结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时,教师会把《呼兰河传》链接到本课中,链接一节好书推荐课,课文与原书彼此链接,互相补充,鼓励他们课后继续阅读整本书,了解作者背景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七律·长征》时,链接阅读《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等其他毛泽东诗词,激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链接。

像这样的相关链接文章或书目,每学年组会按照单元归类,形成资源共享。在课内外阅读中,学生们渐渐学会读书的方法,并逐渐形成能力,最后转化为习惯。从小链接走向大阅读,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双赢。

(二)链接学科融合

融入音乐表达,增进阅读体验。例如在低段进行唐诗宋词阅读教学时,就会融入古典音乐,在感受声律美的同时感受文字之美,启发儿童从多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古诗新唱、我为古诗配乐等活动备受学生们的追捧。

引进绘画手法,帮助强化理解。学生们用简笔画勾画出故事的人物或者思维导图,再辅以适当解读,那些已有的生活经验便会被唤醒。学校为此开展了为故事、古诗、课文配画活动,让原本有些无法接触到的文本语言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元素,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另外,绘制思维导图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思维导图不但梳理了文本内容,还可以借助导图讲述主要内容。

(三)链接“无字之书”

在校园中开辟了开心小农场,丰收时,那里便成了学生们“买卖”的乐园。一句句古诗词成了“入场券”,要想进入农场,需要给小管家背诵一句与此处植物相关的诗句。为了在丰收时节获得农场的“入场券”,学生们连续几个月都在积累古诗词。一畦畦蔬菜成了鲜活的教材,他们感受劳动的辛苦、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写下自己的感悟。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到田间地头读取这一页页无字之书。

四、以家庭为依托,涵育家庭阅读新风尚

家庭是最重要的阅读场所,有效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涵育家庭阅读新风尚。

亲子共读。开展“最美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校园读书节时,对热爱阅读、坚持阅读、陪伴阅读的家庭进行表彰。同时开展创建“最美家庭书房、书柜、书角”活动,发动家长和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家庭中建立阅读专属空间,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指导家庭选择健康有益、适合儿童的读物,鼓励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逛书店,每学期添置一定数量的正版好书充实家庭书房藏书量,倡导家长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感受。

成立家长读书共同体。在群内分享阅读感悟,交流育儿心得,家长学习带动孩子阅读,打造书香家庭。牛小地理位置特殊,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抚养,但是在读书共同体的带动下,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加入了读书队伍。他们和学生一起读书打卡,撰写读书笔记,手写读书感悟,分享自己真实的感受。一位奶奶说:“没想到这个年龄了,突然特别地想学习,想阅读,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平台,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的舞台,让我们也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优化课程,学科整合,五常市牛家满族镇中心学校构建的“链接式”大阅读模式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读书工作也在创新中逐步取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彭琼.欲教书育人,先读书立身:书香校园建設谈[J].人民教育,2023(8).

[2] 魏玲.用好“共享图书”,抓实课外阅读:中年段课外阅读教学中开展“共享图书”的探索[J].新课程,2021(44).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阅读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