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洁珠 沈奥
摘要:产出导向法倡导“学用一体”,将输入性语言学习与产出性语言运用紧密结合,避免出现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产出导向法可以应用于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通过驱动、促成、评级三个环节的层层促进,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产出导向法;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是英语高考的重要题型,其注重语境、贴近生活、强调交际,兼顾关键能力考查和学生实际需求。在复习备考时,教师往往会选取历年真题让学生进行写作,以期在练与讲的循环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但这样的复习模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教考分离,学生感受不到基于教材的复习备考与真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导致其忽视教材复习这一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二是机械重复,长期的机械操练让学生产生倦怠,逐步对英语写作失去兴趣。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处理好学生、真题、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需要实现“教考衔接”,帮助学生认识到围绕教材展开的复习对应试的价值;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获得应试之外的收获,以此对英语学习保持兴趣,维持较高的学习动机。
产出导向法可以优化英语应用文寫作,旨在“学以致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流程包含三个核心环节:驱动环节、促成环节、评价环节。驱动环节,教师呈现话题情境,学生初次尝试开展交际活动后,感知产出任务;促成环节,教师搭建活动支架,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输入材料,获取完成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结构和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评价环节,师生共同对产出成果进行评价[1]。
教师可以利用产出导向法衔接教材与真题,挖掘真题的文化内涵,从文化意识的维度出发,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下面以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题为例,探究产出导向法对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优化作用:
学校正举办主题为“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的征文活动。请你以一位中国历史人物为题写一篇短文投稿,内容包括:
1.人物简介及事迹;
2.意义或启示。
在驱动环节,教师以产出任务为驱动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尝试产出,意识到自身写作能力的不足以及文化知识的欠缺,并由此产生学习动力,为后续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预热。教师可以适当改变真题表述,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校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其中有主题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征文比赛,具体要求为: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人物,请大家踊跃投稿。
教师利用校园活动的主题情境实现任务驱动,点明写作产出任务的文化交际价值,以此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语言运用和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学生围绕上述主题情境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口头输出交流,教师提供如下的问题链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Q1:What does “historic figure”mean?
Q2:Who do I want to introduce?
Q3:What aspects should I introduce?
Q4:How can I introduce this person?
Q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person?
Q1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历史人物(historic(figure)”的概念,并与一般的人物介绍做出区别。Q2在Q1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征文的写作对象。Q3、Q4、Q5分别从内容、结构、价值的维度出发,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输出时存在“不知道介绍哪一位历史人物”“不知道如何使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准确地介绍该人物”“不知道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该人物”等一系列问题,认识到自己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上的不足。
在成功发现问题后,学生能够在输入促成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选择性聚焦输入语料中完成产出任务所需要的重点内容、语言、结构和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促成环节至关重要,促成是否到位直接决定学生的产出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促成环节,教师以各类语言活动为脚手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写作输入材料,获取写作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结构和价值,完成写作产出任务[2]。
(一)主题引领,实现内容促成
教师带领学生回归教材,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梳理出其中与人物介绍相关的内容,实现文化知识的整体输入。统编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不少单元都以历史人物为载体来展现对应主题,如必修第三册Unit2介绍了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医学家林巧稚、Unit4谈到了孔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1出现了曹雪芹等。这些内容分散在教材各个板块,有时是ReadingandThinking板块中完整的阅读语篇,有时出现在ListeningandSpeaking等板块中,所呈现的可能是一段简介或者一句名言引用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优先选择教材中出现过的人物作为自己征文的介绍对象。这样能在后续的语言促成环节轻松获取相关人物的权威语料,感受到基于教材开展的高三英语整体复习的价值,真正实现教考衔接。
(二)语料梳理,保障语言促成
在明确输入内容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度加工相关语料,丰富文化知识,实现语言促成。学生在学习新课阶段已经接触过这些语料,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则需要突破教材单元和单元语篇间的限制,找到不同语料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按一定标准加以分类,建立自己的语料库,从而实现对中国历史人物知识的积累。
例如,学生可以按“人物(figure)、身份(identity)、生平(experience)、成就(achievement)”等维度,将教材中的相关语料进行系统梳理(见表1)。
学生围绕自主建构的文化语料库,思考哪些语料只适用于特定人物,哪些语料通用于各种语境,哪些可以通过适度改写以适应新情境。来自教材的文化语料直指教考衔接,能为学生在后续的输出环节提供品质保障,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地道。
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文化主题组织簡单的语言输出活动让学生运用目标语言收获单词、句子、句群甚至小篇章的产出体验。例如,学生可以使用语料库中的素材以句子为单位构建微型文化情境:
1.《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虽出生于富裕家庭,后来却家道中落。
2.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孔子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译文:
1.Cao Xueqin,the author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was born to a rich family but suffered great poverty later.
2.As one of the greatest minds in Chinese history,Confuciu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ulture.
输出活动中文化情境的难度呈梯度上升,要求学生从最简单的语料重组慢慢发展为综合所学填补信息沟,这能让学生反复操练目标语言,逐步优化语言产出。
(三)体裁分析,落实结构促成
用于人物介绍的文本体裁非常丰富,可以是新闻报道、人物传记、小说等。学生从语篇体裁和结构的角度出发再次阅读相关语料,明确语篇类型,了解其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实现结构促成。
学生首先泛读大量不同体裁的语篇,思考哪种体裁跟征文的体裁最为接近,并就这类体裁的语篇进行二次精读,总结这类语篇的结构特征。例如,有学生认为人物传记的体裁特征与征文的要求最为符合,那他们就可以精读介绍林巧稚或詹天佑的人物传记,并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征文的整体结构(见图1)。
学生依据图1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征文内容,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全部要点,确保语言和文化输出具备张力。
(四)文化探究,指向价值促成
在价值促成环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征文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文化交际、提升文化意识[3]。本次征文要求学生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人物,这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彰显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学生在介绍历史人物的同时,还需要挖掘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的意志品质、人生态度、人格魅力、道德风尚、工匠精神等,从而彰显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力量。
学生围绕中国历史人物的价值展开谈论。例如,针对孔子、李白、曹雪芹等历史人物,学生可以谈谈他们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针对范仲淹、詹天佑、林巧稚等人物,学生可以围绕他们爱国、奉献等优秀品质展开论述。在交流探讨中,学生能够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获得超越写作本身的收获。
通过上述内容、语言、结构、价值四个方面的输入促成,学生能够成功产出符合要求的征文。学生优秀习作如下:
三、围绕客观标准的评价深化
评价是产出导向法的最终环节,教师以评价活动为手段引导学生审视自身写作产出成果,查漏补缺,以此促进学生内化学习成果,使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趋于成熟。首先为学生制定清晰、客观的评价标准(见表2),并帮助学生明确评价任务和目标。
学生依据评价标准,采用自评和互评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习作的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课堂内的努力和进步,并对学生习作中的语言错误和文化疏漏进行纠正和补救性教学。
在高三复习阶段,针对应用文写作的复习教学也需要落实教考衔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回归教材,进一步挖掘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语料在内容、语言、结构等层面的示范价值,并让学生在真题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在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交互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同样需要聚焦立德树人挖掘试题的文化价值,为学生带去超越应试本身的收获,让学生养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提升文化交际的能力,形成积极承担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袁汉邦,王卫华.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10).
[2] 邱琳.“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2).
[3] 杨炎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New Years Celebrations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1(1).
课题项目:2023年度浙江省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高中英语渗透‘四史教育的行动研究”(HZGH23082)
编辑/王波